到了吃饭的时候,佛陀会开始穿“三衣”,为什么一定是“三衣”?
到了吃饭的时候,佛陀就会开始穿“三衣”,这三件衣服都是拼制而成的。
最里面的衣服,叫五条,由一块一块的方布拼成,为什么要用方布?第一是代表种福田,因为福田都是一块一块的。
第二是没办法,因为最早的修道者不穿好衣服,是从垃圾里捡衣服,或是穿死人的衣服。很多尸体被扔到尸林里之后,会被猛兽吃掉,同时也会把尸体身上的衣服撕碎。
修道者就从中拣出相对完整一点的布块,洗一洗,做成衣服。
那个时候,很多比丘都在修这样的苦行,比如大迦叶修头陀行,修十二苦行,终生身着扫粪衣。扫粪衣,就是从垃圾、尸林里捡回来的衣服,也称为百衲衣。
后来的僧众不修这种苦行了,而是把好布裁成几块,拼在一起,制成福田衣。
福田衣是穿在最里面的衣服,而且经常穿。佛陀一个人在房间里的时候,就会把外衣脱了,随便穿着福田衣,睡觉也穿福田衣。
穿在福田衣外面的衣服,叫七条,是平时可以随便穿的衣服。
在正式的场合,比如佛陀说法的时候,最外面还会穿上一件大衣,就像现在的袈裟,叫九条。
但是佛陀早年传法的时候,不穿三衣,只穿一件僧衣,由一块布制成。后来之所以会改成三衣,是有一个典故的。
在古籍中有记载:有个没有离欲的和尚,到一户人家去化缘,看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就生起了欲.望,他没有办法控制自己身体的反应,结果就把衣服弄脏了,非常难看,他自己也很难过,影响更是不好。
后来佛陀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就制定了新的戒律,要求大家必须穿内衣之类,然后慢慢地,才形成了穿三衣的习惯。
事实上,最初比丘只有一套衣服,也是真的很不方便。
比如一旦下雨,泥水就会把衣服弄得一塌糊涂,要是脱下来洗,因为没有替换的衣服,比丘就得赤身,看起来不成体统。
所以,后来就允许有两套衣服,但不允许再多了,而且,衣服不能鲜艳,不能用红、白、黑等正色,必须用灰色。
但是捡来的布条一般是各种颜色的,不好看,怎么办呢?就用灰色染一下,而且捡的时候,也要有意地避开那些花里胡哨、大红大绿的衣服。
总之,比丘穿衣的原则,就是不要求穿很好的,生活要尽量朴素。
着好三衣:内衣、上衣、袈裟之后,佛陀就会进城乞食。他总是正正规规地托着钵,庄严地往前走。
佛陀还为众比丘定下了规定,要目视前面一定的距离,不让东张西望。我听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有个朋友送了一幅画给一位禅师,还把它挂在了禅师房间里的墙上。很多年过去之后,那位朋友又遇到禅师,就问起了那幅画,禅师却说:“我还没看过呢。”
那幅画一直挂在牆上,他为啥没看过?因为他不能东张西望,即使在没人的时候,他也守着自己的戒律,视綫从不超过一定的范围。过去,有些僧人持戒是非常严谨的。
现在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的三衣是用灰色染制的,因为那时的人们觉得灰色最不好,所以就用灰色来染袈裟,想要让自己很不显眼,目的是消除自己的虚荣心,低调一点,谦卑一点。
灰色也叫不正色,最不起眼的颜色。
现在和尚们穿的袈裟,都是鲜艳的红色,这种衣服,过去的僧人是不让穿的。过去奉行的标准是:低调不张扬。
佛陀的僧团都是这样,非常朴素,像大迦叶穿的就是百衲衣,上百片碎布缝制在一起。
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这种衣服了,我们看到的和尚们,穿的都是明朝时老百姓的便衣,因为很方便,他们早就不穿最早的僧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