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问佛陀:“色想受行识,本是如来藏妙明真性的随缘影现吗?”
阿难问佛陀:“为什么说色想受行识,本是如来藏妙明真性的随缘影现呢?”
佛陀说,譬如有人以清净明亮的眼睛,去观看清澈明朗的晴空,唯见碧空万里,更无他物。
假若有人目不转睛地注视天空,时间一长,眼睛疲劳后,就会眼花缭乱,眼前狂花乱舞,或出现许多奇形怪状的东西,当知色阴,也是如此。
眼前飞舞着的那些狂花或奇形怪状的东西,既不是从空中来的,也不是眼睛中产生出来的。
因为如果是从空中来的,最后又会回到空中去。但如果既有来,又有去,既有出,又有入,那就不是虚空了,虚空是没有来去出入的。
而如果不是虚空,也就不能容纳这些乱舞之狂花在其中生灭去来了。
如果是从目中产生出来的,最后又会回到眼睛中去。
此花既从目出,目以能见为性,此花自也应有见性。如果此花真有见性,出去时既为花于空,回来时亦应见到眼睛。如果没有见性,出去时自会翳障于空,回来又会翳障于眼。
既然眼睛能看见空中之花,眼睛应该没有翳障。那为什么现见空花乱舞,乃为翳眼?必见碧空万里,才称得上是清明眼。
因此应该知道,色阴是虚妄的,原不是因缘所生,也非无因无缘而自有的自然之性。
譬如有人四肢宴然,身体顺适,忽然之间好像忘了自身的存在,没有了诸如苦乐等感受。
但他无缘无故,以二手掌,相互磨擦,于是在两手掌间顿时生起滑涩、冷热诸感受。实际上,所谓受阴,也是如此。
这种种幻触,既不是从虚空中来,也不是自手掌中生出的。这种种幻触如果是从虚空中来的,它为什么只触及手掌,而不触及身体的其他部份呢?因此,这种幻触的产生不应该从虚空方面去考虑。
那么,是不是从手掌中产生出来的呢?
如果是从手掌中产生出来的,为什么非得等到两手相互磨擦后才会产生呢?又,如果是掌中所生出,那么两掌合时,触当从掌而出;两掌离开时,触当从掌而入。
既有出有入,离手掌很近的臂腕骨髓,应该也有所知觉,为什么都无所知觉呢?
如果臂腕骨髓真有觉心,感知该触之出入,那不是说原有一物往来于身体之中了吗?又何须等到两掌相互磨擦后才会有那种感触呢?
因此,应该知道,受阴是虚妄而无自性的,原不是因缘所生,也非无因无缘而自有的自然之性。
譬如有人一谈论酸梅时,必定生出口水来;一想到脚踏悬崖,脚掌心就会感到酸涩,想阴也是这样。
因谈梅而口中生水,此水既不是由梅所生,也不是由外从口而入。如果是酸梅所生,那么,梅应该自谈,而不必等人来谈论。如果是自外从口而入,自当口闻,又何须等耳朵听闻后口中才出水呢?
而如果唯有耳朵才能听闻,此水又为何不从耳中流出?
至于一想脚踏悬崖就足底酸楚,此中之道理与此相类似。
因此应该知道,想阴是虚妄无自性,原不是因缘所生,也非无因无缘而自有的自然之性。
譬如滚滚流水,后浪推前浪,前后相继,滚滚向进,永不止息,当知行阴亦是这样。
这滚滚向前的水的流动性,并不是虚空所生,亦不是因水而有,也不是水的本性如是,但它又离散不开虚空与水。
如果这瀑流是虚空所生,那么十方无尽虚空,必成一片汪洋,世界将为滚滚流水所淹没。
如果这瀑流因水而有,那么,瀑流之性体,必与水各异,并一定会有所表现,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若此瀑流之流动性即是水之本性,那么,当瀑流澄清时,就不是水之自体了。
如果说离开虚空与水另有瀑流,应该知道,虚空之外了无一物,而水外更无瀑流。
因此,应该知道,行阴也是如此,是虚妄无自性,原不是因缘所生,也非无因无缘而自有的自然之性。
譬如有人拿一个频伽瓶,将其两端之孔塞起来,瓶中盛的尽是虚空,他远行千里,以此盛满虚空的瓶馈送他人。
识阴也是这样,此瓶中之虚空,并非自远方带来,也不是从此方装进去的。
因为如果是从远方带来的,此瓶中既然在远方盛走了一部分虚空,那么,该地方理应少却被盛走的那部分虚空。
如果此虚空是从本地装进去的,那么,当开口倒瓶时,就应该看到原先的虚空从瓶中被倒出来。
因此,应该知道,识阴也是如此,是虚妄无自性,原不是因缘所生,也非无因无缘而自有的自然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