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平时都有一些什么节日

时间:2023-07-04
佛教(píng)时都有一些什么节日

  每一个宗教为纪念其教主或信仰的对象,都订有特殊的节日。如耶稣教、天主教有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伊斯兰教有圣纪节、古尔邦节、开斋节等;道教有三 元、三清、三会等节日;佛教也有许多特别的节日,其中以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腊月初八佛成道日、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为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三个佛教节日。

  佛诞日除举行浴佛法会外,另有一盛大的“行像”庆祝活动,也就是用装饰华美的车子载着佛像巡行城市街衢,供民众礼拜植福,所以又称“行城”、“巡 城”。佛成道日也会在寺院中举行纪念仪式,特别是煮腊八粥供众,已成为民间的习俗;佛欢喜日为盂兰盆节,举行供僧法会,提倡孝亲报恩。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佛菩萨的节庆,依时间先后有:

  正月初一的弥勒菩萨圣诞、

  正月初六的定光古佛圣诞、

  二月十五的佛陀涅槃日、

  二月十九的观音菩萨圣诞、

  二月二十一的普贤菩萨圣诞、

  三月十六的准提菩萨圣诞、

  四月初四的文殊菩萨圣诞、

  四月廿八的药王菩萨圣诞、

  五月初三的伽蓝菩萨圣诞、

  六月初三的韦驮菩萨圣诞、

  六月十九的观音菩萨成道日、

  七月十三的大势至菩萨圣诞、

  七月三十的地藏菩萨圣诞、

  九月十九的观音菩萨出家日、

  九月三十的药师佛圣诞、

  十一月十七的阿弥陀佛圣诞、

  十二月廿九的华严菩萨圣诞等。

  在这些节日期间,大部份的寺院也会举行纪念仪式,诵持与佛菩萨相关的经典或礼拜忏仪等。如代表欢喜的弥勒菩萨圣诞,正值新春佳节,一般寺院均举行礼拜千佛法会,象征迎接弥勒菩萨早日降诞成佛,并以此贺年。

  观世音菩萨以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广大悲愿,受到民间普遍信奉,因此观音菩萨圣诞、出家、成道纪念日,一般寺院均举行观音七,或礼拜大悲忏,或举行有关观音菩萨雕塑、画像展等修持、纪念活动。另外,在民间也会举行规模庞大的观音庙会等节庆活动。

  在药师佛、阿弥陀佛圣诞时,寺院则举行三天至七天的佛七或药师法会。在佛教里,药师法门强调的是现世的(píng)安吉祥、消灾延寿;修持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 则着重在将来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求得安稳解脱。可见一个重视“现生”,一个重视“往生”。总之,称念弥陀圣号或药师佛号,无非是藉此修持因缘,了生脱 死,解决人生“生”和“死”两个最大的问题。

  中国的佛教节庆,不但展现佛菩萨慈悲智能的精神,也反映佛教与中国民间固有思想、习俗相互融和发展的信仰特色。不过,佛教对节日的看法和世俗社会不太 一样,例如夏安居、冬安居、每个月的六斋日或十斋日,也都算是节日。结夏、解夏、冬至、年朝是丛林极为重视的四大节日,而一般信徒则于六斋日、十斋日自行 持斋、诵经、礼拜,甚至举行放生植福。

  自古以来,佛教最重视怀恩报德,不仅是报父母生养的恩德,更要报三宝、师长长养慧命的恩德,因此寺院每逢祖师诞辰均举行扫塔祭祖的法事,如《敕修百丈清规》即载有达摩忌、百丈忌及各寺历代诸祖忌等仪式。

  在佛菩萨圣诞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主要是希望大众在纪念、缅怀佛菩萨的慈心悲愿、功德特质之余,还要能唤起信众的宗教情操,激励自己,提醒大众学习并实践佛菩萨的普济精神。

RECENT POSTS

学佛居士应避免的九种丑态,一定要注意!

学习佛教的教义本来是为了寻求解脱,而部分人却不以为然。不论在道场里还是道场外,已经失去了其修行的名分。 而今到寺院学佛的人习气深重,时时表现出其陋习。 01、攀 缘 很多人...
2025-05-28
学佛居士应避免的九种丑态,一定要注意!

除了上香和供花,这些方法也可以供养三宝!

佛教要传承和发展 寺院的一砖一瓦、佛像的装金修缮 弘法活动的举行、法师的衣食药品 以及每项慈善公益的背后 必定离不开佛弟子们的发心供养 那佛教中的供养到底怎么做? 就是...
2025-05-28
除了上香和供花,这些方法也可以供养三宝!

人间有九食,四种可舍、五种必须求

佛教文化中,食有长养、资益之义,与现代的认知很切合,其中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 所有的“食”种类其有九种,即:段食、触食、思食、识食、禅悦食、法喜食、愿食、念食...
2025-05-28
人间有九食,四种可舍、五种必须求

“成佛”以后应该在哪里?

这是典型的俗心妄想。 俗人认为人成佛或往生后总要有个地方待,存在着那么一个实有方位、场所的去处,这是我们人的所知见和凡夫俗地的思想限制。 真正证悟到佛的境界,从时空观上...
2025-05-28
“成佛”以后应该在哪里?

究竟是什么让王妃放下一切,只因佛陀的三句话就选择出家?

波斯匿王的宫殿里,一位容貌绝美的王妃正立于镜前。她的美貌倾国倾城,才华横溢,深得国王宠爱。 可这一日,世尊路过王宫,对她说了三句话,王妃竟放下一切,出家修行。究竟是什么让她做...
2025-05-26
究竟是什么让王妃放下一切,只因佛陀的三句话就选择出家?

佛陀为何说“莫以烧香数量论功德”?一个公案揭示修行与形式的关系

佛陀曾说:"外相庄严,不如内心清净;烧香万炷,不如持戒一日。" 这句饱含智慧的教诲,道出了修行的真谛。许多人执着于烧香拜佛的外在形式,却忽略了内心的修持。为何世尊会特别强调"莫...
2025-05-26
佛陀为何说“莫以烧香数量论功德”?一个公案揭示修行与形式的关系

烧香拜佛能否改变命运?佛陀对王子的回答揭示了因果关系

烧香拜佛是许多人祈求改变命运的常见方式,然而这种行为是否真能改变人生轨迹? 佛教核心教义"因果业报"与祈福改运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在佛陀时代,一位困惑的王子就曾带着这个问...
2025-05-26
烧香拜佛能否改变命运?佛陀对王子的回答揭示了因果关系

为何佛陀成道后首先讲述“四圣谛”?这个教法蕴含解脱生死的奥秘

当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觉,成为世尊之时,整个三界为之震动。梵天帝释天前来礼拜,诸天散花,大地涌现金莲。 可世尊静坐七日,迟迟不愿开口说法。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刚刚觉...
2025-05-26
为何佛陀成道后首先讲述“四圣谛”?这个教法蕴含解脱生死的奥秘

遇到这五种生灵要绕道走,切记不可冒犯

佛经中记载着许多神奇的生灵,它们或护法、或度众、或传法,各有其神圣的使命。《妙法莲华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浩瀚的佛典中,有五种特殊...
2025-05-26
遇到这五种生灵要绕道走,切记不可冒犯

收养狗后的改变:狗的气场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佛经中常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我们身边的动物。《法华经》记载,连畜生道的众生都能闻法得度,可见动物与人类之间有着微妙的因缘关系。古德曾言:"物我一体,同...
2025-05-24
收养狗后的改变:狗的气场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