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最后一世:罗睺罗只是个七岁的小孩,如何能以梵行为生?

时间:2023-07-05

佛陀最后一世:罗睺罗只是个七岁的小孩,如何能以梵行为生?

罗睺罗是悉达多太子和耶输陀罗的独生子,在他出生的那天,悉达多太子决定出家。

当时悉达多正在花园里深深地思索着,当听到小王子出生的消息,他不像一般人所希望的那样兴奋和激动,而是高声长叹起来:罗喉罗诞生了,枷锁出现了

因此,净饭王就把婴儿起名为罗睺罗。

罗睺罗从小离开了父亲,由他的母亲和祖父抚养长大。罗睺罗七岁时,佛陀觉悟后第一次回到迦毗罗卫国,在到达的第七天,耶输陀罗把年幼的罗睺罗打扮得漂漂亮亮,指着佛陀,对他说:

“看着,儿子,那位面呈金色,貌似梵王,两万僧众拱围着的那位出家人就是你父亲,他有巨大的财富,但自从他出家后,我们就没有见到这些金银财宝,你去向他索要你的世袭财产。”

天真的罗睺罗来到佛陀跟前,正如他母亲吩咐的那样,要继承佛陀的财产,同时也很动情地说道:修行人,您的身影也使我感到愉快

佛陀最后一世:罗睺罗只是个七岁的小孩,如何能以梵行为生?

饭后,佛陀离开了王宫,罗睺罗在后面紧紧地跟着,不住地说道:请把我的继承财产给我。

没有人想阻止这个孩子,佛陀也没有叫他不要跟着走,就这样他们一起到精舍,佛陀思索道:罗睺罗要他父亲的财产,这与世俗同流,会有许许多多的麻烦,我就把我在菩提树下所得的七宝给他吧,使他成为出世之法的拥有者。

于是,佛陀把舍利弗叫到跟前,要他剃度罗睺罗出家。就这样,罗睺罗加入了僧团,当时只有七岁。

这让净饭王万万没有想到,他爱若掌上明珠的孙子竟会出家!一听到这个消息,他悲痛万分,赶忙来见佛陀,恭谦地恳请佛陀,不要让没有征得父母同意的孩子出家。

净饭王情真意切地说道:您出家时,我承受了老年失子的痛苦,同样地,难陀的出家以及罗睺罗的出家都使我痛不欲生,父亲对子女的爱真是铭心刻骨,高贵的世尊,请答应,在家长没有同意之前,请不要允许做儿子的出家。

佛陀爽快地答应了净饭王的请求,并把这一条定为戒律。

佛陀最后一世:罗睺罗只是个七岁的小孩,如何能以梵行为生?

当时罗睺罗只是个七岁的小孩,他如何能以梵行为生?这似乎难以想象。

但是,小沙弥罗睺罗却不同一般,他富有教养,从善如流,守戒律,乐意接受长辈的指教。

据记载,罗睺罗每天坚持早起,抓一把沙子撒向天空,嘴里说道:今天,但愿我能从导师那里得到沙粒那么多的忠告和教诲。

佛典中最早的经典之一《罗云经》,就是在罗睺罗刚出家时,佛陀对他而讲。一天,佛陀来看望罗睺罗,罗睺罗见佛陀从远处走来,就准备好座位,端来洗脚水。

佛陀洗完之后,在水盆里留下一点水没有倒掉,说道:罗喉罗,你看见留在水盆里的水没有?

看见了,世尊。

同样一个道理,那些不以故意说谎为耻的僧人,他们的出家没有任何意义。

然后,佛陀把剩下的水倒掉,说道:出家人不以故意妄语为耻,他们的僧人资格就会被如此的抛弃。

佛陀又把水盆翻过来,说道:出家人不以故意妄语为耻,他们的僧人资格就要被取消。

最后,佛陀把水盆正过来放好,说道:出家人不以故意妄语为耻,他们实是空洞,徒有虚名。不以谎言为耻之人无恶不作,因此罗睺罗,你应如此培训自己,即使在玩耍时也不要说谎。

佛陀最后一世:罗睺罗只是个七岁的小孩,如何能以梵行为生?

佛陀以这种质朴易懂的例子强调了诚实的重要性,然后又向罗睺罗灌输了自我反省的价值及道德的标准。

罗睺罗,镜子是用来做什么的?佛陀问道。

世尊,是用来反照自己的。

同样地,罗睺罗,身口意作业之前,要多多地自我反省。无论作何身业时,你要作如此想:此身业,将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乃至伤害自己和他人,此身业为不善法,导致痛苦。

如果意识到:此身业将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乃至伤害自己和他人,此身业为不善法,导致痛苦,你切不可妄为。

另一方面,作如是想:此将作身业,不给自己、他人,乃至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此为善法,能让人得到快乐和幸福。此身业你应做。

佛陀进一步告诫罗睺罗,在作业时和作业后要如此反思:当你正作身业时,要如是反思:此身业会给自己、他人及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利,此为不善身业,导致痛苦,定要远离。

一个人清净与否,时时反省至关重要。

然后,佛陀继续开示道:汝应如此修:时时反省,清净身业;时时反省,清净口业;时时反省,清净意业。

佛陀最后一世:罗睺罗只是个七岁的小孩,如何能以梵行为生?

《相应部》有一特别章节,佛陀向小沙弥罗睺罗解说了事物无常的本性。

因为罗喉罗出家时还是个小孩,佛陀想方设去亲自教诲,开导他以正道为住。在《经集》中,佛陀时时反复地以如下偈颂劝告他:

修持重戒,制约五根。

抛弃甜蜜惑人的五欲,

以信为本,出家断苦;

远离熙攘的人群,

欣求独处,饭食中道。

无著衣食住行,不复退转此世,

时时正念其身,充满寂静安乐。

离弃迷惑引发贪欲之境物。

制心一处,念念湛然,不生浊想。

不以外尘为意,去除虚妄。

如此安隐正修。

佛陀最后一世:罗睺罗只是个七岁的小孩,如何能以梵行为生?

RECENT POSTS

一日禅:学会包容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一定要记住,恨别人,痛苦的永远是自己!...
2024-11-22
一日禅:学会包容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讲忆,忆就是回忆,实际上忆里面包含着更深的意思。实际上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随形六...
2024-11-20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一日禅:解脱内心

放下世间诸相,解脱自己的心。缘起性空,不必执着,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更珍贵。...
2024-11-18
一日禅:解脱内心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笑着面对,不去埋怨。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4-11-17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4-11-15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龙门石窟,这一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旅人驻足。然而,在赞叹其巧夺天工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何龙门石窟...
2024-11-14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一日禅:何为幸福

口渴的人,有口水喝就是幸福;饥饿的人,有个馒头就是幸福。赤脚的人,有双鞋穿就是幸福;瘫痪的人,能够走路就是幸福。我们常常觉得不快乐,是因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而一个...
2024-11-14
一日禅:何为幸福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在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众经撰杂譬喻》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当初,波罗奈国中有五百位盲人,他们到处乞食度日。正好有一年闹饥荒,他们乞讨很久都一无所获。他们就聚在一起讨论道...
2024-11-13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生活是一面镜子,微笑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样子。生活总是有苦有乐。爱笑的人并不是生活上万事如意,而是他们明白,能够战胜困难的永远不会是沮丧忧愁,而是乐观和微笑,因为笑容,总是能带...
2024-11-11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只有具足四对治力, 在佛菩萨面前 勇敢地发露自己的过失, 在悔恨的基础上, 下决心永不再犯。 并实际采取行动, 有针对性地以良善的言行 去对治自己身上的烦恼习气, 才能最有效地清...
2024-11-08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