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最后一世:罗睺罗只是个七岁的小孩,如何能以梵行为生?
罗睺罗是悉达多太子和耶输陀罗的独生子,在他出生的那天,悉达多太子决定出家。
当时悉达多正在花园里深深地思索着,当听到小王子出生的消息,他不像一般人所希望的那样兴奋和激动,而是高声长叹起来:“罗喉罗诞生了,枷锁出现了”。
因此,净饭王就把婴儿起名为罗睺罗。
罗睺罗从小离开了父亲,由他的母亲和祖父抚养长大。罗睺罗七岁时,佛陀觉悟后第一次回到迦毗罗卫国,在到达的第七天,耶输陀罗把年幼的罗睺罗打扮得漂漂亮亮,指着佛陀,对他说:
“看着,儿子,那位面呈金色,貌似梵王,两万僧众拱围着的那位出家人就是你父亲,他有巨大的财富,但自从他出家后,我们就没有见到这些金银财宝,你去向他索要你的世袭财产。”
天真的罗睺罗来到佛陀跟前,正如他母亲吩咐的那样,要继承佛陀的财产,同时也很动情地说道:“修行人,您的身影也使我感到愉快”。
饭后,佛陀离开了王宫,罗睺罗在后面紧紧地跟着,不住地说道:“请把我的继承财产给我。”
没有人想阻止这个孩子,佛陀也没有叫他不要跟着走,就这样他们一起到精舍,佛陀思索道:“罗睺罗要他父亲的财产,这与世俗同流,会有许许多多的麻烦,我就把我在菩提树下所得的七宝给他吧,使他成为出世之法的拥有者。”
于是,佛陀把舍利弗叫到跟前,要他剃度罗睺罗出家。就这样,罗睺罗加入了僧团,当时只有七岁。
这让净饭王万万没有想到,他爱若掌上明珠的孙子竟会出家!一听到这个消息,他悲痛万分,赶忙来见佛陀,恭谦地恳请佛陀,不要让没有征得父母同意的孩子出家。
净饭王情真意切地说道:“您出家时,我承受了老年失子的痛苦,同样地,难陀的出家以及罗睺罗的出家都使我痛不欲生,父亲对子女的爱真是铭心刻骨,高贵的世尊,请答应,在家长没有同意之前,请不要允许做儿子的出家。”
佛陀爽快地答应了净饭王的请求,并把这一条定为戒律。
当时罗睺罗只是个七岁的小孩,他如何能以梵行为生?这似乎难以想象。
但是,小沙弥罗睺罗却不同一般,他富有教养,从善如流,守戒律,乐意接受长辈的指教。
据记载,罗睺罗每天坚持早起,抓一把沙子撒向天空,嘴里说道:“今天,但愿我能从导师那里得到沙粒那么多的忠告和教诲。”
佛典中最早的经典之一《罗云经》,就是在罗睺罗刚出家时,佛陀对他而讲。一天,佛陀来看望罗睺罗,罗睺罗见佛陀从远处走来,就准备好座位,端来洗脚水。
佛陀洗完之后,在水盆里留下一点水没有倒掉,说道:“罗喉罗,你看见留在水盆里的水没有?”
“看见了,世尊。”
“同样一个道理,那些不以故意说谎为耻的僧人,他们的出家没有任何意义。”
然后,佛陀把剩下的水倒掉,说道:“出家人不以故意妄语为耻,他们的僧人资格就会被如此的抛弃。”
佛陀又把水盆翻过来,说道:“出家人不以故意妄语为耻,他们的僧人资格就要被取消。”
最后,佛陀把水盆正过来放好,说道:“出家人不以故意妄语为耻,他们实是空洞,徒有虚名。不以谎言为耻之人无恶不作,因此罗睺罗,你应如此培训自己,即使在玩耍时也不要说谎。”
佛陀以这种质朴易懂的例子强调了诚实的重要性,然后又向罗睺罗灌输了自我反省的价值及道德的标准。
“罗睺罗,镜子是用来做什么的?”佛陀问道。
“世尊,是用来反照自己的。”
“同样地,罗睺罗,身口意作业之前,要多多地自我反省。无论作何身业时,你要作如此想:此身业,将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乃至伤害自己和他人,此身业为不善法,导致痛苦。”
“如果意识到:此身业将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乃至伤害自己和他人,此身业为不善法,导致痛苦,你切不可妄为。”
“另一方面,作如是想:此将作身业,不给自己、他人,乃至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此为善法,能让人得到快乐和幸福。此身业你应做。”
佛陀进一步告诫罗睺罗,在作业时和作业后要如此反思:“当你正作身业时,要如是反思:此身业会给自己、他人及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利,此为不善身业,导致痛苦,定要远离。
一个人清净与否,时时反省至关重要。
然后,佛陀继续开示道:“汝应如此修:时时反省,清净身业;时时反省,清净口业;时时反省,清净意业。”
《相应部》有一特别章节,佛陀向小沙弥罗睺罗解说了事物无常的本性。
因为罗喉罗出家时还是个小孩,佛陀想方设去亲自教诲,开导他以正道为住。在《经集》中,佛陀时时反复地以如下偈颂劝告他:
修持重戒,制约五根。
抛弃甜蜜惑人的五欲,
以信为本,出家断苦;
远离熙攘的人群,
欣求独处,饭食中道。
无著衣食住行,不复退转此世,
时时正念其身,充满寂静安乐。
离弃迷惑引发贪欲之境物。
制心一处,念念湛然,不生浊想。
不以外尘为意,去除虚妄。
如此安隐正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