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违缘努力创造顺缘

时间:2023-07-07
消除违缘努力创造顺缘

消除违缘,努力创造顺缘

  文/慧谦

  ——《精进品》修学小结

  本品主要从断除精进的障碍和增长精进的四助缘来帮助我们止恶行善,转染为净。其中导致不能精进的原因有三:懈怠,卑劣事以及怯弱。这三方面的问题其实都是因为无明和我执。增长精进的四助缘有信乐力、坚毅力、欢喜力、止息力。

  精进障碍之一:懈怠

  在理清精进与懈怠的定义和特征之后,进一步引导我们思维念死无常,念后世苦的轮回真相,帮助我们深刻地认识轮回生命的过患,认识修行的紧迫感。

  死亡对我是否能如当头棒喝?麻木、侥幸的心居多。试问自己对于死亡有多少的认知和体会?印光大师以死为精进助缘,感化了很多修行人精进办道,可想而知念死的威力。

  我自己呢,学佛不退转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想报答亲人的恩情。至亲的人中,舅舅于2012年12月离开了我们。在临终时刻,我陪伴在他身边,亲眼目睹他身心承受诸多的痛苦。最后一刻,舅舅仍旧不愿意面对死亡的来临,仍想着活久一点。还剩下一口气,即将油尽灯枯,却继续操心着大大小小的事。他的嘴时不时地动一下,想要交代一些事。那时的他嘴唇干裂,有不净液体流到嘴角。我们一遍遍地擦拭,一遍遍地用沾水的棉签涂他的嘴唇,一遍遍地和他说话,让他回忆美好的事。

  那是我第一次经历至亲的人往生。虽然那时候已经在修学,但是我并没有给家人带来更多的信心去面对未知的死亡,我对自己的不精进有点沮丧。时光无法倒流,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这几年来我也不停地督促自己不得懈怠。

  但是死亡终究是复杂的生命状态。听说有师兄想要成立一支专业的临终助念团队,好利益更多的人,但还不具备因缘,得等待时机,我们现在还不足以有这个福德和能力帮助到众生。自己的死亡是一种考验,他人的死亡对我们也是一种考验。导师在本品的开示中提及,我们应该要务实,要具备真正利益众生的能力。我又一次为自己的懈怠惭愧。

  如果现在不积极创造条件,到面临死亡时,有什么信心能够不被恶业牵引?

  精进障碍之二:卑劣事

  我过去有一个错误的认知,对日常的一些娱乐活动,错误地认为是“止息力”,其实这些娱乐属于卑劣事的范畴。这种欲望的满足带来的快乐是不健康的,是有副作用的,它是我执的助缘、精进的障碍。错误的放松方式,眼前是痛快了,以后就有好果子吃了。还自我宽慰,“修行太认真比较容易出问题,吊儿郎当反而不容易出问题”,这句话在每次想要偷懒干点闲杂事时特别“管用”。其实这句话的重点是提醒我们要掌握正确方法,如理思维,依法修行,不是让我们满足欲望,不是鼓励我们放弃对治烦恼的机会。

  那么修行难,时常会很累怎么办呢?请重复信乐力和坚毅力。初期不吃点苦就想要解脱的乐,异想天开。等到有法喜出来了,这种健康的清净的快乐越来越多、越来越稳定,心自然能够有能力休息了。我执弱化了,心的定力、寂静的力量得以开发,此时的止息力才是精进的助缘。不能让心休息的原因难道是因为善法本身吗?如果因为修习善法疲惫,就应该好好检查自己是否对修行产生了执著,因为执著会带来痛苦。

  所以特别执著地修行时就要松一松,重新认识现状,调整方向。不要以为在修行就是在解脱,错误的修行是在障碍解脱。止息力绝不是在劝我们,修行那么苦,让凡夫心取悦下我们。那真是白白受罪了。

  精进障碍之三:畏怯的心理

  修学一方面要对佛法有信心,一方面还要对自己有信心。我自己的情况呢?好像对佛法、对自己都还有信心,但是有没有畏怯呢?我对佛法有信心,对佛法改变自己有信心,但是对用佛法利益别人没有信心。这个心行的背后就是怯弱,具体表现在自己能用功,自己乐意帮忙有共同意愿的同修,但对于没有意愿的大众,我是无动于衷甚至冷漠无感。分析原因,是我认为众生这么顽强,说服引导多累啊;不怕自己的烦恼,却怕别人的烦恼和串习;尤其自己管自己,也不需要别人来支持认可,事实上是自身无心无力引导他人认清人生真相。这几年耳濡目染见到导师利他的勇猛精进,很多同修利他的勇猛精进,导师也开示每个人都有觉醒的需求,只是根机不同,觉醒的机缘不同。而且利他中,不是众生的烦恼伤害了我们,是我们自己的我执伤害了自己;更何况利他可以弱化我执,可以增长慈悲,越是精进的利他,越能够感受到欢喜。

  昨天遇见之前跟过班的师兄,去年这位师兄因为动过手术身心状态不好,但现在容光焕发。和她聊了聊,她一直很感恩我,还提及之前同喜班结业的时候我结缘给大家的本子。她会用这个本子认真地自修,记笔记,每次用这个本子都会感恩我。听了后,我的感动更多,我只是小小的利他行,回馈来的却是师兄们的成长。除修学精进之外,这位师兄还发心做辅导义工,这在一年前简直难以想象,那时候她还需要家人照料,现在她却有这样的心力照顾他人,所以利他不难,就是要有行动。还有什么理由不精进呢?还有什么困难能不去面对呢?感恩三宝,感恩导师。

RECENT POSTS

究竟是什么让王妃放下一切,只因佛陀的三句话就选择出家?

波斯匿王的宫殿里,一位容貌绝美的王妃正立于镜前。她的美貌倾国倾城,才华横溢,深得国王宠爱。 可这一日,世尊路过王宫,对她说了三句话,王妃竟放下一切,出家修行。究竟是什么让她做...
2025-05-26
究竟是什么让王妃放下一切,只因佛陀的三句话就选择出家?

佛陀为何说“莫以烧香数量论功德”?一个公案揭示修行与形式的关系

佛陀曾说:"外相庄严,不如内心清净;烧香万炷,不如持戒一日。" 这句饱含智慧的教诲,道出了修行的真谛。许多人执着于烧香拜佛的外在形式,却忽略了内心的修持。为何世尊会特别强调"莫...
2025-05-26
佛陀为何说“莫以烧香数量论功德”?一个公案揭示修行与形式的关系

烧香拜佛能否改变命运?佛陀对王子的回答揭示了因果关系

烧香拜佛是许多人祈求改变命运的常见方式,然而这种行为是否真能改变人生轨迹? 佛教核心教义"因果业报"与祈福改运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在佛陀时代,一位困惑的王子就曾带着这个问...
2025-05-26
烧香拜佛能否改变命运?佛陀对王子的回答揭示了因果关系

为何佛陀成道后首先讲述“四圣谛”?这个教法蕴含解脱生死的奥秘

当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觉,成为世尊之时,整个三界为之震动。梵天帝释天前来礼拜,诸天散花,大地涌现金莲。 可世尊静坐七日,迟迟不愿开口说法。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刚刚觉...
2025-05-26
为何佛陀成道后首先讲述“四圣谛”?这个教法蕴含解脱生死的奥秘

遇到这五种生灵要绕道走,切记不可冒犯

佛经中记载着许多神奇的生灵,它们或护法、或度众、或传法,各有其神圣的使命。《妙法莲华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浩瀚的佛典中,有五种特殊...
2025-05-26
遇到这五种生灵要绕道走,切记不可冒犯

收养狗后的改变:狗的气场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佛经中常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我们身边的动物。《法华经》记载,连畜生道的众生都能闻法得度,可见动物与人类之间有着微妙的因缘关系。古德曾言:"物我一体,同...
2025-05-24
收养狗后的改变:狗的气场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无言,是一种境界......

无言是一种境界 好辩是一种执着 我们因为太多的争辩 而失去了内心的平静 想想看,争辩会有什么结果? 争不过别人,只会徒增烦恼 即便争赢了又如何? 如果你能听见对方内心的声...
2025-05-23
无言,是一种境界......

打坐持什么咒比较好入定?

我们平时打坐的时候,最好心里面默念一下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之后,观想佛、法、僧的光明照耀加被,然后呼吸进来的是佛菩萨加持的红色的光。 我们无量劫的业在哪儿? 无量劫的业就...
2025-05-23
打坐持什么咒比较好入定?

是佛在念我,非我念佛

对于我们念佛人 天天说的是念佛,写的是念佛 想的是念佛,谈的是念佛 念的还是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却不知道念佛真义是 “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 我们...
2025-05-21
是佛在念我,非我念佛

不杀生,请走家中四害的方法!

家在农村或郊区的,老鼠可能更是家中常客,一些食物被他们光顾,一些衣服被他们损害。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杀杀杀,苍蝇拍一拍拍死几个,粘蝇纸一粘,粘住几十个,灭虫剂一杀杀死很多个,蟑螂...
2025-05-21
不杀生,请走家中四害的方法!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