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落实到心行的方法
让法落实到心行的方法
文/观童
本节课开始学习略示修法。法义概述了略示修法,并讲到加行修法的前四项。在此,结合本节法义进行简单的几点观察思考,供养师兄们。
1。为什么很多法义自己用起来没有力量?
这一年多来学习了不少法义,经过各种细致入微的引导,法义学的时候也挺有感觉,但遇到对境却经常用不起来。
比如无常,结合观察修,貌似自己也能接受了,但真正面对时,却仍然产生各种烦恼。念死无常,念到“一切财富名利在死亡面前都将变得苍白无力,只有三宝可以帮助我们面对死亡、超越死亡”,貌似也能接受,但座下仍然特别在意财富名利,放不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很多法义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进入自己的感觉。法义还是法义,不是我的法义。所以,为了让法义更好地进入内心,我要学习略示修法,把佛法正见转化为自己的心行,并不断强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善生命。
略示修法就像一道设计精美、做工精密的“智慧加工线”,经过一道道的处理加工,从法义的输入到完成心行转变的输出。有着无量的善巧和方便,所以要认真地跟着做。
既然有了飞机可以带我上路,就不要老是想着靠自己走过去了。学佛是庞大的生命改造过程,效率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要不断地用略示修法来替换或更正自己以往的土方法。这样可以事半功倍,本身也是从凡夫心频道调整出来的过程。方法不仅仅是方法,本身也是修行。
2。座上座下的关系
在略示修法中,前行、正行、结行属于座上修,未修中间属于座下修。那么,座上、座下是什么关系呢?
首先说座上修。自己现在有个明显的感受,每日的定课和自修就像充电,如果当天可以按时完成,整天都会比较有力量,也容易安住在正念中,不容易起情绪,白天座下的时候还能进行一定的观察修。总之,一整天的状态都会比较好。
反之,如果当天的定课和自修没做,或者做得比较乱,内心就会散乱,遇到对境也容易起情绪,做事效率也不高。所以,貌似多了一些时间休息或多做了事,但整体的产出并不好。
因此,可以看出,座上修是内心力量和正念的源泉,像每日的充电,是座下保持观照的重要基础,是需要特别重视的。
其次是座下修。在我目前的阶段,固定在早上定课和自修,晚上不固定地自修。每天座上的时间往往只有1到2次,也就(píng)均每天2小时,加上每周的两次共修,也才3小时。
而每天除去睡觉的8个小时,还有16个小时,所以相当于每天有13个小时属于座下。而心是相续的,因此最终我们每天是修行还是退行要看整体的结果。
如果我只有3个小时在前进,而13个小时在退行,最终的结果会怎样呢?
显而易见,这样长期下去,修行是很难有大的进步的。
所以,对于座下修,我也要足够重视,选取或打造一个善所缘,远离不好的所缘。比如对于我每日面对的工作和家庭,就要花精力去选择和打造,选择一个力所能及的、有利于自己修学的工作;还要花时间去营造自己的家庭氛围,带动家人进步。
另外,座下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个小的时间段进行观修,比如中午吃完饭连线做定课,或者散步的时候进行观察修,把当期法义融入其中,以运用到当天的座下。
吃饭的时候可以供养三宝,上下班路上可以念诵三皈依。总之,利用所有的机缘让当期法义融入日常生活。
座下修是座上修的运用和强化,对座上修也有促进。座上座下的修行是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两者都不可或缺。今后我要重视座下修,让法义融入到行住坐卧之中,这是非常必要的。
佛法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立于世、高于世,在每个当下都可以实践起来的。
3。加行只是准备吗?
学习本课之前,我总觉得看法义才是座上修的过程,有时时间紧,就草草地打扫房间,快速地供佛、拜佛,形式化地做完皈依共修的定课。因为时间紧嘛,准备的过程就简单点,还是正行要紧。结果,这样做的时候,修学法义的状态也不是特别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入心。
现在仔细想想,就是因为修学的时候还没有把心调整到三宝的频道上来,还是带着功利心。修学的时间本来就不长,还有半个小时不在频道上,整体效果当然就不理想了。
所以,结合本课的修学和自己过去的感受,我决定认真做加行。准备工作并不只是准备,准备工作也可以成为正行,因为修的心都是那一颗心。不能把准备工作不当正课。草草过一遍,实际上还是在凡夫心频道上,和修学佛法了不相干。之后,自己还是要更多地注重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增加数量,修习一点就有一点的受益,这才是稳妥的办法。
接下来,我要根据加行的标准一步步地调整自己。
4。加行一:洒扫净处——于住处整理洁净,陈设佛像
关于这一点,我应该怎么根据标准来调整呢?
原来自己的做法:有时打扫整理,有时不打扫整理,打扫的过程只是打扫,没有观照内心。关于佛像,原来有陈设,但有时礼拜、观想过于匆忙,缺乏深刻地思维。
我要如何调整:
A。固定早起的时间,留出比较充分的自修时间,这样才能不匆忙,前行才能真正做起来。
B。每日打扫佛堂,还可以扩展到整个房间。在打扫的过程中,默念“扫尘除垢、整理身心”,进而在叠被子、刷牙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相关的默念和观照。
C。认真礼佛:结合供佛,认真地礼佛。每日至诚礼拜,观想三恶道苦、轮回苦,观想三宝功德,生起皈依之心。
初步调整后的感觉:调整之后,整体环境更为整洁,做定课的过程中更容易进入状态。然后观照也可以从打扫房间扩展到其他座下活动,对座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拜佛也更有感觉,而不只是走形式。
5。加行二:陈设供养——端严陈设无谄供品
自己原来的做法:原来基本也是每日供养,主要是每日供水和饭前供养,但整体来说,做得有些偏于形式,没有真切地发起要把最好的物品供养三宝的心。没有认识到背后的心行意义。所以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整体感觉不是特别强烈,只是偶尔很有感觉,不持续。
我要如何调整:首先,我要调整态度,要认识到不是三宝需要供养,而是我需要通过供养来帮助修行,供养是我需要,不是三宝需要。同时应该真切地认识到三宝的恩德,自发进行供养,所以在供养前和供养时,都要观想三宝的恩德,发起至诚的供养之心。
另外要按照法义的标准,选取自己当下最好的供养给三宝,并观照自己供养时的心行,看看会不会不舍,在观照、调整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进而在吃饭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供养和观照,最少也观照自身的苦,观想三宝的恩德,进而发起供养心,而不是为了供养而供养。
调整后的感觉:观照背后的心行后,在准备供品的过程中就在调整,开始更深刻地认识到三宝的恩德!
6。加行三:身具威仪,至诚修习皈依
原来自己的做法:大部分时间都是盘腿修习定课和自修,偶尔会坐在桌子前,或者坐在床边。在修习皈依的时候,有时会对皈依之因进行深刻的观照,发心会跟着做,但有时没有力量。
我要如何调整:
A。创造条件,尽可能地保持盘腿修习定课和自修的过程。如果偶尔条件不允许,至少要至诚地坐在桌子旁边修习,保持专注,坚决避免坐在床上或躺在床上做定课或自修。
B。结合其他前行和每日的皈依定课,深刻地观想皈依之因,不断观想和强化,认识三恶道苦、轮回苦,认识三宝的恩德,让这种感觉内化到自己心底,不断强化力量。
C。从认识到自己的苦进而关注亲朋的苦,进而观照众生的苦,通过观照,逐渐打开心量。
调整后的感觉:初步开始调整,感觉盘腿的时候注意力更专注,另外对于皈依之因多了一份觉知和观照,但还需要继续坚持做起来。
7。加行四:观想资粮田
原来自己的做法:原来很少专门观想资粮田,往往是结合皈依定课来做,并且不是每次都去观照,或者觉得自己观照不起来就不观照了。偶尔有感觉时可以观想到导师端坐在前唱诵三皈依,而我带着身后的亲人在做。
我要如何调整:
A。认识到观想皈依境的重要性,可以让我更深刻形象地认识到三宝恩德,发起感恩恭敬之心。带着众生修习三皈依也是不断扩大心量的过程。而打开心量,发菩提心本身也是重要的修行,应重视并真正做起来。
B。不断训练,接纳过程:最开始观想的时候很难马上做起来,首先应该接纳这个过程,然后要不断地训练,按照要求去做,一步步地训练,这样就可以获得提升,最后一定可以慢慢做起来,最主要的是要尝试跟着去做。
C。对观想对象进行必要的了解,比如宗喀巴大师、阿底峡尊者、文殊菩萨等,我要进行必要的了解。如果没有了解,观想功德就不容易做起来,可以通过阅读他们的传记或者作品来进行观想,让观想有落脚点。
D。从观想上师,进而观想宗喀巴大师、阿底峡尊者及各位诸佛菩萨,从近而远,这样更容易做起来。
E。把自己融入其中:观想上师及诸佛菩萨后,也可以观想自己和以上所有的三宝形成了连接,进而以自己为节点连接到无量的众生,把自己也融入到三宝的功德之中,这个过程可以结合皈依定课的正行部分进行。
调整后的感觉:整体调整后,开始每次皈依定课时尝试观想,刚刚开始,感觉还不是特别明显,但会慢慢变得更为形象,这一块也需要不断地加强。
8。其他感想
A。《道次第》是对我们的身语意进行系统调整的过程,所以哪怕八步骤最开始很难完全用起来,但也至少应该尝试去理解、接受、运用,先把法义梳理清楚,然后不断地对照,再不断地运用和强化。
B。一切都应该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之上再提高数量,按照法义和导师的要求去做。接纳不足的地方,观照师兄们的改变,接纳自己过程中的不足,落实应该做的地方。对于修学结果,我要应该做到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修行的路还比较长,保持一份耐心,多一分耕耘,少问收获,或许是我当下应该去做的。
C。多向内观照,发现自己过于向外看,要尝试向内观照。思考时少用我们,多用我,用“我们”往往感觉说的不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