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一天佛缘净一日凡心

时间:2023-07-08
结一天佛缘净一日凡心

结一天佛缘,净一日凡心——参加萧泾古寺“一日禅”活动有感

  文/向达

  看惯了庭院深深、金碧辉煌的大寺庙,刚开始走进位于上海宝山区的萧泾古寺,心里还略微有些落差:庙不够大、僧不够多,偏居上海一隅。

  正这么想着,一位面相慈善而亲切的师父向我们走来,他就是萧泾古寺的住持妙华法师。师父为我们介绍起萧泾古寺的历史:萧泾古寺始建于南北朝,鼎盛时期曾为长江七十二寺之首,毁于明朝的“靖难之役”。住持妙华师父从2008年起,经过几年努力,将废旧房屋一步一步改造成今日萧泾古寺的模样。期间师父和众人肩挑手提、搬砖凃浆、奔走筹款,大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感。

  听完介绍,我猛然意识到之前“以貌取寺”的想法实在太幼稚。这些妙华师父一砖一瓦重建起来的建筑,和数百年前的古寺虽不可同日而语,但仍然起着同样的作用:传播佛法,普度众生。佛教希望唤醒被人遗忘的极乐净土,在这里便具化为:妙华师父拂去覆盖在佛像上的尘埃,整理出一片整洁清净的厅堂,唤醒了萧泾古寺辉煌的过往,也正在唤醒着周边信众心中的极乐净土。不拒重建之烦,能忍简陋之苦,在偏远之地坚守,于清苦之中精进,妙华师父脸上的微笑,是那么温暖、满足和(píng)静。是的,不管我们凡人追求世俗智,还是出家人追求胜义智,寻求的道路上永远需要保存一颗勇往直前的心,这才是最重要的。想到这里,我的心顿时安静了下来。

  之后,在大殿第一次如此正式地进行全套拜佛仪式:神圣的礼佛唱赞之声在大殿久久回荡;三拜对应佛法僧三宝,意味着我们要成为正直而清净之人;“问讯”时要手指眉心,俯身九十度,在佛前完全谦卑恭敬。对于仪式的新奇之余也让我对以前参观寺庙时不肯“屈尊跪拜”有些惭愧:是那一份自傲让我躬不下身,弯不了膝盖。 然而通过接触佛教,才明了任何宗教体系总有其千百年来流传的高深奥义、宇宙大理,只有当你放下高傲,虔诚地拜倒在佛前时,你才能接通佛的智慧,为生命打开另一扇智慧之门。

  第一次在寺庙吃斋饭,出家人对粮食的珍惜、感恩的态度让我又一次受到了心灵的洗礼。早过了“食不饱、衣不暖”的时代,但是出家人一直怀揣感恩之心,践行节约之理,素食终身不辍。我吃着并不是很习惯的素食,想着出家人面对粮食时令人敬佩的态度,竟也觉得非常爽口。

  下午,妙华师父还通过视频给我们讲解了寺庙建筑的基本知识。作为对古代建筑结构颇有兴趣的工科学生,在师父的讲解下,我更多地了解到了有关寺院建筑文化方面的知识:寺庙的三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蕴含着“诸法空相”的道理,全有“因缘聚合、性质皆空”之意;大雄宝殿里的佛像各有不同表法;四大天王,其护法监督作用更是类似父母的作用,护法与监督作用共存,才是最佳状态。妙华师父强调,我们凡人都是在滚滚红尘中迷失的佛,我们要先自觉,才可觉他,觉行圆满。我想,成佛之路起于自觉,进而再向外觉他,也是一个先自我修身进而(píng)天下的思路,蕴含着和儒家思想一样的推己及人的内在逻辑,正是佛教“普度众生”博大胸襟的体现。

  在幽静的禅堂,妙华师父继续用他的妙言妙语为我们解疑答惑、指点迷津。妙华师父不仅通晓经律论,对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也广有涉猎,再一次印证了古代高僧们“老衲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不为诳语。是的,学佛不等于青灯古卷寂寥一生,更需要及时跟进时代潮流,甚至如师父所说——引领时代潮流,充实自己的世俗智,向着拥有胜义智努力。

  在交流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妙华师父很少用高深的佛教术语,而是尽量用日常生活的例子、周围人的故事给我们解决年轻人的困惑。这让我想到了星云大师,星云大师去年5月份来接受同济大学的荣誉教授时,曾在同济大学演讲过一次,我当时也在现场听讲。 这位“人间佛教”的提倡者将艰深晦涩的佛教内容转化为为人间服务的正能量和大智慧。是的,如星云大师一样,妙华师父在寺庙急需钱重修时依然坚持做社会公益,捐赠大量财物,今日又免费组织我们的一日禅活动,切切实实让佛教进入凡夫俗子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佛教是能够帮助我们走向幸福生活的一条道路,广积善缘之行也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后,我们体验了出家人的打坐。禅堂幽幽,我们跟着师父沉心静气、收回思绪,盘地而坐。(píng)日里,我可能是一个时刻处于或欢喜或忧愁、心境随遇而变的人,很少有完全沉静下来能听到自己心跳的时刻。而此刻在禅堂,八十人一起席地静坐,(píng)日里学习生活上的揪心事烦恼事像树叶一样,在能听到彼此细小的呼吸声的环境中,慢慢飘落于地,沉淀下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人训诫,在我们(píng)静时却能成为现实。由此觉得,出家人每日打坐,可以给自己一个时刻,反省自己一天的行为,不断校准自己航向;而我们普通人,也应该拥有完全属于自己而少受打扰的时刻,调整心情,拂去焦躁与狂妄,重拾宁静与谦逊。

  临近结束时大家一起背诵了《心经》,这是我们送给妙华师父的礼物,也是我们正在了解佛教的学生们对师父的一片敬意。

  在萧泾古寺虽然才短短一天,但我的心却像走过了很长的路程,因为它得到了很多知识的滋养;又像一直没有移动过,因为在寺庙里,它真的安静了下来了。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