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佛法师简介_随佛法师介绍

时间:2023-07-31

随佛法师简介_随佛法师介绍
随佛法师

  随佛法师,Bhikkhu Vūpasama(音译乌帕沙玛比丘),为华人。为缅甸承续及传扬雷迪大师(Ven. Ledi Sayadaw 1846-1923)禅法及道场系统之 BADDANTA ZAGARA BHIWUNTHA 长老的弟子,现为中华、美国“原始佛教会”及台湾内觉禅林、纽约内觉禅觉会、马来西亚等地的中道禅林导师,相(jìn)共学的僧团为奉守原始佛法的「中道僧团」。是传扬“佛陀原说”、“原始佛教”的佛教僧人。

中文名 随佛法师 主要成就 整理还原了佛陀12因缘的原说,成立了「中道教团」
外文名 Ven. Bhikkhu Vūpasama 代表作品 《相应菩提道次第》《原始佛教之确证及开展》
出家地点 缅甸的南传僧团 《原始佛法与佛教之流变》《十二因缘经法原说略讲》

  随佛法师修学佛法至今已三十余年,曾修学汉传佛教约十多年,不仅对隋唐以后之佛教各宗宗义有着深入的学习与体会,同时对于公元一世纪以后流传之菩萨道,当中的「般若」、「瑜伽」与「如来藏」等三系思想,亦有着极为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般若经』、『中论』的思想与「禅宗」的禅法,有着相当深入的体会与教学经验。

佛学造诣

  随佛法师对佛教教法的探究与修行,主要的义旨在于「从佛教所传承的最古老教义中,探寻佛教初始时期的教法,并致力于释迦佛陀教法及禅法之原貌的探究、阐扬与实践,以此作为自觉与利他的菩提正道」。经过三十馀年的修学,随佛法师对 佛陀的教法已有清晰、完整与深刻的了解,同时具有深入的禅观体验及明见。

  宣扬的禅观修行次第及重点,在于根据汉译『杂阿含经』与南传『相应部』当中的『修多罗』,也就是佛教「第一次结集」所集成的教法,来抉择、探究佛陀教法及禅法的原貌。随佛法师以此为主轴,来阐明佛陀教法的核心――因缘法、菩提正道,以此确认佛教菩提道与禅观的修证次第,在这当中以「因缘观」为最重要的所在。随佛法师常年教导佛法及止观,目前致力于『因缘法之奥义』、『内觉禅法』、『菩提正道修证次第』、『正觉之道与空之探究』等着作。

  随佛法师教导禅观是先由「安那般那念」入门,先修习于初禅定,及四种息障禅法,后依「观四念处集与灭」修因缘观,而后再深观因缘观中极重要之「七观智」,而得觉见缘生法无常、苦、非我我所,明见五蕴是缘生法、败坏法、苦法、患法、离欲法、灭法,故得正知「于五蕴当生厌、离欲、灭竟,如是如实智见五蕴缘生与灭尽,亦得如实明见十二因缘之集与灭,此即 佛陀所说:「先知法住,后知涅槃」。

  若已如是觉见「生死缘起与生死灭竟者,当得以如实正见生死灭尽之道迹──八正道,如是已得具足四圣谛的明见,是谓:「于圣道如实知见」,断无明及三结,成须陀洹,此为修习「四念处」之念觉分满足。若已于「圣道如实知见」者,当依八正道精进而行,住不放逸,修习具足五根,得正向于苦灭。此则当「于四念处善繫心住七觉分」,次第圆满择法、精进、喜、猗、定(成就四禅)、捨觉分,修习「七觉分」满足。如是修习「七觉分」满足者,得诸漏永尽,生、老病死苦永劲解脱、涅槃。

  随佛法师既不受取、不使用、不积蓄钱财,也无有「为僧人管理金钱供养的『淨人』」,(jìn)学的僧众也是如此修行。随佛法师除经律、钵、具、袈裟及少许文具、贴身衣物外,身无馀物,强调「远离俗念,戮力实践,老实修行」的学风,极少与人私交、攀缘,即使是(jìn)学多年的弟子也不例外。弘法化众唯以经教、禅法,不谈高论与俗务,说法率直、恳切,待人真实、慈悲,戒、禅精勤。

  随佛法师教导禅修除有坐禅、行禅及卧禅等方法外,另有诸多调身、调气的善方便。

  随佛法师虽然出家于南传佛教的僧团,但是对于佛法的修习及宣扬,实不同于南传佛教传统论义体系的立场,重在“依经证经”的探究古老经法当中的修行体系。

  随佛法师完成了阿难系汉译《杂阿含》及优波离系南传《相应部》的比对研究,提出“无明先断”的佛法原义,不同于传统宗派佛教的“无明最后断”,对初期佛教的贡献很大。但是,信受后世宗派佛教的学人,却对其攻讦不休。

法师主张

  佛陀教法的核心及主轴,是释迦佛陀称为“因缘法”的教导,内容是教导“生死如何生起及如何灭尽”。这教导是佛陀亲说教法的依据及宗本,离开了“因缘法”的教说,既无有佛法可说,也不是佛法。依据“因缘法”为核心,将世人从烦恼生死逐步的通达解脱、证菩提的修证次第,予以贯串起来的正是“四圣谛之三转、十二行”。在禅法的教授上,也是依据“十二因缘观”,开展次第成就“四圣谛之三转、十二行”的禅修次第。这一具足正觉、离贪、慈悲喜舍、解脱、三藐三菩提的禅法,即是“修七觉分而次第成就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的中道禅法,这一修证的教乘,是契合生死及解脱、证菩提之真相的“一乘菩提道”。

佛法义旨

  随佛法师依据汉译《相应阿含》(后世误译经名为《杂阿含》)及南传巴利《相应部》当中七事相应教的古老共说,将“第一次结集”集成之经说当中的“十二因缘”,还原依“六入分位”之“十二因缘法”的经法原说。在公元2002年先予以还原,2008年记载在编着的《相应菩提道次第》中,并在纽约及台湾公开发表于世,2014年提出学术考证更详细的《十二因缘之原说与奥义》,陆续发表在《正法之光》第38~41期杂志。

  无明

  不如实知五阴(色、受、想、行、识)如何生起及如何灭尽,因此而不解五阴是因缘生,因缘生则是无常、败坏、磨灭之法,如是种种不知者是为无明。无明不是发生在过去世,而是在当前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触入处不如实观察如何缘起,所以无法如实知五阴如何生起,而有无明。

  行

  妄见五阴是我、我所拥有之我见,以及常见、断见,是名为行。

  识

  为六识。六根、六境为缘生六识,当六识生时,因为贪爱识而造成(六)根逐于(六)境的因缘(名色)。如是复缘(六)根、(六)境而生(六)识,如此循环缘生不休,即“名色缘识,识(爱识)缘名色”。

  名色

  色指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和五境(色境、声境、香境、味境、触境);名即是受、想、行,为法境,指只有名相而无形质。因为贪爱识,所以(六)根逐于(六)境的因缘(名色),复缘(六)根、(六)境而生(六)识,如此循环缘生不休,即“识(爱识)缘名色,名色缘识”。

  六入

  又称六处,为每一生之始,指各种感觉器官和思维相缘而生的实况(眼色相缘眼识生、耳声相缘耳识生、鼻香相缘鼻识生、舌味相缘舌识生、身触相缘身识生、意法相缘意识生),叫做六处,即六根。

  触

  指根、境、识之缘具足的代名词,即眼、色缘眼识生时,称眼触;耳、声缘耳识生时,称耳触;鼻、香缘鼻识生时,称鼻触;舌、味缘舌识生时,称舌触;身、触缘身识生时,称身触;意、法缘意识生时,称意触。经说的古义,触只有眼触等六触,部派的《舍利弗阿毘昙论》在原有的六触之外,又提出许多的触。

  受(想、行)

  指在六触发生时,所引发的六受、六想、六行(又称六思)。这是指根、境缘识生(触),依根、境、识之缘有忆持(想)、联想(想)、对比(想)、归纳与分析(想)、判断(想),还有情境感受(受),面对认知环境的企图与意向(行)。

  爱

  由于对六入处缘生五阴的不如实知,不知五阴是缘生法。若不如实知五阴缘起与缘生,即为无明。因为无明则于六触入处不知缘生则无常、苦、非我非我所,即对缘生之六根、六境、六识(五阴)生贪爱和妄见,贪爱是欲求能够持续保有,妄见是妄想是我及为我所有。

  取

  取着,根据《相应阿含》44经、《相应部》蕴相应8经的共说,谓:是我、我所而取。取的定义是我见,也正是无明缘行(见)的我见,妄想五阴是我、我所。

  有

  即为“名色缘识,识(爱识)缘名色”的循环。识与名色因为贪爱而循环为缘,即六根、六境为缘生六识,对识有贪爱,希望识能够持续呈现,故六根追逐六境,令六识循环缘生的呈现。如是因无明而起的贪爱,使六根、六境与六识循环为缘,不能休止,这也正是五阴为贪爱所系。五阴在经上称为有身,有身的集起是因贪爱(《相应阿含》71经、《相应部》蕴相应105经的共说),而贪爱如结,令五阴为爱结所系缚,故称为有结。

  生

  有结又称为识食。经说:爱集则食集,食集则未来世生老死集;识食为未来之再有、再生之缘,因识食而有六入生。识食即是指识与名色因为贪爱而循环为缘,也就是因贪爱而造成“名色缘识,识(爱识)缘名色”的循环,故有未来世的六处生。此(五)阴败坏已,彼(五)阴升起,生命之流辗转缘生、连绵不断,有来生之六根生,即有六触入处升起,也就是五阴的生。

  老病死忧悲恼苦

  凡生者,即是六根、六境缘生六识的身心活,所以生即是五阴缘生,而缘生则无常、苦、非我非我所。因为生(五阴生)一定是缘生,缘生法则无常,生必是因缘改变不定,所以生的表现当然是老、病、死、忧悲恼苦,而老病死则可称为生的历程。

RECENT POSTS

一日禅:学会包容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一定要记住,恨别人,痛苦的永远是自己!...
2024-11-22
一日禅:学会包容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讲忆,忆就是回忆,实际上忆里面包含着更深的意思。实际上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随形六...
2024-11-20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一日禅:解脱内心

放下世间诸相,解脱自己的心。缘起性空,不必执着,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更珍贵。...
2024-11-18
一日禅:解脱内心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笑着面对,不去埋怨。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4-11-17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4-11-15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龙门石窟,这一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旅人驻足。然而,在赞叹其巧夺天工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何龙门石窟...
2024-11-14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一日禅:何为幸福

口渴的人,有口水喝就是幸福;饥饿的人,有个馒头就是幸福。赤脚的人,有双鞋穿就是幸福;瘫痪的人,能够走路就是幸福。我们常常觉得不快乐,是因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而一个...
2024-11-14
一日禅:何为幸福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在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众经撰杂譬喻》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当初,波罗奈国中有五百位盲人,他们到处乞食度日。正好有一年闹饥荒,他们乞讨很久都一无所获。他们就聚在一起讨论道...
2024-11-13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生活是一面镜子,微笑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样子。生活总是有苦有乐。爱笑的人并不是生活上万事如意,而是他们明白,能够战胜困难的永远不会是沮丧忧愁,而是乐观和微笑,因为笑容,总是能带...
2024-11-11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只有具足四对治力, 在佛菩萨面前 勇敢地发露自己的过失, 在悔恨的基础上, 下决心永不再犯。 并实际采取行动, 有针对性地以良善的言行 去对治自己身上的烦恼习气, 才能最有效地清...
2024-11-08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