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法师简介_本性法师介绍

时间:2023-08-01

本性法师简介_本性法师介绍
本性法师

  本性法师,祖籍福建霞浦,出家于常熟兴福寺,剃度恩师悉明上人。受戒于韶关南华寺,得戒恩师本焕长老。毕业于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北京中国佛学院、科伦坡巴利语国际佛教大学和科伦坡凯拉尼亚大学研究生院。嗣法于圆瑛大师入室弟子明暘长老,为汉传佛教临济正宗第42代、曹洞正宗第48代法脉传人之一。

  现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佛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福建师范大学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福建省佛教中草药门诊部法人代表、福建省盛世开元书画院院长、福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泰宁县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泰宁县慈航大师文化研究会会长、福州开元寺方丈、泰宁庆云寺住持。兼任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政协常务委员、福建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福州市人大代表。应邀加入福建省留学生同学会、福建省留学生联谊会、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省宗教研究会、福建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福建省书法家协会、福建省政协海云墨会、福建省海峡书画研究院、福建省雪峰书画研究会、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等。

  志于讲经说法、著书立说、建寺安僧、慈善公益、环球行旅、五洲朝圣,愿生药师佛之东方琉璃净土,誓随弥勒佛之当来下生。

中文名 本性法师 毕业院校 南京栖霞山佛学院
出生地 福建霞浦 信仰 佛教
出生日期 1965 代表作品 《佛教基本观点》
职业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佛陀和他的十大弟子》

个人履历

  1965年出生于福建宁德霞浦。

  1981年高中毕业于霞浦三沙中学。

  之后教学于霞浦水门承天中心小学。期间,于宁德《三角帆》、霞浦《新松》、《霞浦报》等报刊上发表一些诗作。

  1985年出家于汉语系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江苏常熟兴福寺,剃度恩师为悉明上人。

  1988年受戒于汉语系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广东韶关南华寺,授戒恩师为本焕长老。

  同年毕业于南京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院长为赵朴初居士,常务副院长为茗山法师。

  1992年毕业于北京中国佛学院,院长为赵朴初居士,常务副院长为传印法师。

  1996年毕业于斯里兰卡科伦坡凯拉尼亚大学佛学与巴利语研究院,获文学硕士学位,院长为卡努拉达沙博士。

  同年于上海圆明讲堂接法于圆瑛大师的入室弟子明旸长老,被授记为中国汉传佛教临济正宗第42代、曹洞正宗第48代法脉传人之一。

  1997年回国服务于福州法海寺。

  同年当任福州市佛协副秘书长、福建省佛协副秘书长。

  1998年当选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同年兼任(jìn)1500年历史的福州开元寺监院。

  2000年当任福建佛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

  2002年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同年作为中国大陆佛指舍利赴台供奉护送团成员,护送陕西西安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湾地区供奉瞻礼。

  同年应邀赴印度尼西亚于三大寺院作巡回讲经弘法。

  2003年作为中国佛牙舍利赴泰供奉护送团成员,护送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赴泰国供奉瞻礼。

  同年当选福建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出版著作

  1.《佛教基本观点》

  2.《佛陀和他的十大弟子》(中英文对照)——明旸法师著,本性法师译

  3.《孤僧万里行》

  4.《智慧人生三昧》(《如何安心》、《如何自在》、《如何解脱》和《如何放下》)

  5.《踏破芒鞋》

  6.《莲开一路》

个人访谈

  本性法师开元寺方丈,闽东霞浦人,1965年生,俗姓王名海。他原来是一名小学教师,之所以出家,受到几种因素的影响。闽东是福建省寺庙最多、出家人也最多的地区之一,有山必有寺,并且香火一片兴旺。他的外婆是虔诚的佛教徒,少年时期就经常随外婆到附(jìn)寺庙烧香拜佛。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下,他开始向往出家人的晨钟暮鼓生活。成年后,他对佛教更加兴趣。1983年,他高中毕业后,因学习成绩优良,应聘到—所小学任教,但他没放弃对佛教的信仰。尤其是当他了解到佛教沩仰宗是剃度于霞浦建善寺的霞浦籍禅师灵佑上人创立之后,便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到建善寺缅怀这位令人敬仰的高僧。

  1984年,他赴杭州办事期间,经常到灵隐寺烧香拜佛,结识了寺中的一些僧人。有一天,寺中一位法师说,江苏常熟兴福寺要举行方丈升座仪式,邀他一同前往观礼。本来,他在家乡不仅可以继续当教师,而且还可以考公务员,然而,在兴福寺方丈升座仪式结束后,他执意留下,恳请方丈收留他出家为僧。方丈见这位年轻人诚实厚道,信佛虔诚,有心留他。但为慎重起见,方丈让他写一篇自传和一些有关佛教的文章。由于他在校时文学功底较深,曾在家乡霞浦县的《新松》和宁德地区的《三角帆》等刊物上发表过诗作,并有书法基础,且对佛教有一定的认识。文章写得不仅富有文采,而且通顺流畅,同时又颇通佛理。方丈认为他有意根,是棵难得的好苗,经写信征得其家人同意,由监院悉明法师为其剃度,赐法号“本性”,从此开始了佛门生涯。

  1986年,中国佛学院南京栖霞山分院招生,释本性在常熟市佛协的荐举下前往报考,并被录取。在校期间,他刻苦攻读佛学,孜孜不倦地追求佛学知识。当时学院院长由中国佛协会长赴朴初兼任,主持工作的副院长是现任中国佛协副会长茗山法师,他淡泊名利、谦虚和善、认真执教的作风,对释本性影响非常深刻。他时时把恩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受到校领导和老师的赞赏。翌年,他和同学们一起到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祖庭广东南华寺受三坛大戒。

  两年后,本性法师学业圆满,他又考上中国佛学院本科班继续深造。现任中国佛协副会长、福建省佛协名誉会长圣辉法师就是他当时的老师之一。他敬仰圣辉法师的公心待人、公正处事、弘法心坚的僧格魅力,一直把他做为自己的榜样。由于他性格文静,在校期间尽管他一心埋头读书,不喜欢出头露面,但一颗明珠终不会被尘封土埋。他在中学时就喜欢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书法也暂露头角,受到中国佛学院院长赵朴初的器重。毕业时,赵朴初院长还题字“报众生恩”相赠,本性法师一直以为座右铭。

  毕业后,因本性法师仰慕福建莆田广化寺的道风和学风,想到设在莆田广化寺的福建佛学院任教,而福建省佛协却希望他能留在省佛协本部工作。在省佛协工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牢记赵朴初院长和学校领导的教悔,勤奋工作,筹划创办了《福建佛教)杂志,并成立了福建省佛协弘法团,他亲自与弘法团其它人员一道巡回八闽佛教寺院弘法……

  1996年,明旸法师在上海圆明讲堂把正法眼藏微妙法门传予本性法师,另附祖衣、朝珠、法宝等证物,选定本性法师为佛教掸门临济宗第42代、曹洞宗第48代法嗣,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法脉传人。

  1998年福建省佛协换届时,本法性师当选为福建省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并驻会主持日常会务。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