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传奇:主持“六道慈忏”法会,他到底是怎样的人物?
唐高祖李渊定都大兴城后,更名为长安,同时将大兴宫、大兴殿和大兴门,分别更名为太极宫、太极殿和太极门。
从这些名称的变更即可察觉出,已经谋得天下的李唐,对佛、道二教的态度发生了悄然变化:尊道抑佛。
然而,般若真谛,不生不灭;宇宙大道,不动不摇。天道民心自有其发展轨迹。正当天下僧尼不知何去何从、惶惶不可终日之时,转月就爆发了玄武门之变。
掌控了朝廷政局的秦王李世民,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下立刻取消了沙汰佛道的诏令。
不光是芸芸众生离不开寺院,连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皇帝,其心灵也需要宗教的慰藉:如愿得到皇帝宝座的太宗李世民,总是莫名其妙地心慌、心悸、盗汗,夜晚更是噩梦连连,以至辗转反侧,难以安眠。
朝中那些精通佛理的大臣都明白,前不久异常惨烈的玄武门之变,自己亲手射死兄长、部下杀死胞弟,这种手足相残有违常伦,在太宗的心中留下了巨大阴影。
于是,大臣们以“为国祈安,超度阵亡将士”为由,奏请皇帝,在皇宫启建“六道慈忏”法会。
六道慈忏,内容复杂,程式严谨,在佛门诸多法事之中堪称第一,最少需要十名德高望重的大师级的高僧同时主持。
能到皇宫为国家祈福,为帝后祈安,是佛教界十分光荣的事情,所以大型寺院很快都举荐出了自己的人选。鸿胪寺卿郑元璹对比着手头的名单,不禁颔首微笑:那些深孚众望的有道高僧尽在其中。
然而,也有一个十分陌生的名字,反反复复地出现在郑元璹的眼前:玄奘。
但这个玄奘,他的的确确闻所未闻。在他的记忆里,这个人似乎从来没有出现在京城的僧籍册上。可是,现在京城内外大大小小的寺院几乎都推荐了这个人。
这个玄奘,到底是怎样的人物?
如何能在神不知鬼不觉之间突然冒了出来,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折服那些学问精湛、修为深厚的高僧?
正当郑元璹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在前厅当值的官员来报:宰相大人萧瑀,前来鸿胪寺视察。
萧瑀出身于南朝皇室,从小就倾心佛教,常修梵行,在朝廷大臣中以精通佛理著称。
萧瑀审查鸿胪寺初拟的名单时,其目光掠过玄奘的名字时,似乎闪了一闪。这稍纵即逝的微妙变化,被郑元璹看在了眼里,他有些惊诧地问道:“宰相大人居然知道这个玄奘?”
萧瑀点点头:“恩,我知道。上个月,偶然之间听他讲过一次《杂心论》。”
郑元璹知道,《杂心论》以难解难讲著称。所以他好奇地追问:“那玄奘讲得如何?”
“煌煌若丹凤鸣于九霄,沉沉如游龙吟于沧溟。”
宰相大人的神态,更撩拨起了郑元璹对玄奘的好奇,他决定亲自到大觉寺走一趟,去见一见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