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慧法师是谁_本慧法师简介

时间:2023-08-03

简介

本慧法师是谁_本慧法师简介
本慧法师

  本慧法师,甘肃武威人,1971年生,1991年于法门寺出家,1993年考取中国佛学院,1997年中国佛学院毕业后,任教于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2002年回陕,现任陕西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西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西安市政协常委,渭南大觉寺住持。

  台北县树林市的吉祥寺,位于树林市福德街,这是民国四十五年(一九五六年),由湖北籍的续祥法师创建的道常续祥法师是湖北省汉川县人,十三岁在沔阳吉祥寺出家,曾在武昌洪山宝通寺担任持松法师侍者数年。及长曾在到扬州高寺坐禅堂。日寇侵华战争期间,在杭州多子塔院任住持。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避乱香港,民国四十一年(一九五二年)来到台湾,并受白圣法师之请,出任台北十普寺监院,代白圣法师管理寺务。并辅助白圣法师弘法传戒,对十普寺贡献甚多。

中文名: 本慧法师 出生地: 台北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56

人生阅历

  民国四十五年

  (一九五六年),续祥法师辞去十普寺监院,在台北县永和市创建吉祥苑,讲经弘化。数年之后,又在一处地名山佳的地方创建吉祥寺。建寺之初,筚路蓝缕,开辟草莱,备受辛劳。由最初的几间土式瓦房,经过十年的惨澹经营,先盖了大殿,接着又修盖客堂、功德堂、斋堂、和附属建筑,至此成为一所颇具规模的庄严道常续祥法师于民国六十二年(一九七三年)示寂,在他示寂前一年,本文传主本慧法师依续祥老法师剃度出家。

  本慧法师俗家姓任,名博悟,河北省赵县人,清宣统二年(一九一○)己酉岁十二月二十七日出生于北京。六岁时,其父亲梅品公任河北赵县县知事,举家游宦到赵县,因而落籍赵县,定居于乡下卜家庄。他幼年入塾启蒙,受儒家传统教育,饱读四书五经,旁及诸子百家,尤长于诗文、书画。由于家学渊源,少年时已颇负文名,父执辈咸赞之为夙慧。

  及长,进入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就读,课馀则从萧谦中先生学山水,从齐白石前辈学篆刻,其书法承自家学,四体兼擅,楷从魏碑、欧、楮入手,又深研大、小篆、金石碑版、章草等,功力深稳,晚年行草的成就最为特出,深蕴着雄奇遒劲,飘逸清隽之神韵。其诗词风格之形成,曾受其义母张默君女史及宿儒陈含光先生之督诲。其诗(jìn)摩诘、韦、孟各家,词(jìn)清人风格。其画除了学萧师之外,又深入研摹元明四大家,及清朝四大名僧,并且在日寇侵华战争前后畅游东南名山,曾两游黄山,作风为之蜕变,而自成一格。

  民国二十九年

  (一九四○年),在闽南惠安获识弘一大师,并皈依佛门成为三宝弟子。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因公务以《中央日报》记者身份,来台湾省考察教育,翌年大陆战局糜烂,国民政府播迁台湾,重回大陆已不可能,只得随缘定居台湾。

  此后,任博悟曾任瑞三煤矿公司秘书,并执教于辅仁大学中文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业馀不断地研究书画。其作品除了应邀参加国内外的展览之外,最具代表性的是民国六十九年(一九八○年)时,应国立历史博物馆之邀请,在国家画廊举办个展;以及民国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年),应台中省立美术馆之请,举办个展,其中作品均极具深度,且出版书画册传世。在任教期间,涉猎佛典,始知佛法之博大精深,因而深入研究,而有出世之心。

  民国六十一年

  (一九七二年),任博悟先生六十三岁,因缘成熟,投入台北县树林市吉祥寺,依续祥老和尚披剃出家,法名本慧,内号宗达。从此更潜心研究佛学,并且将学佛之心得融入其书画诗文之中,更发愿以文字书画之缘来度化众生,以此原因,只要是寺庙用的诗文书画,他一定欣然答应为之圆满完成。其书画精品,可以说融会了佛、儒、道三学,达到了“逸品”的境界,令欣赏者有“顿然有悟”之感召。

  本慧法师出家之前,曾在台北开设“守中斋”,教授诗文书画。他教导学生最重要理念,是“师古、参造化、拟己意”,以及“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出师意于法度之中”,并严格地要求学生朝这个理想努力。他强调读书最为重要,“书法”是中国人应具备的修养,及表达文字思想的工具,“诗”是表现对宇宙、人生的关怀,“画”则是行有馀力、兴之所至,表现对山川自然的赞美。守中斋的众多学生追随上人二、三十年,一直秉持这个方向,彼此切磋不懈。

  民国六十二年

  本慧法师披剃出家后,起初住在树林吉祥寺。民国六十二年(一九七三年)十月六日,续祥老法师由吉祥寺下山参加选举投票,不幸以车祸逝世,得寿六十四岁。本慧法师为求得清静环境礼佛作画,曾到台中头汴坑赁屋而居。他住吉祥寺时,写信给住在台中的画家吕佛庭居士,请吕居士为他画一幅“竹林茆屋图”。吕居士画就,并题偈一首∶“翠竹林中一草堂,无忧无虑度时光;饥来吃饭倦来睡,何必虎溪迎送忙?”并跋云∶“本慧法师,山水法石涛,笔墨极超。嘱画《翠竹茆屋图》,谨以渐江报之,愧弗似也。”后来本慧法师致书吕居士道谢,信上称∶“昨日奉获尊缋,高简清逸,得未曾有,具见左右功力,已臻化境,当什袭珍之也。溢褒拙作极愧。出家后多忙于佛课,染瀚已荒芜,唯临池少闻耳。文旆北来。尚祈枉顾,幸,幸!匆此奉谢。即上佛庭居士大德慧鉴。入迂拜复。四月十日。”

  民国六十八年

  法师在台中住了数年,到民国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秋间,受中坜圆光寺住持如悟法师之礼请,移赐于中坜郊外古刹圆光禅寺,并在圆光佛学院任教,讲授中国文学。法师对于僧伽教育非常用心,更发愿将自己的书画精品捐赠给圆光佛学院永久收藏。

  民国八十六年

  (一九九七年),本慧法师高龄八十有八。圆光佛学院院长如悟法师,见法师身体健康日渐衰退,乃决定筹设“入迂上人书画展览馆”,并加速筹备设馆事宜,于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元旦举行开幕典礼。本慧法师另自作品中提出三十件精品义卖,以售画所入成立“入迂上人佛学奖学金”,鼓励学子努力向学,以提升佛学教育。而其馆藏之精品,不仅熏育学子美育的境界,也以无言说法净化了信众向佛的心灵。

  民国八十七年

  (一九九八年)春,本慧法师思乡心切,决定有生之年,返回大陆河北省赵县卜家庄一探家人亲族。法师回到已离开五十馀年的故乡,与亲族见面,悲喜交集,难以言喻。此后即驻锡石家庄市柏林禅寺。未及一年,终因老年体衰,于一九九九年(民国八十八年)元月八日,在柏林禅寺示寂,世寿九十岁,僧腊二十又六。 老法师晚年画作,多由中坜圆光寺“入迂上人书画展览馆”珍藏,至于诗集,则是在六十岁及八十岁时,各出版诗词对联集一册纪念,其佛教文学之造诣,亦受到学术界及佛教界之佳评。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