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能法师是谁_遍能法师简介
遍能法师
遍能法师(1906-2001)俗名许指光,法名宏善,号遍能,四川乐山市人。1920年在乐山乌尤寺出家。先后入四川佛学院、北京柏林佛学院、武昌佛学院学习。历任乌尤寺方丈,乐山市佛教协会会长,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佛教协会秘书长、副会长,四川尼众佛学院教务长,新都宝光寺方丈,峨嵋山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四川省人大代表。长于文学、书法,著有《乌尤寺楹联集释》、《凌云、乌尤寺史略》。1997年2月4日在乐山乌尤寺安详圆寂。
中文名 | 遍能法师 | 逝世日期 | 1997年 |
出生日期 | 1906年 | 职业 | 乐山市佛教协会会长等 |
人物生平
遍能法师,属马,光绪三十二年八月十三日诞生在乐山县安谷乡观音场(今为乐山市的五通桥区的冠英镇)玉津街一户农家中。
1920年4月由母亲陪伴在乐山市的乌尤寺正式出家,曾师从蜀中名儒赵熙研习文史书法。
1923年在成都文殊院受具足戒。
1924年入四川佛学院读书,后顺江而下,云游参学。
1928年任川东佛学院监学。
1930年到北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柏林佛学院插班学习。两年后返回四川,追随太虚大师兴办佛学院校。
1935年任重庆华岩佛学院教务主任。
1938年回乐山任乐山乌尤寺方丈。
遍能法师壮年出游,内明外论,广览博究。开始在重庆市的华岩寺佛学院教务主任兼讲师,后又回到乐山,为峨眉山僧尼二众办佛学院,培养僧才。恢复四川佛学院,把当年昌圆老法师创办的四川佛学院的教育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乐山县佛教会理事长,中国佛教会理事,峨眉山的洗象池方丈。
1949年后,遍能法师历任乌尤寺方丈,乐山市的佛教协会会长,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佛教协会秘书长、副会长,四川尼众佛学院教务长,1988年任新都宝光寺方丈,峨眉山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四川省人大代表。
遍能法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孜孜以求僧才辈出,为后继有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勤学不倦,饱读儒术、精通诗文、擅长于诗赋辞章,尢善书法。著有《乌尢寺楹联集释》、《凌云乌尢史略》。
遍能法师博览经史,兼通诸子百家,国学功底深厚;佛学造诣颇深,对小乘法相《俱舍论》极有研究;一生践行太虚大师、印顺法师、赵朴初居士的人间佛教思想;精通古典诗文,书法独具一格。
遍能法师于1997年2月4日在乐山乌尤寺安详圆寂,世寿91岁,僧腊77年,戒腊74年。
在(jìn)80年的奉佛生涯中,遍能法师严持净戒,依教奉行,道心坚定,独立特行,一身正气,甘守清贫,以他的行愿、懿德和人格、学识赢得了教内广泛的拥戴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崇敬。
2001年4月由《巴蜀书社》出版发行了由遍能法师的学生刘学文居士所著的《遍能法师传》,得到了僧俗的高度评价。
受戒求学
遍能和尚幼年时受村塾教育,及长从川内名儒翰林赵熙受学,以颖悟好学,深受赵翰林器重。
民国九年(一九二○年),遍能年十五岁,投入乌龙山上的乌龙寺,礼传度和尚为师而落发出家。他在寺中依师礼佛诵经,学习佛门仪轨。
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时已十八岁,到成都文殊院受具足戒,圆戒後住文殊院学戒堂学戒。他的国学、佛学均有相当的基础,在文殊院学习期间,戒律精严,功课出众,受到师长的青睐。
学戒堂於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年)改为四川佛学院,由佛源老法师担任院长。遍能於佛学院毕业後,受聘到川东佛学院任监学。
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出川游方参学。
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到了北京,考入柏林寺的柏林教理院受学。
柏林教理院,最初是柏林寺主持台源和尚所创办,聘请泰县光孝寺住持常惺法师为院长。後来太虚大师自欧美弘法归来,打算设立「世界佛学苑」。台源和尚热心支持,请大师把佛学苑设在柏林寺内。太虚大师把原在武昌佛学院的锡兰留学团也迁到北京,在柏林教理院设置了华日文系与华英文系,遍能读的是华日文系,与尘空、本光、雪烦等为同学。
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翌年华北情势紧张,经济萧条,教理院经费来源受到影响,不得已宣告停办。遍能法师也离开北京回到四川。
复寺弘法
一九五〇年以后,遍能法师仍在乐山乌龙寺任住持。不过,国家的新政策,出家人要做工才有饭吃,遍能法师也不得不配合政策,带领常住僧侣做工耕田,美其名曰「农禅合一」。一九六六年,「十年动乱」期间,遍能法师也和其他出家人一样,被下放农村,参加劳动生产。直到一九七八年以后,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遍能老法师才重返寺院,恢复僧装,继续担任乌龙寺方丈,负起了修复乌龙寺任务。
乌龙寺在十年动乱期间受到破坏,遍能老法师多方奔走,筹集资金,经过数年努力,乌尤寺渐复旧观。一九八八年,遍能老法师高龄八十三岁,受宗教部门安排,担任成都新都县宝光寺方丈,同时仍担任乌龙寺方丈。他为法忘身,为两处大寺院奉献身力。一九九二年,老法师为提高出家人素质,培育僧材,在宝光寺设立了四川省佛学院。他亲执教鞭,诲人不倦,受到全院师生敬重。
遍能老法师晚年,除担任两大寺院方丈外,还长期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佛教协会秘书长、副会长等职务,对于四川的佛教事业有著相当的贡献。他不遗余力地培养佛教僧材,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捐资百万元改建江上大桥,捐资十万圆兴办幼儿园,会同宽霖法师等创立四川佛教慈善功德会,募化专款,帮助贫困失学儿童。
遍能老法师于一九九六年罹病,医治罔效,于一九九七年二月四日,在乌龙寺丈室安详示寂,世寿九十二岁,僧腊七十七夏,七日荼毗,获舍利极夥。遍能老法师一生重视僧侣教育,他青年时代继在峨嵋山为僧尼二众建佛学院,晚年任宝光寺方丈时,在宝光寺创办四川佛学院,春风化雨,桃李遍及省内。老和尚辞世后,他的弟子于哀思之余,赋五言古诗悼念之。
佛学教育
遍能法师在不遗余力推动四川佛教事业发展的同时,还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寺院附(jìn)的一座大桥年久失修,不能通行,给两岸民众的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遍能法师决定出资修建该桥。当时,寺院里只有几十万,尚缺百万,于是遍能法师亲自四处募化,大桥终于如期建成。
法师非常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曾捐资10万元,修建幼儿园。并会同宽霖法师,创办四川省慈善功德会,发动教内外捐款,救助贫困失学儿童,资助灾区和贫困山区。法师还在宝光寺设募捐点,大力宣传,为“希望工程”募捐,并派专人将募捐款送往重庆,分发到贫困山区,资助失学儿童上学。除此而外,法师自己还直接寄钱给学校,资助贫困学生。
遍能老法师一生重视僧侣教育,他青年时代初在峨嵋山为僧尼二众建佛学院,晚年任宝光寺方丈时,于1992年在宝光寺创办了四川佛学院,他亲执教鞭,诲人不倦,受到全院师生敬重。
遍能法师是一位杰出的佛学教育家,他对小乘法相《俱舍论》极有研究,教学中专讲授《俱舍论》,人们称颂为“俱舍专家”。他对古文学颇有造诣,诗歌、对联独具一格,著有《乌龙寺楹联集释》、《凌云、乌龙寺史略》等书。同时他还是擅长书法,其楷书流露出清逸、稳重、大方、诚实的精神,人们以能求到他的墨宝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