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希法师介绍_马哈希法师个人资料
马哈希法师
马哈希尊者(mahasisayadaw,usobhanamahathera1904-1982。按:「尊者」是对教授禅法的法师或长老比丘的称呼)对上座部佛教教义与内观禅法有深远的影响。1904年他出生在上缅甸雪布的谢昆村(seikkhun,shwebo)。
六岁时开始在村里的一所寺院学习经教。
十二岁时出家为沙弥,法名为梭巴纳(sobhana,意思是具足优雅和庄严)。
1923年11月26日,十九岁时受具足成为比丘。
在二十岁时(1923年)受具足戒。由于他的聪颖过人与认真学法,紧接着三年,顺利通过政府举办的初、中、高三级的巴利文考试。
1928年他到并于次年到缅甸的学问中心曼德勒(mandalay),接受多位博学的长老的教导,继续进修三藏、注疏。
1929年即应邀到毛淡棉(moulmein)附(jìn)的唐渊伽寺(taungwainggaletaikkyaung)教导佛法。
1931年马哈希尊者和一位比丘仅携带三衣一钵云游,寻找教导实用禅法的明师。
1938年,马哈尊者多回乡,住在马哈希寺(mahasikyaung;maha),当他成名之后,他的名字就以「马哈希尊者」之名被传扬开来。
1938年,他首次教导内观禅修。起初有三个人依照他的教导努力密集禅修,各个都获得某种程度的内观智。接着有五十人参加禅修,其中也有多人获得内观智,马哈希尊者宣扬内观初步获得了成功的结果。
1941年尊者通过当时政府新办的法师考试。
1945年间,马哈希尊者完成巨著《毘婆舍那禅修手册》(manualofvipassana),兼顾教理及实修,阐释四念处禅法。本书只有五分之一被译成英文〝practicalinsightmeditation〞(实用内观禅修)。
1947年,缅甸总理乌努(unu,1907-1995)与乌屯爵士(siruthwin)在仰光创立佛教摄益协会与教法禅修中心(sāsanayeiktha)。
1949年敦请马哈希尊者住持禅修中心。当时,马哈希尊者即代表缅甸僧团,到柬埔寨、泰国等其它上座部国1952年,马哈希尊者即派遣两位弟子uāsabha与uindavasa前往泰国,建立了泰国的马哈希禅修中心。
1954年3月,著名的德国佛教学者向智长老(āaponikathera,1901-1994)在锡兰出版1955年7月,马哈希尊者派遣以usujāta为首的三位弟子前往锡兰教导念处内观修行。
1954年,缅甸佛教举行「第六次结集」。在这次结集中,马哈希尊者被委任一个重要的角色,即担任三藏经典最后的审订人之一,在审订的过程中,若遇到文法、语源和措辞用字的问题,其它人都会征询他的意见。在朗诵、审察、勘校、编辑三藏经典之后,还继续详加订正注疏部分,总共审订117册,而每册约350页,为期二年多,在
1956年,亦即迎接佛历2500年,完成这历史性的任务,使新版本的藏经完成了更有可读性、明白及可查究的特色。
1957年马哈希尊者获得政府封赠「最高大哲士」(agga-maha-pandita)的荣衔,这荣衔是赠予精通巴利三藏及满二十年戒腊者,当时缅甸已有五十多人荣获荣衔。
1982年8月14日,马哈希尊者死于一次严重的心脏病,而前一天晚上他还向一群行者开示。马哈希尊者的过人才能与一生的弘法成就,使他列名当代佛教大师的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