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昙字记
《悉昙字记》,唐山阴沙门智广著。据本书前叙说,南印沙门般若菩提携带陀罗尼梵夹自南海来朝五台山,与智广相遇。智广因为诵陀罗尼,考校发音难得准确,遂从般若三藏曾至南印学持明藏,其后循南方海道于唐建中二年(781)年至广州,贞元十年(794)3月巡礼五台山,次年4年回长安。智广在五台山所遇般若菩提当即此人。智广后卒于元和元年(806),故本书之成当在唐贞元十年至元和元年(794~806)之间。现存本前后两段重复,或者是综合两个传本编成的。
详说本书标题称悉昙,其内容实即玄奘所传《字体根裁声明论》三百颂(见《慈恩传》卷三),和义净所说声明论之前的创学悉昙章。据义净说悉昙本有四十九字,互相乘传(拼切)成十八章,合有一万多字,约有三百余颂,六岁童子要学习六月才可完毕,相传是大自在天所说(见《南海寄归传》卷四《西方学法》章)。本书说南印度祖承摩醯首罗之文,与义净说同。但又说中印文字兼有龙宫之文与南印少异,犍陀罗国用憙多迦文特别不同。这说明在智广时代(八世纪),印度的南、北、中三部所用字体各有区别。
本书先述梵文悉昙字母,韵亦称摩多(母)有六对,计十二韵。另有四个字母本书以其无“生字”(拼成音节)之用,开始略而不述,但后文第十六章,仍以作生字之用。依梵语语音学,这十六韵中a"i"u"r.i"l.i五个为短元音;aA"i"ūr.i,e"ai"o,au八个为长元音;l.i字仅为文典上因对v.i字而制作,语文实际不用;m.为随韵,h.为止声,这两字母本书合名为界畔字。其次体文有三十五个,计牙声五个,即k(a),kh(a),g(a),gh(a),n.(a);齿声五个即c(a),ch(a),j(a),jh(a),nB(a);舌声五个,即t.(a),t.h(a),d.(a),d.h(a),n.(a);喉声五个,即t(a),th(a),d(a),dh(a),n(a);唇声五个,即p(a),Ph(a),b(a),bh(a),m(a);遍口声十个,即y(a),r(a),l(a),r(a),娑C(a),娑.(a),娑(a),h(a),ll(am.),k娑.(a)。最后十个遍口声中,前四个现代名为半元音,次四个名为摩擦音,末后二字表示字母,当体和异体复合之例,原来不是单纯字母。
本书次分十八章,述悉昙字母的拼法(日本悉昙学者将各章拼音的头一两个字作为各章的名称,如第一章称为迦迦引章等)。第一章,以前述体文三十四字(去llam.字)分别与十二韵相拼,共得四百零八字;第二章,将体文三十四字除ya,ra两字(或并除n.a字),先与半元音y(a)相拼,再与十二韵相拼,共得三百八十四字(或三百七十二字);第三章,将体文三十四字除ra字(或并除n.a字),先与半元音r(a)相拼,再与十二韵相拼,共得三百九十四字(或三百八十四字);第四章,将体文三十四字除ra,la二字(或并除n.a字),先与半元音l(a)相拼,再与十二韵相拼,共得三百八十四字(或三百七十二字),第五章,将体文三十四字除ra,va二字(或并除n.a字),先与半元音v(a)相拼,再与十二韵相拼,共得三百八十四字(或三百七十二字);第六章,将体文三十四字除ma,ra二字,先与鼻音(anunā娑ika,na娑al娑)相拼,再与十二韵相拼,共得三百八十四字;第七章,将体文三十四字除na,ra二字,先与鼻音n(a)相拼,再与十二韵相拼,共得三百八十四字;第八章至第十四章,将前七章所拼出之字(除第一章中ra字拼出之十二字,余共二千七百一十二字,或二千六百六十四字,因以n.(a)为头之字可归入第十五章)头上各加一半体r(a)字又得二千七百一十二字或二千六百六十四字,第十五章为将ka-,ca-,t.a-,ta-,pa各组的鼻音字(n.a,nBa,n.a,na,ma)的半体分别安于本组其余四字的头上,再与十二韵相拼,如将牙声中鼻音半体n.安于k(a),kha(a),g(a),gh(a)四体文头上各与十二韵相拼成四十八字,五组共得二百四十字;又将鼻音半体n.安在九个遍口声(除llam.)头上各和十二韵相拼得一百零八字;本章共得三百四十八字;第十六章,将体文三十四字各与r.i相拼得三十四字,又可和r.ī相拼,另加随韵(mD),止声(h.),共可得一百三十六字;第十七章,将体文三十四字母交互重叠而成娑k(a),娑kh(a),dg(a),dgh(a),n.ktr(a),vc(a),vch(a),vj(a),vjh(a),jnB(a),娑.t.(a),娑.t.h(a),dd.(a),dd.h(a),娑.n.(a),娑t(a),娑th(a),vd(a),vdh(a),rt娑n(a),娑p(a),娑ph(a),db(a),dbh(a),rk娑.m(a),rk娑.vy(a),rk娑.ry(a),lt(a),tkv(a),t.娑.(a),t.娑.(a),娑h(a),vk娑.(a)三十三字,各别与十二韵相拼,可成三百九十六字;第十八章,又名孤合章,凡不能归属于上十七章的拼法都属此章,举例如,异体重字pta,t.ka,d娑va,t.娑.chra等等;当体重字tta,jja,t.t.a,n.n.a,nna等等;前合字(联声字)m(a)nCka等;两重摩多字(重用摩多而分别发音)bhrūm.,hūm.等;半体文(半体符号),装饰字;重要的约有十五类。以上前十七章共可得不同的字六千二百五十六字,第十八章字数甚多,全部大致合于玄奘、义净所传三百颂(九千六百字)的字数。
智广此书说明般若菩提所传授给他的悉昙文字出自南印,祖承摩醯首罗之文。书中所用的字母书写体即八九世纪时印度所流行的悉昙字母。般若虽为北印之人,但他的持明咒藏则在南印受学。密宗注重师传音读,所以智广所得自为当时南印之音。现在从《字记》中各字母所注的汉字音读也可以看出他所传语音和玄奘、义净(中印音)、不空、慧琳(北印音)等所传是有区别。如软音中的不送气音g(a),j(a),d.(a),d(a),b(a)与送气音gh(a),jh(a),d.h(a),dh(a),bh(a)他都以同样的汉字(伽,社,荼,陀,婆)来注音,只不过对于不送气音注明“轻音”,送气音注明“重音”。这些都是研究梵语古音的很有用的资料。同时,智广对于ka-,ca-,t.a-,ta-,pa-各音组所定的名称(牙声,齿声,舌声,喉声,唇声)虽然除唇声一名外其余四名都于梵无征,也与现代语音学所分析的发音部位不合,但却为后代中国声韵学家创制字母时所采用。
影响本书自宋以后未见流行,但唐末传到日本成为真言宗人学习梵字的必读之书,有关于它的著述很多,较古的有宗叡(809~886)的《悉昙私记》,安然(841~901)的《悉昙藏》,淳祐(890~953)的《悉昙集记》等书。
(郭元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