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本相猗致经

时间:2023-08-09

一、概述

  本经全一卷,出于大藏经阿含部,译者为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安世高为佛经汉译的创始人。本名清,是安息国的太子,博学多识,特别信仰佛教,持戒精严。当轮到他即位的时候,他就让位给叔父,出家修道。他精研了阿毗昙,修习了禅定,通达之后,游化西域各地;于汉桓帝建和初年(147)辗转来到中国洛阳,不久即通晓华语。那时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已有一相当时期,在宫廷内和社会上都有一些信徒。他们虽主要地是奉行祭祀,祈求福德,但也有切实修行的要求,安世高就为他们译出有关止观法门的种种经论。译事大概到灵帝建宁中(170左右)为止。

二、关键字释

  『五盖』:梵语a^varan!a,覆障之义。指烦恼,因烦恼覆障善心,故称为盖。有五种,即:贪欲盖、嗔恚盖、惛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合称五盖。

  『三恶行』:指贪欲、嗔恚、愚痴(又称贪嗔痴、淫怒痴、欲嗔无明)三种烦恼。又作三火、三垢。一切烦恼本通称为毒,然此三种烦恼通摄三界,系毒害众生出世善心中之最甚者,能令有情长劫受苦而不得出离,故特称三毒。此三毒又为身、口、意等三恶行之根源,故亦称三不善根,为根本烦恼之首。

  『七觉意』:梵语saptabodhyan%ga^ni。又称七等觉支、七遍觉支、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宝、七觉分、七觉意、七觉志、七觉支法、七觉意法,略称七觉。乃三十七道品中第六品之行法。觉,意谓菩提智慧;以七种法能助菩提智慧开展,故称觉支。七者即:(一)念觉支,心中明白,常念于禅定与智慧。(二)择法觉支,依智慧能选择真法,舍弃虚伪法。(三)精进觉支,精励于正法而不懈。(四)喜觉支,得正法而喜悦。 (五)轻安觉支,又作猗觉支,指身心轻快安稳。(六)定觉支,入禅定而心不散乱。 (七)舍觉支,心无偏颇,不执着而保持平衡。

  『四意止』:梵语catva^ri smr!ty-upastha^na^ni,巴利语catta^ro sati-pat!t!ha^na^ni。为三十七道品中之一科。指集中心念于一点,防止杂念妄想生起,以得真理之四种方法。乃原始经典中所说之修行法门。又作四念处、四意止、四止念、四念、身受心法。即以自相、共相,观身不净、受是苦、心无常、法无我,以次第对治净、乐、常、我等四颠倒之观法。念,含有慧观之义;住,即于身、受、心、法四境,生起不净、苦等观慧时,其念能止住于其处。 据俱舍论卷二十三载,修习四念住之法,系以自相、共相,依次观照身、受、心、法四境。自相,乃四境各别之自性;如身之自性,为四大种所造之色。共相,则为诸法共通之性,即一切法皆具有非常、苦、空、非我等之性。

三、经文

  佛说本相猗致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本有爱不见不了。今见有从有爱。设是本有爱无有今为有。今见分明。从是本因缘。令致有爱。有爱比丘从致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从有爱致本。谓为痴

  『痴亦比丘有从致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痴有本从致。谓为五盖

  『五盖比丘亦从有本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五盖从有致。谓为三恶行。『三恶行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三恶行本从致。谓为不摄根

  『不摄根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不摄根从致。谓非本念故

  『非本念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非本念从致。谓不信故

  『不信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不信本从致。谓恶非法闻故

  『非法闻比丘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非法闻本从致。谓非贤者人事

  『非贤者亦有本从致。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非贤者从致。谓非贤者人共会乐

  『如是比丘已不贤者聚会满。令不贤者事满。已不贤者事满。令非法满。已非法满。令不信满。已不信满。令非本念满。已非本念满。令不摄根满。已不摄根满。令三恶行犯法满。已三恶行犯法满。令五盖满。已五盖满。令痴满。已痴满。令有世间爱满。如是爱乐满稍转稍转猗增有

  『度世智慧解脱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度世智慧解脱本。谓七觉意为本

  『七觉意从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七觉意从有本。谓为四意止

  『四意止从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四意止从有本。谓三清净行

  『三清净比丘亦有本从行。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三清净有本。谓为守摄根

  『守摄根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守摄根有本。谓为本念故

  『本念比丘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本念本。谓为信本

  『信本比丘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信本有本。谓闻法经本

  『闻法经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闻法经本。谓事贤者本

  『事贤者亦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事贤者有本。谓贤者聚本

  『如是比丘。聚贤者能得事贤者。已事贤者。便闻法言。已闻法言。便致信本。已致信本。便得念本。已得念本。便摄守根。已摄守根。便得三清净。已有三清净。便得四意止。已得四意止本。便有七觉意。已有七觉意。便有无为解脱得度世。如是解脱度世。转转本。令得度世。佛说如是。弟子受行。

RECENT POSTS

一日禅:学会包容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一定要记住,恨别人,痛苦的永远是自己!...
2024-11-22
一日禅:学会包容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讲忆,忆就是回忆,实际上忆里面包含着更深的意思。实际上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随形六...
2024-11-20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一日禅:解脱内心

放下世间诸相,解脱自己的心。缘起性空,不必执着,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更珍贵。...
2024-11-18
一日禅:解脱内心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笑着面对,不去埋怨。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4-11-17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4-11-15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龙门石窟,这一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旅人驻足。然而,在赞叹其巧夺天工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何龙门石窟...
2024-11-14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一日禅:何为幸福

口渴的人,有口水喝就是幸福;饥饿的人,有个馒头就是幸福。赤脚的人,有双鞋穿就是幸福;瘫痪的人,能够走路就是幸福。我们常常觉得不快乐,是因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而一个...
2024-11-14
一日禅:何为幸福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在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众经撰杂譬喻》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当初,波罗奈国中有五百位盲人,他们到处乞食度日。正好有一年闹饥荒,他们乞讨很久都一无所获。他们就聚在一起讨论道...
2024-11-13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生活是一面镜子,微笑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样子。生活总是有苦有乐。爱笑的人并不是生活上万事如意,而是他们明白,能够战胜困难的永远不会是沮丧忧愁,而是乐观和微笑,因为笑容,总是能带...
2024-11-11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只有具足四对治力, 在佛菩萨面前 勇敢地发露自己的过失, 在悔恨的基础上, 下决心永不再犯。 并实际采取行动, 有针对性地以良善的言行 去对治自己身上的烦恼习气, 才能最有效地清...
2024-11-08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