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最重要的论师,都出于印度和中国
既然是报身佛所讲的了又佛法,《华严经》难免会显得深邃奥妙,这就需要注解的帮助。
这些注解叫做“论”,而写论的人则被称为论师。从古到今,《华严经》最重要的论师都出于印度和中国。
一,印度论师
1.马鸣(印度)
马鸣是公元100—160年间的佛学者,他擅长用诗颂的形式来阐释佛理,因此被世人赞为佛教诗人。
马鸣菩萨出生在中印度舍卫国的一个婆罗门家族,和贵霜王朝的迦腻色迦王关系深厚。最初,马鸣学习的是外道教法,后来与一位僧人辩论,感觉对方所说的更为正确,因此皈依了佛门。
由于对佛教的奉献卓越,他被后人尊称为菩萨。马鸣菩萨因博学三藏,学识丰富,加上天赋的文学才能,而成为古典期梵语文学的先驱。
他把佛陀的生涯,用梵语写成叙事诗《佛所行赞》,又写了梵语戏剧《舍利弗之所说》。
尽管他并未直接给《华严经》做论,但他所著之《大乘起信论》中的观点,和《华严》的唯心缘起有相通之处,尤其是《性起品》之中心思想,对构成华严之教学有所贡献。
2.龙树(印度)
龙树既是取出《华严经》的祖师,又是此经的论师。他所著的《十住毗婆沙论》,由鸠摩罗什花了十年时间翻译出,一共有十七卷(也有说十五卷)。内容为《十地品》中,从初地到二地的注解。
或许原来有“十地”的全部注解,但未能完备地流传于世,所以没法成为有效的论证,但在华严思想的传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世亲(印度)
又叫天亲,他是俱舍论的作者,也是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创始人之一,于公元320年出生于印度健驮逻国。
传说,曾经有一位婆罗门出身的女子,看见大乘佛教衰微,便希望自己能振兴佛法。她先嫁给了一位国王,生下了无著,又改嫁给国师,生下了世亲。两兄弟以杰出的成就,成为印度“二圣六庄严”中的二庄严。
世亲比无著小十岁,聪明绝伦,识见深广,更具辩才。
一开始,他笃信小乘,精通十八部经义,著有《阿毗达摩俱舍论》。尽管亲哥哥无著法师是著名的大乘论师,但世亲却认为大乘经典不是当年释迦佛亲口所说,甚至出言抨击。
在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当时无著已临晚年,担心自己故后弟弟造论诽谤大乘佛法。于是谎称病危,派人请兄弟火速回来会一面。他俩兄弟情深,世亲果然赶回。
夜半时分,无著令弟子在窗外读《十地经》,即《华严经》中的《十地品》。
朗朗读经声犹如醍醐般灌醒了世亲,他意识到大乘佛法果然了不起。为了忏悔过去抨击大乘,悔恨的世亲欲割去造下口业的舌头,而无著劝说: “你既知毁谤大乘罪由舌头所造,如今认识错误了,不会仍用舌头去努力宣扬大乘学说吗?”
自此,世亲便成为弘扬大乘学说的杰出继承人,著有《金刚经论释》、《习定论释》、《唯识论》等。其中,《十地经论》便是他对《十地经》做的逐字逐句的解释,这部论著由菩提流支等人,于公元508年翻译出,现仅存十二卷。
世亲一生论著颇丰,对推进中期大乘学说起了极大的作用。他被后人尊称为菩萨,有“千部论主”的美称。
二,中国论师
尽管印度的大乘佛教对《华严经》十分重视,也产生了许多相关论著。然而在中国,对《华严经》的研究却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宗派,在教学上确立了教理的系统。
“华严宗”,一至五祖,以及后来弘扬“华严宗”的法师们,均对华严教学有所贡献,撰写了许多文章和专著。
而对“华严宗”体系之建立影响最大的,还是初祖杜顺和尚、二祖智俨和尚,以及三祖贤首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