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浊恶世
概述
我们所居的娑婆世界,佛经称为五浊恶世。所谓五浊即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观此可知,其浊恶的程度,是如何之深重了。
一、劫浊——人寿本为八万四千岁,后因德薄,而寿亦每百年递减一岁,减至二万岁时,即步入劫浊。可知人寿自二万岁至十岁之间,再由十岁至二万岁之间,皆是劫浊时代。劫本是时间之名,原无所谓清浊,而造成“浊”的,即是人的烦恼,故劫浊无体,因后四浊而构成为“浊”的根源。
二、见浊——见即众生的见惑,因见解不正,迷惑恶见,故称见惑。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之五类恶见。名为五利使,皆属见浊范围。
三、烦恼浊——即六根对六尘,所生起的贪、瞋,痴、慢、疑、五种思惑,亦名五钝使,即是烦恼浊。
四、众生浊——因见浊和烦恼浊的结果,使众生的福报渐衰苦报增重,变为心钝体弱,多逢灾祸,名众生浊。
五、命浊——众生因烦恼丛集,心身交瘁,因之寿命缩短,其间老病侵乘,生灭变幻,一旦无常,便成异物,名为命浊。
此世界因具备五浊,故称恶世。今日世界扰攘不宁,我们处此五浊恶世,应坚定信仰佛教,勤修正法,向善行善,清净三业,净化身心,净化人间,是佛法流传世间之目的,即在转娑婆为极乐。
备注:
1、娑婆——译为堪忍,谓此土众生,安于十恶(1杀害2偷盗3邪淫4妄语5两舌6恶口7绮语8贪9瞋10痴)忍受三毒,及诸烦恼,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或简称忍土。
2、劫——“劫”梵语劫波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谓通常年月日,所不能算之极长时间。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别。据智度论所说:人寿自十岁,百年增一,至八万四千岁为止,然后再百年减一,至十岁为止,如是—增一减,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经成,住,坏,空四中劫,为一大劫,即一世界成毁的时间。(成,住,坏,空四中劫,共八十小劫)
3,五利使五钝使——详于(十一)略述六根本烦恼。
往昔因缘
佛陀出此浊世的因缘在《悲华经》、《大乘悲分陀利经》中有详细的记载 ,亦可参阅藏地大成就者麦彭仁波切著的《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在明末,藕益大师为广弘《悲华经》,曾作偈云:“此经若能长久住世,五浊恶世不难度尽1《悲华经》记载此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众生,刚强难化。释迦世尊大慈大悲大愿大行,为度脱五浊众生,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能忍,所修广大布施行,为三世诸佛中最为第一!娑婆国土每一寸尘土,无不是释迦牟尼佛苦行之处!以此善缘,令五浊众生,有机缘听闻到佛法。故而在《阿弥陀经》中记载“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说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经题‘悲华’,即‘慈悲的白莲华’之意,喻指释迦牟尼佛,以及如诸佛般发大菩提心,慈悲摄受众生的大行愿者。
在藏地大成就者麦彭仁波切依于《大悲白莲华经》所著的《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记述了释迦牟尼佛因地时,上以国王之躯、下凭畜生之身,为利益众生而发心、修持、牺牲等种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如果说当今大多数人,包括众多佛教徒,对释迦牟尼佛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他曾是印度王子、后出家求道并最终证悟成佛的层次上的话,这本广传则向世人全面、详细、系统地介绍世尊无数劫中六度万行之行迹,使大家对佛陀,多了一些感性认识与理性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