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道
八正道(梵文 Aryastangika—marga),佛教名词,亦称八支正道、八支圣道或八圣道。意谓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盘)的八种方法和途径。
八正道-方法
第一:正见 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名正见。
第二:正思惟 谓人见四谛时,正念思惟,观察筹量,令观增长。
第三:正语 谓人以无漏智慧常摄口业,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是为正语
第四:正业 谓人以无漏智慧修摄其身,住于清净正业,断除一切邪妄之行,是谓正业。
第五:正命 谓出家之人,当离五种邪命利养,常以乞食自活其命。假若因缘不具足,宁可心出家而身没出家,如此尚有功德。以出世的精神入世、发挥生命的功能,成为正信的在家居士,这也是功德。假使身出家而心没出家,不但在修行的道路上无法自立,反而破坏了佛法,这就是一种邪命。
第六、正精进 “正”就是不偏邪。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人勤修戒定慧之道,一心专精,无有间歇,是名精进。’
第七、正念 谓人思念戒定慧正道,及“五停心”助道法,堪能进止涅槃,是名正念。
第八、正定 谓人摄诸散乱,身心寂静,正住真空之理,决定不移,是名正定。
八正道-解说
八正道中最根本的一道是正见,即坚定不移地信奉佛教的教义。佛教并不反对其他的宗教,凡是能有助于个人修行的都可以融汇于佛教中。因而把正见当作最重要的一道,而其余七道则都是在正见的基础上进行精进不懈的修行。
八正道也是针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的苦行主义和“六师”中一些派别的享乐主义而提出的。佛陀提倡不苦不乐的中道,因之在原始佛教也把八正道称为中道。原始佛教对这种不苦不乐的修行方法十分重视,列为四谛之一“道谛”的具体内容。对于八正道的详细解释有安世高译的《佛说八正道经》、《增一阿含经》的《四谛品》和南传《相应部经典》。
佛说八正道
1正见 对世界,对五阴,对六根尘,对苦,对因果业力,等等的正确认知。是熄灭苦火,五阴之火,轮回之火的基矗
2正思维 以正见为基础的思维,通过对佛法的闻思修习,知道解脱和解脱之方法。是启发内在佛性的重要手段。哪里有什么“佛性”,你能学会外在的知识吗?,你能理解外在的世界吗?这就是佛性,也就是觉悟的本能,能够理解世界的本能。向外你能理解外在的世界,向内你就能理解内在的世界,即自身,自心。它是正语和正业的基矗是让痛苦之火,烦恼之火,冲动之火熄灭的开始。
3正语 通过让言辞不再冲动,而让内心不再冲动。让言辞从心的冲动之火中解脱出来。也就是相关的戒律的遵守。
4正业 通过让行为不再冲动,而让内心不再冲动。让行为从心的冲动之火中解脱出来。也就是相关的戒律的遵守。也包括当地社会的一些高尚的行为道德。引用: 正语、正业这两个阶梯是非常难登的,谁一旦登上这个高度,眼前的各种景象就会一展而来,前景清晰、宽阔、高贵。这时就已取得了相当巨大的自制能力。
5正命 不要因各种火让自己落入毁灭,让一切火熄灭,化作灰烬,冷确掉。通过1正见,2正思维,3正语,4正业等方面的修正来实现。于一切解脱法,舍离法,无执着法中得火熄灭。
6正精进 精进不止,注意观察,直到每个有火的方面都得到了修正。
7正念 对五阴执着的火已基本熄灭,已能看见五阴的真象,一切生而又死,死而又生,一切都只是构成,无我,无常,是苦,是空得到了映证。此时正清净的安住于四念处之中。邪念已经清除了,灭谛得证。
8正定 成就果位,定中之慧,有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