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比丘】?

时间:2023-08-10

比丘(佛教解释)

  比丘, 佛教指和尚。梵bhiksu。比丘,梵语bhiksu的音译,一般意译为“乞士”,俗称“和尚”。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

云冈石窟藏品

基本信息

  比丘(云冈石窟)

  位置:云冈石窟第6窟

文物介绍

  比丘,佛教语。梵语的译音,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此雕像中的比丘右手手持莲蕾,左手持供养物,圆形头光,广额,目低视,嘴角含笑,笑容中透示出对佛的虔诚谦恭和对未来求得正果的坚定与自信。

引证解释

  1、亦作“ 比丘 ”“比刍”。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意译“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时有三比丘赴火而死。” 南朝 梁 沉约 《述僧设会论》:“佛率比丘入城乞食,威仪举止,动目应心。” 元 张宪 《酬海藏主纸扇歌》:“终焉不得志,屏弃妻子祝发为比邱。” 明 徐渭 《九流》诗:“九流 渭 也落何流?戴发星星一比丘。”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藕花》:“遂髠缁为比邱,云游不知所终。” 胡适 《<西游记>考证》七:“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 功德云 。”

  2、古代姓氏。代北姓,后改为吕氏。(见《魏书·官氏志》)

佛教含义

  比丘: 巴利文:Bhikkhu, 梵文: Bhik u,又作比呼。意译乞士(乞食)、董士、破烦恼(破恶)、除馑、净命。满二十岁,受了具足戒的男子称作比丘(俗称和尚)。比丘需守二五六条戒律。然而和尚一词在佛教中实际不是每个受具足戒,乃至出家的人可以称呼的。经云:和尚如父,阿奢黎为母。和尚翻译成亲教师,一般只有寺院的住持才能叫和尚。相对应的女子称为比丘尼。沙弥是比丘的接班人,式叉摩娜(学法女) 是比丘尼的接班人。

  比丘,梵语bhiksu的音译,一般意译为“乞士”,俗称“和尚”。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的具足戒共有二百五十条。《大智度论》卷三列举了比丘的五种意译:乞士、破烦恼、出家人、净持戒、怖魔。其中乞士是最常见的意译。隋·吉藏《法华义疏》卷一说:“比丘名为乞士,上从如来乞法以练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资身。”比丘是佛的弟子,当然要从佛乞法,但为什么要向俗人乞食呢?原因是:比丘出家学法,一般不作治生产业,乞食不但可以省事修道,而且可以破除骄慢之心。《金刚经》载:“(佛)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释迦牟尼出家时,净饭王派憍陈如等五名亲信随侍。释迦成道以后,这五人在鹿野苑听法出家,是最早的比丘。

其他相关

比丘僧

  (梵bhiks!u、bhiks!uka,巴bhikkhu,藏dge-slon%)。

  男子出家进入佛教教团,受具足戒且满二十岁以上的修行僧。原语bhiks!u(梵语)或bhikkhu(巴利语),是由梵语‘求乞’的动词bhiks! 转化而来的名词,意指托钵僧。中国将此字音译作比丘、苾刍等;意译作乞士、除士等。在印度,一般称出家以后游历各地者为游行僧(梵parivra^jaka,巴paribba^jaka),或称沙门(梵s/raman!a,巴saman!a)。

  在印度,比丘或沙门的生活型态是︰须遵守一定的戒律,护持三衣一钵,乞食自活,住于阿兰若处,少欲知足,离诸世俗烦恼,精进修道,以期证得涅盘。《杂阿含经》卷四云(大正2·27a)︰‘所谓比丘者,非但以乞食,受持在家法。(中略)于功德过恶俱离,修正行,其心无所畏,是则名比丘。’而所谓戒律,依各部派所传而有数目上的不同,《四分律》戒本认为须受二百五十戒。

五比丘

  1.佛教谓最早从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闻法出家的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等五人。是为佛教有"僧宝"之始。相传释迦牟尼初出家时,其父净饭王劝阻无效,派上述五人相随,后受感化而出家。

记载

什么叫【比丘】?
比丘

  有关比丘的语义,《大智度论》卷三列有乞士、破烦恼、出家人、净持戒及怖魔等五义,其文云(大正25·79c)︰‘云何名比丘?比丘名乞士,清净活命故名为乞士。(中略)复次,比丘名破烦恼,能破烦恼故名比丘。复次,出家人名比丘,譬如胡汉羌虏各有名字。复次,受戒时自言我某甲比丘尽形寿持戒,故名比丘。复次,比名怖,丘名能,能怖魔王及魔人民。当出家剃头着染衣受戒,是时魔怖。何以故怖?魔王言是人必得入涅盘。’

  又,《维摩经略疏》卷一更出除馑之义,谓出家戒行是良福田,能生物善,除因果之馑乏。

  关于比丘的种类,《十诵律》卷一及《俱舍论》卷十五认为有四种,即︰

  (1)名字(名想)比丘︰仅有其名,而行为不如其实者。

  (2)自言(自称)比丘︰用白四羯磨受具足戒者,或指剃除须发,披着袈裟,自言我是比丘之贼住比丘。

  (3)为乞(乞丐)比丘︰从他乞食故名,如婆罗门从他乞时,亦言我是比丘,是名为乞比丘。

  (4)破烦恼(破惑)比丘︰能知见、断诸漏结缚烦恼、拔尽根本的比丘。

  此外,《四分律》卷一举出名字、相似、自称、善来、乞求、着割截衣、破结使等七种比丘,《大宝积经》卷一一四列有阿兰若、乞食、畜粪扫衣、树下、冢间、露处等六种比丘。

比丘尼

  佛教指尼姑。[梵bhik]

  国人常将比丘称为僧人或和尚。实则这三个词汇原意并不相同。‘僧’是梵语san%gha的音译,具云‘僧伽’,指僧团而言,是对出家众(团体)的称呼。‘和尚’是由梵语up-a^dhya^ya辗转讹译而来。原意指有德望的出家人,或对自己的师父的尊称,故又译为亲教师。与比丘一词,涵意不同。

RECENT POSTS

一日禅:学会包容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一定要记住,恨别人,痛苦的永远是自己!...
2024-11-22
一日禅:学会包容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讲忆,忆就是回忆,实际上忆里面包含着更深的意思。实际上无量劫以来,阿弥陀佛随形六...
2024-11-20
大安法师讲法「微开示」106 忆佛念佛

一日禅:解脱内心

放下世间诸相,解脱自己的心。缘起性空,不必执着,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心更珍贵。...
2024-11-18
一日禅:解脱内心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笑着面对,不去埋怨。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24-11-17
一日禅:最好的安排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一生,有荆棘、有鲜花,回过头,所有一切都是让你,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4-11-15
一日禅:更好的自己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龙门石窟,这一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与旅人驻足。然而,在赞叹其巧夺天工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为何龙门石窟...
2024-11-14
龙门石窟为什么大多数没有佛头?

一日禅:何为幸福

口渴的人,有口水喝就是幸福;饥饿的人,有个馒头就是幸福。赤脚的人,有双鞋穿就是幸福;瘫痪的人,能够走路就是幸福。我们常常觉得不快乐,是因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而一个...
2024-11-14
一日禅:何为幸福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在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众经撰杂譬喻》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当初,波罗奈国中有五百位盲人,他们到处乞食度日。正好有一年闹饥荒,他们乞讨很久都一无所获。他们就聚在一起讨论道...
2024-11-13
五百盲人被人骗取钱财,佛陀说破前世因缘以解惑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生活是一面镜子,微笑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样子。生活总是有苦有乐。爱笑的人并不是生活上万事如意,而是他们明白,能够战胜困难的永远不会是沮丧忧愁,而是乐观和微笑,因为笑容,总是能带...
2024-11-11
一日禅:生活是面镜子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只有具足四对治力, 在佛菩萨面前 勇敢地发露自己的过失, 在悔恨的基础上, 下决心永不再犯。 并实际采取行动, 有针对性地以良善的言行 去对治自己身上的烦恼习气, 才能最有效地清...
2024-11-08
忏悔之后,“恶业”会消除吗?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