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佛教术语)
神通(佛教解释)
神通,佛教术语,梵文的意译。
神,心念。通,通达。神通即于心念通达,能于己念不著不动又分明了知,并能以己心观照他众心念而不染。
能观一切六道诸有心念而不染称作天眼通;
能知何心念是善是恶有何果报,亦即能闻解诸佛度众生之法称作天耳通。
以上为《菩萨璎珞经》中宣讲之菩萨神通。
《楞严经》中所讲神通则为: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
而小乘阿罗汉修行十二因缘甚深法后可具四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其中天眼通和天耳通比菩萨所具境界要低,阿罗汉之神通为心意识法,而菩萨则是依菩提心的功德所具神通。
凡夫因功德不具足故,时时随心念生住异灭四相而迁,不能以妙力令念随己意生,亦不能令一念不失而生他念或以妙力令念回向他念。欲得神通,有二法。一为修定,令心深根牢固,外层诸根念起时,深根之念不失。若此深根为菩提心则为大乘禅定,若为普通念根则为小乘禅定。二为修功德,功德力具足,则于一切念皆不动摇,一切念皆可如意通达。
对于神通,有误解的人非常多。而佛弟子尤其是大乘佛弟子误解其义尤其障碍修习。因为佛讲法的大方便很多初学理解不了,往往从字面意思理解佛经。比如,飞身入虚空,就真的以为是飞身入虚空。实际上这是以在虚空讲法譬喻于法不著。不是真的飞到空中。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使用譬喻来表达一些复杂的含义。
神通对于小乘和大乘修行者的内涵是不同的。因为小乘行者尚未显发菩提心,对法的理解皆出自心意识,功德并未起用。而大乘菩萨已发菩提心,不依心意识而有定,固所能示现之神通远非小乘能及,小乘如欲了知大乘神通之境界,有如隔着千亿由旬之厚云欲观天外景象。
缘觉辟支佛修习十二因缘所具之天眼通、天耳通、他心智通、神足通,初住菩萨无需刻意修习,以所修功德自然具足如是神通。崇拜神通者大多未认真阅读小乘经典,尤其对十二因缘不了其义。人云亦云,从传言中了解佛法,怎能不生误解 。其实神通随着菩萨功德的修积会自然具足,既不可怕亦不神奇。
凡夫着佛方便讲法之文字相。认为砍掉胳膊还能长出等违背娑婆世界运行规律的事为神通。实际上这是佛陀以譬喻讲法的方便智慧。若以心意识去强行领会离心之菩提智,得到的总是妄想。
又有诸邪师魔弟子,为名闻利养故,为痴故,妄言所谓上师有所谓特异功能即其所言“神通”,皆为妄语。
有正法弟子以神通为特异功能,此为误解。佛及菩萨皆有神通,天人及阿修罗亦有神通。佛因功德而有神通,菩萨因菩提心而有神通,天人及阿修罗因心有宫殿(即诸根相对坚固有定)而有神通。
所谓天人和阿修罗就是投胎为人时即已经有比较多的功德之人。并非什么外太空之人。六道是佛刚出现世时,因世间凡夫烦恼障重,不能受持正法。故而随顺当时婆罗门教的世界观方便而说。真实情形并非这么简单。六道是古印度人想象出的概念,后传入中国被广泛接受。佛在讲解十二因缘法时说明了真实法义。
如《中阿含经》言:“法生则生。法灭则灭。皆由因缘合会生苦。若无因缘。诸苦便灭。众生因缘会相连续则生诸法。如来见众生相连续生已。便作是说。有生有死。”
以色身生灭作为轮回是佛随顺众生妄见的一种方便。如《入楞伽经》言“若取有无法者,即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故。大慧!说有无法自相同相,是名应化佛说,非法佛说。复次,大慧!应化如来说如是法,随顺愚痴凡夫见心令其修行,非为建立如实修行,示现自身内证圣智三昧乐行故。”。初学因心有我念而生诸我见;因心现色身生灭相而起身见;因身见而起我人众生寿者相。
神通,即可令己心念如意而行,相互通达。若无神通,则无有方便。无有方便则不能摄受六道众生,令众欢喜修行正法。故言菩萨不依神通度众者,未发菩提心,不具道种智,依心讲法之初学菩萨也。
声闻,缘觉,辟支佛之神通乃承佛神力修持(十二因缘法门)而得。非己自有。而菩萨可依禅定和功德自然得神通,不如实了知神通实相者不必焦急,如法修行,修诸善业,积累善根,安住于佛,安住于佛法,功德自然徐徐增长,如水到渠成,不日自得心开,次第而有诸神通。
佛经中关于神通的经文:
《毗婆尸佛经》:“如是彼佛为彼二人现三种神通。令发精进趣向佛慧。一现变化神通。二现说法神通。三现调伏神通。”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若诸佛不出于世,但因菩萨故,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出现于世。譬如月不出时,星宿光明,照于世间。如是,憍尸迦!世无佛时,所有善行正行,皆从菩萨出生。菩萨方便力,皆从般若波罗蜜生。”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行婆罗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能伏天魔,摧诸外道,具足功德、智慧、力故;一切佛法,无不修行、无不证见;以神通力,用一毛发能举阎浮提,乃至四天下、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量百千世界;能于空中取种种宝,施诸众生;十方无量无边世界,诸佛说法无不闻持。不见我能行及所行法,无二无别,自性离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通达力波罗蜜。”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皆悉住于不退转地,久已供养无量诸佛,于诸佛所深种善根,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陀罗尼,获乐说辩才,成就智慧,具足功德,以自在神通游诸佛世界,放无量光明,说无尽妙法,教诸菩萨入一相门,得无所畏,善降众魔,教化度脱外道邪见。”
传说,民国年间,谛醒法师闭关静修,常有种种境界现前,遂书信请教印光大师,印祖开示云:“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使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圣境界现,及得种种神通。只期心佛相应而已。所谓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能如是,譬如杲日当空,霜雪俱化。又何得有不如法之境界为苦恼于身心乎?若不如是用心,平常专欲得见圣境。不知圣境之得,须到业尽情空地位。否则,勿道所得者皆属魔境,即是圣境亦无所益,或有大损。以不知精进力修,反从此生大欢喜,未得谓得,则必至著魔发狂。《楞严经》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者,此之谓也。况汝之境界乃属俗染境界乎?但自提起正念,俾从前所有淫欲、瞋恚等心不起,即或偶起,当即觉照,令其速灭。喻如贼至其家,若主人识得是贼,其贼即时便去。若当做家里人,则其家便被贼劫掠净尽矣”(见《文钞·复谛醒法师书》
由此观之,若能证道,不求神通而自有;若未证道,纵有神通亦是妖,所以,学佛之人对于神通应理性认识。若能证道,不求神通而自有;若未证道,纵有神通亦是妖,所以,学佛之人对于神通应理性认识。
六道众生如天、鬼神等,因世间禅定或者与生俱有,或多或少有前五通,然而能力亦有浅深小大之别;天魔也具有五种神通。然而第六通──漏尽通,唯有依经教原理破除烦恼者方能证得。
《楞严经》中提到在修定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幻境,是在修习定功过程中心放逸自行而生,若执著幻境为神通,则容易受魔引诱而入魔道。
其实神通并不神通,几句话能说清楚。无奈之前的编辑者引用了大量的世俗文章来解释佛法,而百度只认字数,不管内容。为了能通过审核,方才如此长篇累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