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乐市龙泉寺

时间:2023-08-12

福建省长乐市龙泉寺
福建省长乐市龙泉寺

  福建省长乐市龙泉寺位于福建省长乐市鹤上镇沙京村莲花山麓,据《淳熙三山志》载,旧志旧记作“梁承圣四年置”,而承圣年号仅三年,应为五五四年创建。初名为西山寺,据唐陈诩所撰《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载,长乐人怀海“落发于西山慧照和尚”(《全唐文》卷四四六),《淳熙三山志》龙泉院条目载:“时有僧师邑人曰怀海,甚谨,一日令浣巾,久之,师语诘其由,曰:“适见青黄二龙戏井中”。仍以钵往贮,以示师。师心异之,因令游方,后果于百丈开山着丛林规式,盛行于世。成通中尝录所受业及见龙之由奏之,仍赐今额。据《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载,怀海“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证灭于禅床,报龄六十六,僧腊四十七。”由此可知怀海示寂为八一四年,出家时间为七六七年,可知龙泉寺原名西山寺,怀海十九岁时出家于此,后因外出游历而成为一代高僧,故其示寂后,由邑人将其成就及当时于井中见龙之异事呈报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3年)赐龙泉寺之额。

长乐市龙泉寺-记载

  据《淳熙三山志》载,旧志旧记作“梁承圣四年置”,而承圣年号仅三年,应为五五四年创建。初名为西山寺,据唐陈诩所撰《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载,长乐人怀海“落发于西山慧照和尚”(《全唐文》卷四四六),《淳熙三山志》龙泉院条目载:“时有僧师邑人曰怀海,甚谨,一日令浣巾,久之,师语诘其由,曰:“适见青黄二龙戏井中”。仍以钵往贮,以示师。师心异之,因令游方,后果于百丈开山着丛林规式,盛行于世。成通中尝录所受业及见龙之由奏之,仍赐今额。据《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载,怀海“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证灭于禅床,报龄六十六,僧腊四十七。”由此可知怀海示寂为八一四年,出家时间为七六七年,可知龙泉寺原名西山寺,怀海十九岁时出家于此,后因外出游历而成为一代高僧,故其示寂后,由邑人将其成就及当时于井中见龙之异事呈报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3年)赐龙泉寺之额。

长乐市龙泉寺-文化

  龙泉寺还是历代人文会萃之地,留下许多名人墨客题字,如宋代朱熹曾到此游览,题有“朝阳”、“魁龙”等摩崖石刻。历史上许多文人游览龙泉寺后,留下许多诗文。如乾隆年间长乐县令贺世骏作《龙泉寺记》中,有这样描绘,“涧古松幽,顿浣尘怀。抵山门云窝静壑,花木清香。石柱屹然,龙井澄澈。玉带宛在,米佛犹存。摄衣高峰,排徊四望。则见御笏东朝,首石西峙,筹石拥其北,溟海珍其南。”所传诗歌,不乏有优美诗句,如明代闽中十才子之一的邑人高秉《游龙泉感怀》诗云:“惟有残僧愁独坐,松房半掩五峰青”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让人如临其境。明代工部郎中邑人谢肇《初夏同陈鸣鹤宿龙泉寺夜闻僧课有作》诗云:“漏转莲花心池寂,一天松霞满阶苔”。透出一种孤寂的气氛。明代闽中诗坛领抽、闽县人徐《龙泉古寺》诗云:“祖师金骨何须问,且读清规悟正宗”。点出龙泉寺与怀海大师的血脉关系。

  千年古刹,时逢盛世,将重新焕发出青春。

长乐市龙泉寺-历史

福建省长乐市龙泉寺
福建省长乐市龙泉寺

  先是雪峰寺瑞森上人率徒广禅来山兴复,清污除秽,历尽艰辛。不久,瑞森示寂,广禅法师继志戳力。二十年来,广禅法师不辞艰劳,发愿使山门重新光大,为修复龙泉寺殚精竭虑。新修的山门巍峨庄严,上有赵朴初所题“龙泉禅寺”,道劲挺拔,左右两边两只巨大石狮仰首云天,气势不凡。进山门后新修的大放生池绿水澄静,新修的天王殿、大悲殿等与西山旧址连成一片,新塑现音像高3.2米,端庄静稳。正在续建的玉佛殿、法堂、禅堂等已初具建规模。新建各殿堂的柱联,遍布著名书法家沈觐寿、潘主兰、谢义耕、蒋平畴、周书荣等字体。为培养僧才,寺内还创办了“龙泉佛学院”,一九九八年正式开学,经过严格考试、招收全国各地青年僧人二十多位。广禅法师对兴复龙泉寺的贡献受到大家敬仰,在(jìn)期召开的福州市佛教代表大会上,他被推选为市佛协副会长。

  龙泉寺所以成为著名古寺,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仅其历史悠久,最主要龙泉寺是怀海的落发出家之地,怀海于唐兴元年{784年)弘法于江西洪州新吴县(今奉所县)百丈山,其对佛教最大的贡献是制定了《禅院规式》(又称,丛林清规”、“百丈清规”、“古清规”),这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丛林初立时,未订规章制度,怀海在《禅院规式》中制定了一整套不同于大小乘戒律的丛林制度,对寺院的作息制度做了详尽的规定,使寺僧早起晚睡。直至今日,《禅院规式》原本虽已失传,但从杨亿的《古清规序》及《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中仍可了解其大概,其主要内容仍然成为寺院共同奉行的管理条例。龙泉寺还与一些著名高僧关系密切,如清顺治年间,临济宗宗匠、福清黄檗寺隐元曾驻锡此寺,隐元后东渡日本,创日本佛教新派黄檗宗。

  龙泉寺虽历经兴衰,却至今仍存有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如大殿的十六根大石柱,每柱高六米,周围三米,重约四.五吨,据传为怀海禅师时的遗物,石柱础旁,刻有施者姓名,当年龙井,至今犹存,水仍清例,今日仍然可饮用。家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七月大旱,王和县曾以诗投井请雨。寺的后崖有一形如元宝的巨石,巨石中雕有一尊站立佛像,人称“出米佛”,相传当时石佛脐部每天可不断流出米来,刚好够寺内众僧和土木泥水工匠之腹,有人希图多出米,捅大其脐,于是不再出米。“出米佛”位于元宝石中间位置,确有财源之意。明甲寅叶有禄刻百丈清规语录,三年后始成,板藏寺中。寺内还存有多种碑文和题字。

  龙泉寺还是历代人文会萃之地,留下许多名人墨客题字,如宋代朱熹曾到此游览,题有“朝阳”、“魁龙”等摩崖石刻。历史上许多文人游览龙泉寺后,留下许多诗文。如乾隆年间长乐县令贺世骏作《龙泉寺记》中,有这样描绘,“涧古松幽,顿浣尘怀。抵山门云窝静壑,花木清香。石柱屹然,龙井澄澈。玉带宛在,米佛犹存。摄衣高峰,排徊四望。则见御笏东朝,首石西峙,筹石拥其北,溟海珍其南。”所传诗歌,不乏有优美诗句,如明代闽中十才子之一的邑人高秉《游龙泉感怀》诗云:“惟有残僧愁独坐,松房半掩五峰青”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让人如临其境。明代工部郎中邑人谢肇《初夏同陈鸣鹤宿龙泉寺夜闻僧课有作》诗云:“漏转莲花心池寂,一天松霞满阶苔”。透出一种孤寂的气氛。明代闽中诗坛领抽、闽县人徐《龙泉古寺》诗云:“祖师金骨何须问,且读清规悟正宗”。点出龙泉寺与怀海大师的血脉关系。

长乐市龙泉寺-兴衰

  龙泉寺历经多次兴衰。五代天福年间,僧普明开拓其寺基。宋淳化年间(990-994年、乡人潘宗捐资修寺,沿平年间(1064-1066年),都有大规模修葺。笔者于一九九九年二月十二日考祭龙泉寺时。从新挖出的土堆中发现一青石柱尾部,剥去泥土,可辨认出“庚寅八月廿日”字样,查宋淳化元年恰有“庚寅”年号,或就当时所建。宋绍圣(1094年)后,有林户曹、郑建州、林龙图等文人来寺中赋咏,寺为之兴盛一时。明天顺(1458年)初,寺田荒芜,寺院被毁坏,法堂地沦为停柩场所。

  明万历丙子至巳卯年间(1576-1579年)重新修复此寺,由知府陈玉、县丞叶时敏等地方官修复。叶时敏儿子叶有禄与住持僧隆琦同建弥陀殿、观音堂等。清初兵燹,寺毁僧散。乾隆间,光后礼请黄檗智幢和尚、鼓山常明禅师入主,僧众达二三百人。二十六年辛已九月(1761年),重建大殿及东西两舍各五间,又于大廊下分建伽蓝百丈庭等。一时与福州鼓山涌泉寺、福清黄檗寺鼎足而立。咸丰八年(1858年〉邑人李德憨重修。至民国,寺又式徽。抗战后期,长乐曾陷敌手,僧散寺墟。 六十年代,在经“文革”之厄,寺更凋零,曾一度沦为牧场,千年古刹,面目全非。

长乐市龙泉寺-变化

  文革结束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龙泉寺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先是雪峰寺瑞森上人率徒广禅来山兴复,清污除秽,历尽艰辛。不久,瑞森示寂,广禅法师继志戮力。

  二十年来,广禅法师不辞艰劳,发愿使山门重新光大,为修复龙泉寺殚精竭虑。新修的山门巍峨庄严,上有赵朴初所题“龙泉禅寺”,道劲挺拔,左右两边两只巨大石狮仰首云天,气势不凡。进山门后新修的大放生池绿水澄静,新修的天王殿、大悲殿等与西山旧址连成一片,新塑现音像高3.2米,端庄静稳。

  正在续建的玉佛殿、法堂、禅堂等已初具建规模。新建各殿堂的柱联,遍布著名书法家沈觐寿、潘主兰、谢义耕、蒋平畴、周书荣等字体。为培养僧才,寺内还创办了“龙泉佛学院”,一九九八年正式开学,经过严格考试、招收全国各地青年僧人二十多位。

  广禅法师对兴复龙泉寺的贡献受到大家敬仰,在(jìn)期召开的福州市佛教代表大会上,他被推选为市佛协副会长。

长乐市龙泉寺-特色

  龙泉寺所以成为著名古寺,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仅其历史悠久,最主要龙泉寺是怀海的落发出家之地,怀海于唐兴元年{784年)弘法于江西洪州新吴县(今奉所县)百丈山,其对佛教最大的贡献是制定了《禅院规式》(又称,丛林清规”、“百丈清规”、“古清规”),这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丛林初立时,未订规章制度,怀海在《禅院规式》中制定了一整套不同于大小乘戒律的丛林制度,对寺院的作息制度做了详尽的规定,使寺僧早起晚睡。直至今日,《禅院规式》原本虽已失传,但从杨亿的《古清规序》及《宋高僧传》、《景德传灯录》中仍可了解其大概,其主要内容仍然成为寺院共同奉行的管理条例。龙泉寺还与一些著名高僧关系密切,如清顺治年间,临济宗宗匠、福清黄檗寺隐元曾驻锡此寺,隐元后东渡日本,创日本佛教新派黄檗宗。

  龙泉寺虽历经兴衰,却至今仍存有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如大殿的十六根大石柱,每柱高六米,周围三米,重约四.五吨,据传为怀海禅师时的遗物,石柱础旁,刻有施者姓名,当年龙井,至今犹存,水仍清例,今日仍然可饮用。家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七月大旱,王和县曾以诗投井请雨。寺的后崖有一形如元宝的巨石,巨石中雕有一尊站立佛像,人称“出米佛”,相传当时石佛脐部每天可不断流出米来,刚好够寺内众僧和土木泥水工匠之腹,有人希图多出米,捅大其脐,于是不再出米。“出米佛”位于元宝石中间位置,确有财源之意。明甲寅叶有禄刻百丈清规语录,三年后始成,板藏寺中。寺内还存有多种碑文和题字。

RECENT POSTS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德清招待胡顺庵的,是他平常所用的极为简单的饭菜。平时吃惯大鱼大肉的兵备大人的肠胃,此时以燕麦、野茶来调和一下,倒也是可以一去油腥。所以,胡兵备觉得十分新鲜、清爽。胡顺庵...
2025-01-19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东林寺文宣部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四重料拣利愚黠,万善作警察。普期超拔,往生极乐刹。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赴市心乐颜不变,蒙...
2025-01-19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人不能没有朋友,与朋友交往要带一点侠义之气。虽然不一定要做到为朋友两勒插刀、毁家输难,至少能偶而吃一点亏,让朋友多得一些利益,或是多担当一些责任,都不要太介意。如果对朋友...
2025-01-19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德清上少室山、拜初祖、历游洛阳、伏牛山,最后至五台居留、开悟的日子里,他并不知道少年时代的好朋友雪浪,正在到处追随他的足迹。因为德清在五台山清苦的生活和雪浪沿途的艰辛...
2025-01-18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舍卫国,佛法的光辉普照大地,佛陀在此驻锡,引领众生走向解脱之路。彼时,尊者舍利弗秉持着慈悲济世的宏愿,昼夜不停地以天眼洞察世间,寻觅那些与佛法有缘、应当被度...
2025-01-18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德清天天读经,时时与自己所悟境界相对照,时间长了,连做梦也在参佛道。德清所梦到的文殊菩萨在金刚窟大般若寺中,倚卧状上,妙峰法师在左首待候,德清即上前参拜,并...
2025-01-17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安心入梦乡,如舟泊静港,悠然自得;快乐品佳肴,似蜂采甜香,满心欢畅;欢喜展笑颜,犹花绽春日,明媚生光;健康行世事,若树沐朝阳,茁壮成长。此四者,乃人生之瑰宝,熠熠生辉,照亮前行之路。...
2025-01-16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为何会陷入焦虑的漩涡?皆因那心中所求与手头所拥,宛如天平两端,难以平衡。才华似流星划过夜空,璀璨却短暂,难以承载那浩瀚如海的野心;存款犹如沙滩上的城堡,面对风险之潮,轻易便被...
2025-01-16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观人易如反掌,尤其是那些瑕疵与不足,在旁观的视角下似乎昭然若揭。然而,反观自我,却仿佛雾里看花,难上加难。我们所见的他人,不过是心灵镜像中的投射,是主观认知的剪影。 将过多的...
2025-01-16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西元一五七四年,德清二十九岁,他先上燕京西面的香山游。在这里经过汪伯玉、汪仲淹兄弟的介绍,他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像王凤州、王麟州兄弟以及南海欧桢伯等许多名士。大家对这个年...
2025-01-16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