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永宁寺

时间:2023-08-12

河南洛阳永宁寺
河南洛阳永宁寺

  洛阳永宁寺是在北魏后期熙平元年(516)灵太后胡氏所建,永熙三年(534)被焚毁,现已不存,遗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15公里的汉魏洛阳城址内。据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追述,永宁寺塔为木结构,高九层,一百丈,一百里外都可看见。据其他记载,塔高四十九丈或四十余丈,合今136.71米左右,加上塔刹通高约为147米,是古代最伟大的佛塔,是现存最高木塔山西应县木塔高度(塔高67.31米)的两倍。

  永宁寺是北魏后期都城洛阳的重要佛寺故址。当时位于北魏宫城的西南侧﹐占地面积达9万平方米。它是一座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是专供皇帝﹑太后礼佛的场所。永熙三年(534)被大火焚毁。

  永宁寺遗址中央﹐迄今尚存塔基遗迹﹐为高大的土台﹐当地俗称木宁寺或木塔寺﹐清代误定为陵冢﹐树“汉质帝静陵”碑﹐至今碑石犹存。遗址于1963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勘察﹐1979~1981年发掘。

洛阳永宁寺-建筑

  寺院围墙经勘察﹐平面长方形﹐南北305米﹑东西260米。塔基位于围墙内正中部位﹐平面呈方形。塔北有一片较大的夯土台基遗迹﹐东西60馀米﹐建筑面积达1300平方米以上﹐为正殿基址﹐据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载﹐该殿豪华绚丽﹐可与宫廷中的太极殿相比﹐两侧向南延伸﹐连接东西廊檐。围墙内正南又有一处殿基﹐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围墙南壁正中是寺院的山门﹐面阔7间﹐进深2间﹐正对著佛塔。据《洛阳伽蓝记》记载﹐门上原有门楼三层﹐通三阁道﹐去地二十丈。又记围墙的东﹑西﹑北三壁亦各有一门﹐均直对佛塔﹐东西两门各有门楼二层﹐北门无楼﹐似乌头门﹐遗迹今已不明。永宁寺遗址的山门﹑佛塔及正殿均位于中轴线上﹐而以塔为中心﹐殿在塔後﹐这是中国早期佛寺建筑的典型布局。

洛阳永宁寺-史料记载

河南洛阳永宁寺
河南洛阳永宁寺

  北魏杨炫之著《永宁寺》文描述如下:

  永宁寺①

  永宁寺,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也②。在宫前阊阖门南一里御道西③。

  其寺东有太尉府④,西对永康里⑤,南界昭玄曹⑥,北邻御史台⑦。阊阖门前御道东有左卫府⑧,府南有司徒府⑨。司徒府南有国子学⑩,堂内有孔子像,颜渊问仁、子路问政在侧(11)。国子学南有宗正寺(12),寺南有太庙(13),庙南有护军府(14),府南有衣冠里。御道西有右卫府(15),府南有太尉府,府南有将作曹(16),曹南有九级府(17),府南有太社(18),社南有凌阴里,即四朝时藏冰处也(19)。

  中有九层浮图一所(20),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21)。上有金刹(22),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初掘基至黄泉下(23),得金像三十躯,太后以为信法之征(24),是以营建过度也。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斛(25)。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一十一重,周匝皆垂金铎(26)。复有铁鏁四道(27),引刹向浮图四角,鏁上亦有金铎。铎大小如一石瓮子(28)。浮图有九级,角角皆悬金铎,合上下有一百三十铎。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六窗(29),户皆朱漆。扉上各有五行金铃(30),合有五千四百枚。复有金环铺首(31),殚土木之工(32),穷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33),骇人心目。至于高风永夜(34),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馀里。

  浮图北有佛殿一所,形如太极殿(35)。中有丈八金像一躯,中长金像十躯,绣珠像三躯,金织成像五躯,玉像二躯。作工奇巧,冠于当世。僧房楼观一千馀间,雕梁粉壁,青璅绮疏(36),难得而言。栝柏椿松(37),扶疏檐溜(38)。丛竹香草,布护阶墀(39)。是以常景碑云"须弥宝殿(40),兜率净宫(41),莫尚于斯"也(42)。

  外国所献经像,皆在此寺。寺院墙皆施短椽,以瓦覆之,若今宫墙也。四面各开一门。南门楼三重,通三阁道(43),去地二十丈,形制似今端门(44)。图以云气,画彩仙灵,列钱青璅(45),赫奕华丽(46)。拱门有四力士、四师子(47),饰以金银,加之珠玉,庄严焕炳(48),世所未闻。东西两门亦皆如之,所可异者,唯楼两重。北门一道,上不施屋,似乌头门(49)。其四门外,皆树以青槐,亘以绿水(50),京邑行人,多庇其下(51)。路断飞尘(52),不由渰云之润(53);清风送凉,岂藉合欢之发(54)?

  诏中书舍人常景为寺碑文(55)。景,字永昌,河内人也(56)。敏学博通,知名海内。太和十九年(57),为高祖所器(58),拔为律博士(59);刑法疑狱,多访于景。正始初(60),诏刊律令(61),永作通式,敕景共治书侍御史高僧裕、羽林监王元龟、尚书郎祖莹、员外散骑侍郎李琰之等撰集其事(62)。又诏太师彭城王勰、青州刺史刘芳入预其议(63)。景讨正科条(64),商榷古今,甚有伦序(65),见行于世,今律二十篇是也。又共芳造洛阳宫殿门阁之名,经途里邑之号。出除长安令(66),时人比之潘岳(67)。其后历位中书舍人、黄门侍郎、秘书监、幽州刺史、仪同三司(68)。学徒以为荣焉。景入参(jìn)侍(69),出为侯牧(70),居室贫俭,事等农家,唯有经史,盈车满架。所著文集数百馀篇,给事中封□伯作序(71),行于世。

  装饰毕功,明帝与太后共登之。视宫中如掌内,临京师若家庭。以其目见宫中,禁人不听升之(72)。

  炫之尝与河南尹胡孝世共登之(73),下临云雨,信哉不虚!

  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74),波斯国胡人也(75)。起自荒裔(76),来游中土。见金盘炫日,光照云表(77),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自云:"年一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78),而此寺精丽,阎浮所无也(79)。极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80),合掌连日。

  至孝昌二年中(81),大风发屋拔树,刹上宝瓶随风而落,入地丈馀。复命工匠,更铸新瓶。

洛阳永宁寺-佛塔塔基

  永宁寺塔为木塔﹐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原为九级﹐举高九十丈(《水经注?谷水》条又记为四十九丈)﹐今仅留塔基。塔基夯筑﹐平面略呈方形﹐分上下两层。下层基座东西101米﹐南北98米﹐高度超过2.5米。在下层基座正中筑上层基座﹐平面方形﹐边长38.2米﹐高2.2米。台基四边用青石垒砌压边﹐基座四面均设踏道。原来基座四周应绕置石栏﹐现仅在其附(jìn)散见一些石栏构件。

  木塔建于上层基座上﹐现尚存方形础石124个﹐分内外5圈﹐排列整齐有序﹐皆呈正方形的网格式。除外圈檐柱每柱下只置一石外﹐其馀诸圈础石皆用上下三重平石叠砌而成﹐包砌在夯土层中﹐最上重的平石刻有榫槽以使立柱固定。在第四圈础石内﹐筑成土坯垒砌的方形实心体﹐为木塔的中心柱﹐边长20米﹐残高3.6米。在其东﹑西﹑南三面各开5龕﹐每龕都设在两柱之间﹐宽约1.8米﹐进深20~30厘米﹐呈弧形。龕内原有塑像﹐今仅存残块。中心柱北面没有壁龕﹐只见方形柱槽﹐原应为支架木梯的登塔之处。

  檐墙外涂丹朱﹐内绘彩色壁画。壁画内容有菩提树﹑背光和莲花化生等佛教题材。塔基地面铺有一层较厚的白灰硬面。在檐墙残基与白灰地面处﹐保存有门窗的遗痕﹐按门窗遗痕及每面10个檐柱推算﹐木塔底层外檐每面应面阔9间﹐与“三窗六门”的记载相吻合。

塔基遗物

  有大量佛教泥塑残像﹐还有石雕﹑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佛教泥塑残像有大小两种﹐大像较少﹐有佛和菩萨造像。小像出土约300馀件﹐多为贴置墙壁上的“影塑”﹐包括飞天﹑菩萨﹑比丘以及世俗供养人像﹐有高冠大履褒衣博带的上层人物及其侍从﹑文吏和武士等。这批泥塑造型精致﹐形态生动﹐超出同时期石窟中泥塑的艺术水平﹐是北朝雕塑艺术的精品。建筑材料中﹐有饰狮子纹的贴砖﹐瓦当多为宝装莲花纹﹑变体莲纹和莲花化生等图案﹐其题材均与佛教艺术有关。1979年对永宁寺的塔基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大量佛教泥塑残像。泥塑残像分大小两种:大像较少,只有佛和菩萨像的残件,无法复原;小像较多,约 300余件,多为贴置墙壁上的影塑。塑像头高约7厘米, 体高约15厘米。全系手工塑制,泥质细腻,淘洗匀净,由于曾遭大火焚烧,现在已成坚硬的陶质。从头像看,主要内容有两类:一类是菩萨、弟子、飞天等;另一类是世俗供养人,包括众多的文武官员和男女侍仆、侍卫武士等,模拟着皇室供养佛的行列。泥塑的面貌传神,富有个性,人物的发髻、冠帽、衣袍、鞋履等,刻画得细致逼真,代表了当时泥塑艺术的最高水平。

RECENT POSTS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德清招待胡顺庵的,是他平常所用的极为简单的饭菜。平时吃惯大鱼大肉的兵备大人的肠胃,此时以燕麦、野茶来调和一下,倒也是可以一去油腥。所以,胡兵备觉得十分新鲜、清爽。胡顺庵...
2025-01-19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东林寺文宣部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四重料拣利愚黠,万善作警察。普期超拔,往生极乐刹。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赴市心乐颜不变,蒙...
2025-01-19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人不能没有朋友,与朋友交往要带一点侠义之气。虽然不一定要做到为朋友两勒插刀、毁家输难,至少能偶而吃一点亏,让朋友多得一些利益,或是多担当一些责任,都不要太介意。如果对朋友...
2025-01-19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德清上少室山、拜初祖、历游洛阳、伏牛山,最后至五台居留、开悟的日子里,他并不知道少年时代的好朋友雪浪,正在到处追随他的足迹。因为德清在五台山清苦的生活和雪浪沿途的艰辛...
2025-01-18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舍卫国,佛法的光辉普照大地,佛陀在此驻锡,引领众生走向解脱之路。彼时,尊者舍利弗秉持着慈悲济世的宏愿,昼夜不停地以天眼洞察世间,寻觅那些与佛法有缘、应当被度...
2025-01-18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德清天天读经,时时与自己所悟境界相对照,时间长了,连做梦也在参佛道。德清所梦到的文殊菩萨在金刚窟大般若寺中,倚卧状上,妙峰法师在左首待候,德清即上前参拜,并...
2025-01-17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安心入梦乡,如舟泊静港,悠然自得;快乐品佳肴,似蜂采甜香,满心欢畅;欢喜展笑颜,犹花绽春日,明媚生光;健康行世事,若树沐朝阳,茁壮成长。此四者,乃人生之瑰宝,熠熠生辉,照亮前行之路。...
2025-01-16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为何会陷入焦虑的漩涡?皆因那心中所求与手头所拥,宛如天平两端,难以平衡。才华似流星划过夜空,璀璨却短暂,难以承载那浩瀚如海的野心;存款犹如沙滩上的城堡,面对风险之潮,轻易便被...
2025-01-16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观人易如反掌,尤其是那些瑕疵与不足,在旁观的视角下似乎昭然若揭。然而,反观自我,却仿佛雾里看花,难上加难。我们所见的他人,不过是心灵镜像中的投射,是主观认知的剪影。 将过多的...
2025-01-16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西元一五七四年,德清二十九岁,他先上燕京西面的香山游。在这里经过汪伯玉、汪仲淹兄弟的介绍,他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像王凤州、王麟州兄弟以及南海欧桢伯等许多名士。大家对这个年...
2025-01-16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