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至万寿寺

时间:2023-08-12

四川乐至万寿寺
四川乐至万寿寺

  四川乐至万寿寺位于乐至县城西南,在童家镇万寿村天台山上。天台山呈北西走向,面积约六千平方米。山间农作物与林木相间,有上千年古柏和古银杏,郁郁葱葱,山水环绕,蔚为奇观。乐至万寿寺离县城12公里,每天有客运班车开往寺院门前,交通十分方便。

  据现存有关碑文和乾隆版、道光版乐至县志记载,万寿寺创建于明朝正统初年。明朝皇帝为了兴隆佛法,敕赐西度之人喇嘛僧悟脱前往天下,向各府、州、县官员军民人等宣传佛法,“扬阐宗风”,让广大人民群众“听意自在修行,上下各安其分,长幼各遂其生,同归于人寿之域,同安于泰和之世。”这样,对上可以“阴翊”庇佑朝廷,对下足以“劝善化修”利于百姓。让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归于净土的快乐。皇帝还要求各地“听其从便修行,以成正觉,并不许悔谩欺凌,生事阻坏,如有不遂朕命,干罚无赦1

乐至万寿寺-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万寿寺作为名胜古迹,由县人民政府予以保护。1952年“土地改革”,僧人多被安置回原籍还俗务农。当年,从童家、桂林、城关3区分出若干村,建立三合乡,寺庙成为乡人民政府及机关单位驻地。以后三合乡小学建立后,寺庙一部分又成为乡小学校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县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将一部分庙产交给由信教群众组建的寺庙管理委员会。广大信众募集资财,对寺庙进行培修。1993年经县政府批准列为开放寺院。现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完好保持明代古寺建筑风貌,另又建有观音殿、玉佛殿两个侧殿,寺内设有食堂、厨房、住房、茶园、招待所、小卖部、保管室等。每月初一、十五,寺庙都要举办教务活动,香火甚旺。

  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古刹又焕发生机。奇花异香的牡丹仍年年盛开;传奇的“无河三拱桥”保持完好;“半月池”仍“泉涌高岗、水清味异”;山门外的石屏坊碑,寺院内的始建碑记刻字清晰,历历在目,成为珍贵的文物古迹;桂芳大和尚的德相及名人字画高挂客堂,时时供善信游客观赏叩拜。

  桂芳大和尚的墓,仅离寺院半里之遥,在寺院右前方的一座小山坡上,当地人称为“和尚坡”。墓的气势非常宏大,仿佛与山坡连成了一体。桂芳大和尚的墓于1993年修饰一新,林木茂密,环境幽雅,方便虔诚善信拜祭和游客瞻仰。墓的前面有一排石碑,石碑中间的碑文是:

  空林堂上第八代上桂下芳真公老和尚之墓

  成都文殊院传临济正宗法嗣正念宽霖敬立

  成都文殊院重托乐至县报国寺住持昌臻率四众弟子监修

  公元一九九三年岁次癸酉九月吉日重修

  石碑左右两边是乐至地方名人的题字,已收入历代碑刻楹联内。

乐至万寿寺-历史

  悟脱大师云游至天台山,视山“基合卦位,坐坎向离”,“左山飞凤,右水流虹,发源云顶,派衍婆娑”。于是在天台山上“披草芥,除荆棘,后建殿宇,前开月池”,面朝南方,建立本寺,为谢皇恩取名曰“万寿”。由此,悟脱大师成为乐至万寿寺开山祖师。万寿寺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观音殿、武圣殿、藏经楼、塔灵等,殿宇巍峨深广,结构典雅古朴,楼阁廊房通达,规模宏伟壮观。寺内古木参天,佛像众多。正殿前月池狮桥,雕镂精细,游鱼出没桥阴,给人以“惠庄濠梁之乐”。东西两廊,花木扶疏,曲径通幽,达于后殿,左右石砌长方花台,分植牡丹、芍药数十本,春时灿若云霞。

  万寿寺在清代极为兴盛,有庙产数百亩,常住僧人三十余人,高僧辈出。初由楚石老和尚掌教三十余年。曾任成都文殊院第八代方丈的桂芳大和尚,幼年祝发出家于乐至万寿寺,晚年退院,归养故山于乐至万寿寺,后圆寂安葬于乐至万寿寺旁。桂芳大和尚系贫苦农民出身,幼年就帮人做长工放牛,一字不识,但为人忠厚老实,仁慈善良,很小就具有神通。一次师父叫他去送信,并要他带回一双钉鞋(过去下雨天穿用的木履鞋),他却在寺庙门口的桂花树边睡觉。几个时辰之后,有人向师父禀报,师父追查下来,居然发现他不仅已将钉鞋拿来,还称信已送到!为此,师父给他取名曰“桂芳”,为桂花芳香开窍之意。桂芳在文殊院学修时,不畏脏、苦,坚持将大家入茅厕用过的洁身篾片,清洗后以备重新使用。清洗时发现有锋利者,为避免割伤人皮肤,竞亲自用嘴唇去试锋!其真诚敬业之举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传说桂芳还坚持按老方丈教他拜佛的方法修行,天天虔诚地跪拜弥勒菩萨,拜了三年,拜动了弥勒菩萨活生生地从神台上走下来,为他说法开智慧,从此能讲经说法。桂芳大和尚虽然不识字,但能做到弟子念一段经,他就讲说一段,运用自如,非常殊胜。据成都文殊院方丈悟修空福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所撰《追远瞩后记》记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文殊院由“先师桂老和尚(第八代方丈桂芳真福)接管,重修塔院,鼎(始)建寂寥轩,置垣西菜地,顷接东岳庙(在郫县,原为道教庙宇,后改名觉华寺)。至咸丰八年(1858年),交耨云和尚(第九代方丈耨云盛)。”宽霖老和尚、宗性法师等文殊院多位方丈多次前来万寿寺拜祭。文殊院许多法师及成都许多信众,经常在清明、春节等时节,亲临万寿寺为桂芳大和尚扫墓,这尊师爱教的美德甚感世人。

  清代四川将军崇实,因仰慕桂芳大和尚的德望,书赠“露湛天花”朱漆金字横匾,留镇山门。桂芳大和尚的嫡传弟子了极,深通翰墨,传说是外地的廪生,因逃避祸患来到乐至万寿寺,皈依桂芳大和尚。据著名学者、乐至县人刘克生先生回忆:了极和尚与乐至县拔贡邓孝璋(玉成)为至交。一次,听说邓孝璋将赴万寿寺赏花,后因有事未能前往,了极和尚有感作诗一首云:“闻君有约踏青来,赢得山花带笑开;盼到夏初春又渺,空余落月满天台。”另有一次了极和尚赴观音桥(今乐至县童家镇境内)私塾拜访邓孝璋未遇,后听说邓孝璋回老家去了,了极和尚留诗一首云:“芒鞋竹杖访君来,日午登堂绛帐开;报道先生归去也,缁衣何处浣尘埃。”了极和尚有两位高徒,一位叫悟空,一位叫悟远,系同胞兄弟,同时披剃于乐至万寿寺。悟空擅长花鸟画,悟远精通山水画,都因绘画在四川出名。了极圆寂后传法给真应,再传给常护。常护曾任成都文殊院执事——维那,“承继衣钵,丕振宗风”,并收藏师辈诗画。后来传给常书、常福,广德、广平、通明,直至现任住持能净。

  万寿寺以“三奇”誉满四方。第一奇是奇花异香的“牡丹”。清乾隆版乐至县志载有前邑令陈瑞图的一首《万寿寺牡丹盛开》,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诗中写道:“流年难觅九华丹,又是一番春满栏;往事忆来如昨梦(莅乐六载三次到寺),今朝翻得未开看(花未大放);况添花雨霏香界(是日小雨),更有文章生涅盘;山下黑云凝未散,如闻羯鼓到诗坛。”第二奇是半月池内两水井,“无源不竭”,“虽旱不涸”。明朝太仆寺卿、乐至县人黎尧勋撰文称:“泉涌高岗,水清味异”。六十年前,万寿寺居士陈安再半夜子时起来烧头柱香,看见一条巨大的蟒蛇在半月池边喝水,头在半月池边,身子在大殿的屋脊上,尾巴在大殿后的山坡上,可谓罕见。第三奇是半月池上建有三拱池桥,美称“无河三拱桥”。拱桥两边的鱼儿各居各位,都不游到桥对面去。有清代文人郑世坦七律一首赞叹:“旧砌重新石色鲜,无源不竭古今传;谈空即是瓶中水,用汲何如井下泉;影带圆光名半月,桥通净域号迎仙;闲来试访濠梁乐,那羡他池有洞天。”这“三奇”美谈招来八方游客,慕名前往观赏者留连忘返,使万寿寺成为观光旅游和朝圣拜佛的圣地,历代久负盛名。清末,绵竹拔贡、乐至儒学训导黄尚毅有诗赞曰:“荼縻香梦扑西山,乔木葱笼景窈然。古寺犬声迎客吠,前朝鱼鼓伴僧残。画工绝俗歌棠棣,尤物宜人是牡丹。不为游春乘兴至,禅关已度放花天。”是当时寺庙的真实写照。此外,乐至万寿寺还建有石屏牌坊一幢,高4.3米,宽3.4米,上面刻有关于万寿寺历史的碑文、楹联等。据万寿寺僧人和附(jìn)信众回忆,这幢石屏不是用珍贵的云母石制作而成的,但气温潮湿将要下雨时,石屏上会现出云纹来,可与云母石比美。古人认为云母石为云之根,可析为片、薄者透光,可为镜屏。以质地色泽分为云英、云珠、云母、云沙、云液、云胆等,本草经列为上品,可入药。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