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华严寺
宁夏中卫华严寺
据民间传说,华严寺和华严宝塔是为镇沙而建,显然属风水塔。华严塔原坐落在华严寺中,原寺已倾圯,只一塔独存。 又据塔旁出土的《重修塔儿寺碑记》记述:“起不知何年,但寺钟记明成化,塔铃记明万历。”根据这段文字及残缺不全、断断续续的碑文可知:明成化年间 (1465—1487年),就有了华严寺。一百多年后的万历年间,(1573—1619年),寺又进行了重修,同时,也有了华严宝塔。所以,华严宝塔最迟建于明万历年间的说法应该是成立的。
中卫华严寺-建筑
华严塔小巧玲珑,造型别致,是一座密檐楼阁式八角形空心砖塔。底层外周长 1 3.1 2 米,分八边,每边宽 1.6 4 米,内亦为八面形,每边宽 0.5 8 米。底用青色素面砖竖砌一层,塔身用素色素面砖平铺,以白灰勾缝。除塔刹外,塔体共计七级,通高 2 5 米,总高 3 0 米。底级最高,为 3.6 米,其余六级依层递减。第一级为厚壁空心室,八角形穹窿顶,与二级不能相通。二级起有砖阶可供登高远眺。六、七级为实心体。七级以上为八面覆斗式塔刹,上置八面琉璃攒尖。 塔檐为一叠濯、一棱角牙子各一层相间,成二斗四升做法。檐下有额仿,垂莲柱、砖雕花卉、云纹花边装饰。底层有南北券门各一,且相通,券门高 1.7 0 米,宽 0.6 米。南券门上端有砖刻楷书“华严宝塔”四个大字,门两侧有同样字体对联一副:
宝塔灵光刹海微尘咸辉耀,
慈云复覆山河大地遍清凉。
北券门上端有砖刻楷书“霞光现瑞”四字,门两侧也有对联一副,可惜在文革中被磨去字迹,无法辨认。二级以上各有券门一个,方向不同。二级在东,三级在西,四级在北,五级在南,六、七级为实心体无券门。二级以上多有佛龛,方向错落。二级东南、东北、西北,二、四、六级西南,二、四、六、七级南,六级西北各有一佛龛,每龛内供砖雕坐佛或菩萨一尊。各级塔沿拐角处,有木柄挑檐,悬挂风铃,共计 5 6 个。
明万历至今,已有(jìn) 5 0 0 年的历史。但现在看到的华严塔,已非明代所建。康熙四十八年( 1 7 0 9 年),华严宝塔毁于地震。2 8 年后的乾隆十年( 1 7 3 7 年),在原地按原样进行了重修。塔方位坐北向南,塔形八角,造型玲珑,美观大方。风铃迎风作响。砖塔原为十三层,塔的北方建有大雄宝殿,东西陪殿,中间有无量殿。塔的东西建有斋房,山门,山门东西建有斋房各十五间,山门南建有一座戏楼,比原来少四层。塔的八级南侧有石雕白瓷观音石像。
现存宝塔即这次重修所建,距今也有 2 5 0 多年的历史了。据当地老乡讲,解放初期塔旁还立有一块石碑,记载着当时重修的情况。可惜该碑“文革”中被拉去修了水磨,已无处寻觅。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文革”中的破坏及每年农田灌溉的侵蚀,致使塔基下沉,塔体二至三级裂缝,上半部塔体向西北方向倾斜明显。至一九六七年因特定历史被拆除。
一九九六年八月在本地各方居士.信徒.同仁支持社会知名人士倡重新建起了一座八角十一层的新塔,塔高 3 3 米,占地 1 8.2 平方米,共耗资 1 2.3 4 万元。
在二00一年奠基占地三千三百二十九平方米,修建大雄宝殿,东西陪殿和东西斋房共计十七间。
在二00三年居募集资金 4. 7 6 万元对各殿堂敬塑佛像,特聘请名师王玉枝塑像共计大小佛像四十六座。并且在宝塔内从底层到十层进行了彩塑,第一层弥勒佛和四大天王。 第九层立 1. 5 米高金桐佛像四座。
砖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物,几百年来吸引了西北各省的善男信女前来烧香礼佛。新建的砖塔华严寺,气势宏伟,唯有寺院占地较少,殿堂不全面,建筑不规整,因而不能凸显庄严巍峨的宝塔,及清净整洁的寺院。 今逢圣缘,欲整修华严寺,使其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