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南城普照寺
时间:2023-08-12
南城普照寺-历史
江苏连云港南城普照寺
据州志记载,始建普照寺者为一藏禅师,淮安南建义村人。常往返于东陬山和宿城一带。东海县安抚使张汉英多次使人征召,禅师遂来南城。于宋咸淳间(1265-1275)在县衙后建庙建塔,庙名“普照寺”,结集僧徒于此念佛,遂成名刹。元末,王信率农民起义,占据南城,毁塔拆庙,改筑防守工事。 历史上南城是苏北地区有名的佛、道胜地,城内有大小庙宇27座。而普照寺建筑历史最长,发迹于宋。
清康熙卅二年(1675),政府提倡建城隍庙。于是在普照寺的旧基上筑城隍庙。
城隍是守护城池的主神,道教称其为“剪恶除凶、护国安邦”之神。古代称有水环护的城为“池”,无水环护的城为“隍”。唐宋以降名城皆祭城隍,建城隍庙。后唐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现今的城隍庙正殿供城隍神像,旁有判官周二老爷,为城隍缉凶除奸,是城隍的得力助手。东西厢房为大奶奶二奶奶的卧室。
清明这天为城隍老爷巡城日,周二护神保驾,南城举行盛大的庙会,举行“跳马痞”赛神活动。还有“抬阁”等地方文艺表演,于是形成了庙会。还愿、购物群众,人山人海,至今庙会年年有,形成了传统的文化活动和商业贸易活动,促进了南城镇的经济发展。
南城普照寺-翻修
今日普照寺是自1992年起,决定翻修,2000年4月市宗教局和南城镇政府从南通如皋迎请修恒大师主持普照寺的修复工作。从7月破土奠基,到2002年12月大殿完工,建于城隍庙东,宽23.7米,进身20.4米,高19.2米,占地面积483.48平方米。大雄宝殿内贡奉“华严三圣、释迦牟尼”等佛像,后面为海岛观音,大殿两侧为“十八罗汉”,共集资200多万元。与东山玉皇宫遥遥相对,成为南城旅游的一个新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