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真如寺
浙江真如寺-历史
元大德二年,寺院重建,院址:改向朝东兼北,明洪武二十四年,僧并七宝院,永乐后复额“真如寺”。清顺治十六年,清廷下令迁海,沿江居民内迁三十里,僧亦迁,康熙八年(一六六九)下令展复,居民返回,寺亦恢复,嘉庆六年,受强台风袭击,居房多遭毁坏,寺亦受毁。
民国九年,寺遭特强台风摧为平地,次年重建平房二进,十八年(一九二九)又重修,有僧二人,属净土宗。
民国三十三年夏,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侵占西乡,重石驻重兵,居民被逐,寺遭严重破坏。
一九四九年后,在文化大革命时,佛教处于偃息状态,僧人居无定所,寺亦被占用为微生物实验厂。
一九八O年,宗教政策落实,有僧大宝进寺住持,八五年僧象愿接任住持,稍加整修,寺貌开始好转,九一年僧象鸣受任住持,发愿重兴真如寺。
一九八三年,真如寺七佛石塔列入乐清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八四年塔旁出土铭文砖一方,上刻真如院造塔僧杀道居琼宝遵癸酉年记,因石塔沉陷倾斜塌毁严重残塔存四,九三年省批准搬迁抢修,文化局拨款三万元,将塔迁(jìn)百米,抢修四座,九七年晋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九年自筹资金,经省批准修复三塔,至此七塔复原。
一九八六年,温州、乐清文物部门来寺探测重臻院真如院遗址,九O年县府批示真如寺列入文物保护区控制地带。
一九九三年僧象鸣承十方善信支持兴斋堂楼房六间。九五年邀集善信组成真如寺筹建委员会,首建大雄宝殿。九七年十月竣工,九八年又建厢房楼房六间,九九年重塑大佛高十八米,二OOO年建山门一座。
浙江真如寺-石塔
石塔
真如寺石塔位于乐清市盘石镇重石村真如寺前。《永乐乐清县志》载:“真如院,唐文德元年(888)僧肇法师建”。石塔原有七座,现存四座,高5.16 米,单檐,除雕饰略有不同外,形式几乎全同。
基台平面六角形,立面工字形,束腰六面浮雕开框的卷草纹。六角则有浮雕力士代替角柱。力士 或跪或坐,足踏下枋,头顶上枋。从体态到裸露肌肉,以及面部表情,均显现负重神态。基座须弥座式,角柱棱形,柱端饰仰莲一匝,上下枭浮 雕仰覆莲,六角设圭脚,束腰各面浮雕狮兽,奔跃矫健,栩栩如生。塔身置于莲花平座之上,六瓣瓜腹式。正面辟一壶门,莲花式拱券,内莲花 台上设六角式梁架,用叠涩做出斗拱、椽子、角梁、瓦垅。檐口轮廓圆各,至转角起反翘。塔刹葫芦形,刹座覆钵式,周身浮雕卷去纹,分设在 垂脊间,塔顶六角攒尖式。
该塔仿照印度 堵波形式,结合我国木构建筑特点,用石材建造。雕刻精致,造型美观。从形制判断,该塔建造年代为五代。
1997年列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