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县宝华寺

时间:2023-08-12

江西赣县宝华寺
江西赣县宝华寺

  宝华寺创建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间,原名西堂宝华禅院。从前明始称宝华寺,位于赣县田村镇东山村龚公山,距田村圩镇约8公里(15华里)。昔为隐士龚亮栖所。为当时的江南名寺,寺内有十大宝:玉石塔、百果树、千年古柏、出木井、千人锅、万人床、古鼎钟、龙泉井、四方竹、倒栽葱(松)。玉石塔,又名为大宝光塔,为唐穆宗亲御塔名,礼部尚书权德舆书丹,塔高4.5米,底宽2.99米,塔身为红褐玉石雕成,刻有动物图案,雅致美观,被誉为“江南第一塔”,1998年被列入《中国名胜大辞典》,宝华寺影响深远,尤其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影响更大,这些国家的佛教与之都有缘源,朝鲜拜佛教中迦知山派,实相山派和岗里山派,更是直接嗣法于龚公山智藏禅师。鉴真和尚与智藏法师也属同门。唐代大宝光塔和部分古碑古树及少数旧寺建筑尚存。为全国第一批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还珍藏有柳公权、李勃、钟谷等历代名家的书法、石、碑铭。现有庙宇大都是清代重修的清代风格。宝华寺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佛教界地位甚高,早已蜚声海外。四方慕名者甚众。智藏大师圆寂后,唐宪宗谥智藏大师为大觉禅师,建塔日大宝光。因塔全是玉石雕凿而成,故称玉石塔。玉石塔系室内塔,塔高七层,4.5米,塔内正中有个小佛像,塔身有唐代宾护李渤撰碑铭,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书。塔的四面雕刻有动物、花纹等图案。雕刻细腻,图文并茂,雅致美观,巧夺天工,故有江南名塔之美称。经文化部文物研究所认定,玉石塔的塔形及建筑方法在我国现存的名塔中是独一无二的。

赣县宝华寺-由来

  相传1200年前,虔州河东的官道上,走着一行风尘仆仆的僧人。前面的是马祖道一与他的高足智藏。马祖遵照师傅怀让的派遣,带上他的高足,宁都人智藏来到虔州宏传禅学。他本打算在山气清岚、贡水如练的马祖岩结茅,可是,他的心思被山鬼洞察,夜筑寺墙欢迎他们。马祖感到无颜驻锡,于是就离开了马祖岩,来到了著名隐士龚亳隐居的地方——龚公山。

  龚公,名龚亳,系唐代德宗朝时期(780-805年)的人,曾担任过虔州刺史,去职后退隐于此,时间一长,人们就以他的姓来称呼山名了。龚公山位于赣县东北与兴国交界,其山从吉安地界发脉,千峰拱秀万树垂荫逶迤200里延伸到宝华叠翠峰,于宝华后山起顶。它叠数峰而下的地方有一片平坦之地,其地左侧有山,青龙高耸;其右有岭,白虎环抱,即所谓“龙虎交会”。这是处驻锡扬法,修建道场的好地方,马祖师徒走遍龚公山,就看中了这块寺地。他们找到了隐居该山的龚公,向他募化寺地,龚公答应了马祖的请求。就问他:“你要多少土地?”马祖答到:“我只要一块袈裟之地。”龚公听后暗自好笑,便满口答应。

  第二天早上,龚公和马祖师徒等人来到龚公山的主峰下,徒弟智藏早已在这片平坦之地后山的一个位置上摆好了香案,上齐了供果。这时太阳已经露出了山头,一缕阳光从主峰顶射下。马祖迈着牛步走到案前,点上香烛,清烟缭绕冉冉升起。马祖解下披在身上的袈裟,面对徐徐清风,迎着主峰上射来的阳光张开袈裟。只见斜射的朝阳被袈裟挡住,袈裟的阴影覆盖了主峰下坡地的数百担谷田的面积,正是宝华吉地。马祖对龚公说:“我就要片袈裟所覆盖的土地。”龚公没想到马祖用这种办法求地,也不好说什么,遵守诺言就把地送给了马祖。事以至此,龚公见吉地都已经给了马祖,他也无心居于此山,就打算到别处另寻吉地隐居。马祖见状,立即唤智藏过来,取出一把油纸伞,转身交给龚公。并对他说:“你拿上这把伞,顾着山路往西北走去。当天下着大雨时,你就把伞撑开,这时候走到的地方,就是你隐居的吉地。”龚公拿着伞走了,当走到一处叫的“林头”的地方,天果然下起了雨,龚公性急,见这里山清水秀以为是马祖说的吉地,不等雨下大就撑起了桑而错失了林头前面的“白鹭”这块更为理想的风水宝地。

  马祖师徒取得了宝华这块建寺佳地,只见宝华背靠参天古树,状如圈椅的主峰山,左面是出水坑,右面是南极坑。坑内清溪潺潺,终年不息,犹如两条飘带护其左右,水口处各有一块大石把住水口(癸丑金局)。主峰缓坡前一片开阔,面有案山卓立峰与主山相对。寺门所对的小山顶部有一堆山石,像是一碗置于案上的供饭正对寺院地。由于马祖师徒的竭力化缘,寺庙很快就建好了。马祖立即开坛宏传掸学,许多学者云集龚公山听法,马祖的到来使禅宗大盛,宝华寺成为一方兴起的名刹。这时,马祖就把宝华寺交给了智藏管理,自己离开龚公山到洪州(今南昌)去了。

  智藏禅师主持宝华寺后,宗风发扬光大,名满禅林,以至代宗皇帝李豫还敕赐宝华禅寺,宝华寺煊赫异常,成为江南著名的佛寺。

赣县宝华寺-历史沿革

江西赣县宝华寺
江西赣县宝华寺

走向衰落

  宋代,宝华寺开始衰落。只有觉显禅师一度中兴。觉显掸师天资极好,赋性高逸,机知善辩。他师承保?宁勇禅师,为临济第八世孙。觉显掸师圆寂后,宝华寺在禅林中名声渐衰,到了明代末年时已是殿宇倾颓,众僧寥落。

逐渐复兴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三月,虔院林一柱敦请名憎朝宗禅师主持宝华寺,应验了宝华寺“方竹过街祖师再来”的古谶语。当时宝华寺里的方竹,枝发茂盛,竹叶过街。朝宗禅师来到宝华寺担任主持,发挥了他的名人效用,寺庙开始中兴。翌年,朝宗就建起了禅堂、逸老堂、厨房3栋寺建,此后法道崇隆宗风丕振,宝华寺逐渐复兴。顺治五年(1648年)朝宗和尚外出云游,受请于安福庆云山,不久小病,在庵中圆寂,享年45岁。据说逝世当夜,朝宗和尚自知将要圆寂,先是洗浴换衣,然后喝了一碗热汤,端坐圆寂。据载:朝宗和尚死后三、四日,还面色如生。人龛时红光烛天,其它僧人以为是庵中失火,纷纷聚来救火。不久朝宗灵骨送回宝华寺。朝宗高足诺匕导禅师在外闻讯,立即赶回宝华寺为师建塔,刻著语录三十卷。朝宗圆寂后,由诺匕导掸师继任主持,继续光大宗风,到了康熙年,宝华寺又达到新的兴盛,并在府城西门外设立了宝华寺下院——莲社庵。这时的宝华寺复出超群之嗣,又成为江西的第一祖庭。直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宝华寺除法堂、掸堂、逸老堂、厨房4栋建筑为明崇桢年所建外,大部分建筑如:山门、前殿,法海楼、戒堂等十多栋建筑还是顺治、康熙年间兴建的建筑。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白鹭村钟崇价倡捐千金,建寺殿三栋于原寺前之西偏。后来僧人们把老、新寺殿分别称为上、下庵。宝华寺得到了重修扩建,小有复兴,后来钟崇价又捐赠几百石谷田于寺,宝华寺香火更为旺盛。清末,宝华寺渐衰,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祥慧和尚从广东来到宝华寺,赎买了好几处常住山田,旧业稍有恢复。1923年明亮担任住持,修复了山门。宝华寺众僧虽竭力兴寺,但民国年的政局动乱,大势难逆。抗日战争时期,赣县私立幼幼中学还曾一度迁入宝华寺躲避战乱,寺庙香火每况愈下。

赣县宝华寺-寺庙现状

  2009年10月17日,国内最大的茵陈木质弥勒大佛像安坐于赣县田村宝华寺内。该尊佛像重达8吨左右,用从海南海底打捞起来的茵陈古木历经江苏雕刻家花费半年多时间精心雕刻而成 。

  江西赣州宝华禅寺举行纪念马祖道一诞辰1300周年活动

  2009年11月18日,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宝华禅寺隆重举行了纪念马祖道一禅师诞辰1300周年暨重建马祖道一禅师塔庆典活动。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钟起煌,江西省民宗局副局长肖争鸣和赣州、赣县有关部门的党政领导,及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南昌佑民寺方丈纯?一法师,江西省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任、江西临川大金山禅寺住持印空长老尼,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吉安净居寺方丈妙安法师,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临川大金山寺监院顿成法师,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方丈纯闻法师,会昌清凉寺界源法师等诸山长老参加了此次盛会。

赣县宝华寺-玉石塔

  玉石塔位于大觉殿内,是一座典型的唐代方形亭阁式石塔,通体用白色大理石砌成,高约4.5米。底部为须弥座,共有三层束腰:底层束腰每面设四壶门,内雕刻狮子和驯狮人,四面共16只狮子;中层束腰每面雕刻三只凤凰或瑞兽,共12只;上层束腰每面设五壶门,内雕刻乐伎,共15尊。塔身下部布满花卉线刻,正面辟拱券门,门两侧各有一金刚,手持宝剑,金刚上方各有一妙音鸟,造型丰满飘逸,唐风浓郁。塔身之上为四坡屋顶,屋面平缓、四角稍有起翘,四脊头有脊兽,用方椽、莲花瓦当。塔刹由方座、束腰、伞盖、宝珠等组成。由于一直保存在室内,塔身表面风化较轻微,雕刻大多完好如初。

  玉石塔是智藏禅师的墓塔。塔如此精美,塔的主人也并非等闲之辈。智藏七岁出家,后师从马祖道一,?深?得器重,成为洪州宗的重要人物,得到马祖亲付袈裟,为“洪州三大士”之首;后于唐元和十二年(817)四月八日圆寂,享年八十岁。长庆四年(824)唐穆宗诏谥曰“大觉禅师”,墓塔曰“大宝光塔”。

  有些资料说玉石塔是宋代重建之物,其实是误解。大觉殿前有北宋年间重新竖立的《龚公山西堂敕谥大觉禅师重建大宝光塔碑铭》,文中对于塔的始建、重建过程都说的很清楚:原塔建于唐元和十二年(817),会昌五年(845) 因武宗灭佛塔被毁,大中七年(853)唐宣宗复诏立。咸通十五年?由法通禅师募化,在宝华寺原塔址上重建,即现存的玉石塔。原碑铭为唐咸通年间唐技撰,权德舆书丹。现存碑为“(北宋)元丰二年七月十五日住持传未能沙门释觉显重立并,右元丰二年沙门觉显重书。”

  只是还有一点小疑问:铭文中说“咸通十五年八月八日重建”,而唐代咸通仅有十四年,有可能是咸通五年(864)或十四年(873)之误。另外有资料说宝华寺内还有唐柳公权,李渤的书法碑刻,其实也早在唐武宗灭佛时毁掉了。目前寺内除上述宋碑外,仅有一些明清碑刻。

  玉石塔早在1957年就被列为江西省第一批省级文物。“文革”中遭到破坏,不过只砸毁了一些边边角角,而金刚、飞天等精美浮雕均完好无损;而对比一下北京云居寺内七座唐代石塔上的10个悲惨的无头金刚,不得不感谢江西的革命小将们手下留情啊!由于宝华寺十分偏僻,平日游人香客稀少,我们去的时候仅遇到两三拨人,而寺庙里的人都十分亲切和蔼。本打算在寺内吃顿斋饭,碰巧遇到一位当地公务员和朋友自驾同游,我们聊了聊寺庙和塔的历史,颇为投机,于是一起蹭车返回,吃斋饭的事也只好作罢,不过庙里师傅已经做好我们的一份,对于我们的临时变动也丝毫没有不满,让我们很过意不去。

  2006年,大宝光塔作为唐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CENT POSTS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德清招待胡顺庵的,是他平常所用的极为简单的饭菜。平时吃惯大鱼大肉的兵备大人的肠胃,此时以燕麦、野茶来调和一下,倒也是可以一去油腥。所以,胡兵备觉得十分新鲜、清爽。胡顺庵...
2025-01-19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东林寺文宣部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四重料拣利愚黠,万善作警察。普期超拔,往生极乐刹。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赴市心乐颜不变,蒙...
2025-01-19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人不能没有朋友,与朋友交往要带一点侠义之气。虽然不一定要做到为朋友两勒插刀、毁家输难,至少能偶而吃一点亏,让朋友多得一些利益,或是多担当一些责任,都不要太介意。如果对朋友...
2025-01-19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德清上少室山、拜初祖、历游洛阳、伏牛山,最后至五台居留、开悟的日子里,他并不知道少年时代的好朋友雪浪,正在到处追随他的足迹。因为德清在五台山清苦的生活和雪浪沿途的艰辛...
2025-01-18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舍卫国,佛法的光辉普照大地,佛陀在此驻锡,引领众生走向解脱之路。彼时,尊者舍利弗秉持着慈悲济世的宏愿,昼夜不停地以天眼洞察世间,寻觅那些与佛法有缘、应当被度...
2025-01-18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德清天天读经,时时与自己所悟境界相对照,时间长了,连做梦也在参佛道。德清所梦到的文殊菩萨在金刚窟大般若寺中,倚卧状上,妙峰法师在左首待候,德清即上前参拜,并...
2025-01-17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安心入梦乡,如舟泊静港,悠然自得;快乐品佳肴,似蜂采甜香,满心欢畅;欢喜展笑颜,犹花绽春日,明媚生光;健康行世事,若树沐朝阳,茁壮成长。此四者,乃人生之瑰宝,熠熠生辉,照亮前行之路。...
2025-01-16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为何会陷入焦虑的漩涡?皆因那心中所求与手头所拥,宛如天平两端,难以平衡。才华似流星划过夜空,璀璨却短暂,难以承载那浩瀚如海的野心;存款犹如沙滩上的城堡,面对风险之潮,轻易便被...
2025-01-16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观人易如反掌,尤其是那些瑕疵与不足,在旁观的视角下似乎昭然若揭。然而,反观自我,却仿佛雾里看花,难上加难。我们所见的他人,不过是心灵镜像中的投射,是主观认知的剪影。 将过多的...
2025-01-16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西元一五七四年,德清二十九岁,他先上燕京西面的香山游。在这里经过汪伯玉、汪仲淹兄弟的介绍,他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像王凤州、王麟州兄弟以及南海欧桢伯等许多名士。大家对这个年...
2025-01-16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