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县宝华寺

时间:2023-08-12

江西赣县宝华寺
江西赣县宝华寺

  宝华寺创建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间,原名西堂宝华禅院。从前明始称宝华寺,位于赣县田村镇东山村龚公山,距田村圩镇约8公里(15华里)。昔为隐士龚亮栖所。为当时的江南名寺,寺内有十大宝:玉石塔、百果树、千年古柏、出木井、千人锅、万人床、古鼎钟、龙泉井、四方竹、倒栽葱(松)。玉石塔,又名为大宝光塔,为唐穆宗亲御塔名,礼部尚书权德舆书丹,塔高4.5米,底宽2.99米,塔身为红褐玉石雕成,刻有动物图案,雅致美观,被誉为“江南第一塔”,1998年被列入《中国名胜大辞典》,宝华寺影响深远,尤其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影响更大,这些国家的佛教与之都有缘源,朝鲜拜佛教中迦知山派,实相山派和岗里山派,更是直接嗣法于龚公山智藏禅师。鉴真和尚与智藏法师也属同门。唐代大宝光塔和部分古碑古树及少数旧寺建筑尚存。为全国第一批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还珍藏有柳公权、李勃、钟谷等历代名家的书法、石、碑铭。现有庙宇大都是清代重修的清代风格。宝华寺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佛教界地位甚高,早已蜚声海外。四方慕名者甚众。智藏大师圆寂后,唐宪宗谥智藏大师为大觉禅师,建塔日大宝光。因塔全是玉石雕凿而成,故称玉石塔。玉石塔系室内塔,塔高七层,4.5米,塔内正中有个小佛像,塔身有唐代宾护李渤撰碑铭,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书。塔的四面雕刻有动物、花纹等图案。雕刻细腻,图文并茂,雅致美观,巧夺天工,故有江南名塔之美称。经文化部文物研究所认定,玉石塔的塔形及建筑方法在我国现存的名塔中是独一无二的。

赣县宝华寺-由来

  相传1200年前,虔州河东的官道上,走着一行风尘仆仆的僧人。前面的是马祖道一与他的高足智藏。马祖遵照师傅怀让的派遣,带上他的高足,宁都人智藏来到虔州宏传禅学。他本打算在山气清岚、贡水如练的马祖岩结茅,可是,他的心思被山鬼洞察,夜筑寺墙欢迎他们。马祖感到无颜驻锡,于是就离开了马祖岩,来到了著名隐士龚亳隐居的地方——龚公山。

  龚公,名龚亳,系唐代德宗朝时期(780-805年)的人,曾担任过虔州刺史,去职后退隐于此,时间一长,人们就以他的姓来称呼山名了。龚公山位于赣县东北与兴国交界,其山从吉安地界发脉,千峰拱秀万树垂荫逶迤200里延伸到宝华叠翠峰,于宝华后山起顶。它叠数峰而下的地方有一片平坦之地,其地左侧有山,青龙高耸;其右有岭,白虎环抱,即所谓“龙虎交会”。这是处驻锡扬法,修建道场的好地方,马祖师徒走遍龚公山,就看中了这块寺地。他们找到了隐居该山的龚公,向他募化寺地,龚公答应了马祖的请求。就问他:“你要多少土地?”马祖答到:“我只要一块袈裟之地。”龚公听后暗自好笑,便满口答应。

  第二天早上,龚公和马祖师徒等人来到龚公山的主峰下,徒弟智藏早已在这片平坦之地后山的一个位置上摆好了香案,上齐了供果。这时太阳已经露出了山头,一缕阳光从主峰顶射下。马祖迈着牛步走到案前,点上香烛,清烟缭绕冉冉升起。马祖解下披在身上的袈裟,面对徐徐清风,迎着主峰上射来的阳光张开袈裟。只见斜射的朝阳被袈裟挡住,袈裟的阴影覆盖了主峰下坡地的数百担谷田的面积,正是宝华吉地。马祖对龚公说:“我就要片袈裟所覆盖的土地。”龚公没想到马祖用这种办法求地,也不好说什么,遵守诺言就把地送给了马祖。事以至此,龚公见吉地都已经给了马祖,他也无心居于此山,就打算到别处另寻吉地隐居。马祖见状,立即唤智藏过来,取出一把油纸伞,转身交给龚公。并对他说:“你拿上这把伞,顾着山路往西北走去。当天下着大雨时,你就把伞撑开,这时候走到的地方,就是你隐居的吉地。”龚公拿着伞走了,当走到一处叫的“林头”的地方,天果然下起了雨,龚公性急,见这里山清水秀以为是马祖说的吉地,不等雨下大就撑起了桑而错失了林头前面的“白鹭”这块更为理想的风水宝地。

  马祖师徒取得了宝华这块建寺佳地,只见宝华背靠参天古树,状如圈椅的主峰山,左面是出水坑,右面是南极坑。坑内清溪潺潺,终年不息,犹如两条飘带护其左右,水口处各有一块大石把住水口(癸丑金局)。主峰缓坡前一片开阔,面有案山卓立峰与主山相对。寺门所对的小山顶部有一堆山石,像是一碗置于案上的供饭正对寺院地。由于马祖师徒的竭力化缘,寺庙很快就建好了。马祖立即开坛宏传掸学,许多学者云集龚公山听法,马祖的到来使禅宗大盛,宝华寺成为一方兴起的名刹。这时,马祖就把宝华寺交给了智藏管理,自己离开龚公山到洪州(今南昌)去了。

  智藏禅师主持宝华寺后,宗风发扬光大,名满禅林,以至代宗皇帝李豫还敕赐宝华禅寺,宝华寺煊赫异常,成为江南著名的佛寺。

赣县宝华寺-历史沿革

江西赣县宝华寺
江西赣县宝华寺

走向衰落

  宋代,宝华寺开始衰落。只有觉显禅师一度中兴。觉显掸师天资极好,赋性高逸,机知善辩。他师承保?宁勇禅师,为临济第八世孙。觉显掸师圆寂后,宝华寺在禅林中名声渐衰,到了明代末年时已是殿宇倾颓,众僧寥落。

逐渐复兴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三月,虔院林一柱敦请名憎朝宗禅师主持宝华寺,应验了宝华寺“方竹过街祖师再来”的古谶语。当时宝华寺里的方竹,枝发茂盛,竹叶过街。朝宗禅师来到宝华寺担任主持,发挥了他的名人效用,寺庙开始中兴。翌年,朝宗就建起了禅堂、逸老堂、厨房3栋寺建,此后法道崇隆宗风丕振,宝华寺逐渐复兴。顺治五年(1648年)朝宗和尚外出云游,受请于安福庆云山,不久小病,在庵中圆寂,享年45岁。据说逝世当夜,朝宗和尚自知将要圆寂,先是洗浴换衣,然后喝了一碗热汤,端坐圆寂。据载:朝宗和尚死后三、四日,还面色如生。人龛时红光烛天,其它僧人以为是庵中失火,纷纷聚来救火。不久朝宗灵骨送回宝华寺。朝宗高足诺匕导禅师在外闻讯,立即赶回宝华寺为师建塔,刻著语录三十卷。朝宗圆寂后,由诺匕导掸师继任主持,继续光大宗风,到了康熙年,宝华寺又达到新的兴盛,并在府城西门外设立了宝华寺下院——莲社庵。这时的宝华寺复出超群之嗣,又成为江西的第一祖庭。直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宝华寺除法堂、掸堂、逸老堂、厨房4栋建筑为明崇桢年所建外,大部分建筑如:山门、前殿,法海楼、戒堂等十多栋建筑还是顺治、康熙年间兴建的建筑。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白鹭村钟崇价倡捐千金,建寺殿三栋于原寺前之西偏。后来僧人们把老、新寺殿分别称为上、下庵。宝华寺得到了重修扩建,小有复兴,后来钟崇价又捐赠几百石谷田于寺,宝华寺香火更为旺盛。清末,宝华寺渐衰,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祥慧和尚从广东来到宝华寺,赎买了好几处常住山田,旧业稍有恢复。1923年明亮担任住持,修复了山门。宝华寺众僧虽竭力兴寺,但民国年的政局动乱,大势难逆。抗日战争时期,赣县私立幼幼中学还曾一度迁入宝华寺躲避战乱,寺庙香火每况愈下。

赣县宝华寺-寺庙现状

  2009年10月17日,国内最大的茵陈木质弥勒大佛像安坐于赣县田村宝华寺内。该尊佛像重达8吨左右,用从海南海底打捞起来的茵陈古木历经江苏雕刻家花费半年多时间精心雕刻而成 。

  江西赣州宝华禅寺举行纪念马祖道一诞辰1300周年活动

  2009年11月18日,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宝华禅寺隆重举行了纪念马祖道一禅师诞辰1300周年暨重建马祖道一禅师塔庆典活动。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钟起煌,江西省民宗局副局长肖争鸣和赣州、赣县有关部门的党政领导,及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南昌佑民寺方丈纯?一法师,江西省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任、江西临川大金山禅寺住持印空长老尼,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吉安净居寺方丈妙安法师,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临川大金山寺监院顿成法师,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方丈纯闻法师,会昌清凉寺界源法师等诸山长老参加了此次盛会。

赣县宝华寺-玉石塔

  玉石塔位于大觉殿内,是一座典型的唐代方形亭阁式石塔,通体用白色大理石砌成,高约4.5米。底部为须弥座,共有三层束腰:底层束腰每面设四壶门,内雕刻狮子和驯狮人,四面共16只狮子;中层束腰每面雕刻三只凤凰或瑞兽,共12只;上层束腰每面设五壶门,内雕刻乐伎,共15尊。塔身下部布满花卉线刻,正面辟拱券门,门两侧各有一金刚,手持宝剑,金刚上方各有一妙音鸟,造型丰满飘逸,唐风浓郁。塔身之上为四坡屋顶,屋面平缓、四角稍有起翘,四脊头有脊兽,用方椽、莲花瓦当。塔刹由方座、束腰、伞盖、宝珠等组成。由于一直保存在室内,塔身表面风化较轻微,雕刻大多完好如初。

  玉石塔是智藏禅师的墓塔。塔如此精美,塔的主人也并非等闲之辈。智藏七岁出家,后师从马祖道一,?深?得器重,成为洪州宗的重要人物,得到马祖亲付袈裟,为“洪州三大士”之首;后于唐元和十二年(817)四月八日圆寂,享年八十岁。长庆四年(824)唐穆宗诏谥曰“大觉禅师”,墓塔曰“大宝光塔”。

  有些资料说玉石塔是宋代重建之物,其实是误解。大觉殿前有北宋年间重新竖立的《龚公山西堂敕谥大觉禅师重建大宝光塔碑铭》,文中对于塔的始建、重建过程都说的很清楚:原塔建于唐元和十二年(817),会昌五年(845) 因武宗灭佛塔被毁,大中七年(853)唐宣宗复诏立。咸通十五年?由法通禅师募化,在宝华寺原塔址上重建,即现存的玉石塔。原碑铭为唐咸通年间唐技撰,权德舆书丹。现存碑为“(北宋)元丰二年七月十五日住持传未能沙门释觉显重立并,右元丰二年沙门觉显重书。”

  只是还有一点小疑问:铭文中说“咸通十五年八月八日重建”,而唐代咸通仅有十四年,有可能是咸通五年(864)或十四年(873)之误。另外有资料说宝华寺内还有唐柳公权,李渤的书法碑刻,其实也早在唐武宗灭佛时毁掉了。目前寺内除上述宋碑外,仅有一些明清碑刻。

  玉石塔早在1957年就被列为江西省第一批省级文物。“文革”中遭到破坏,不过只砸毁了一些边边角角,而金刚、飞天等精美浮雕均完好无损;而对比一下北京云居寺内七座唐代石塔上的10个悲惨的无头金刚,不得不感谢江西的革命小将们手下留情啊!由于宝华寺十分偏僻,平日游人香客稀少,我们去的时候仅遇到两三拨人,而寺庙里的人都十分亲切和蔼。本打算在寺内吃顿斋饭,碰巧遇到一位当地公务员和朋友自驾同游,我们聊了聊寺庙和塔的历史,颇为投机,于是一起蹭车返回,吃斋饭的事也只好作罢,不过庙里师傅已经做好我们的一份,对于我们的临时变动也丝毫没有不满,让我们很过意不去。

  2006年,大宝光塔作为唐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