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水洋龙泉寺
福建白水洋龙泉寺
福建白水洋龙泉寺,又称仙堂、三教寺、三教堂、龙泉观。坐落在岭下村进村的路边,即村水尾广福桥前沿。始建于元朝大德元年(1279年),原名三教堂,祀魏伯阳,虞会启二仙, 俗称仙堂,两进土木建筑,粉墙黛瓦,天井种植花木,明清时曾是“锦厦书院”。后因委托景福寺僧人代管,被改为“龙泉寺”。现正殿仍祀魏、虞二仙,后殿为佛殿。
寺院坐东北朝西南。岭下溪从山门前缓缓穿过,一条古道沿溪而行,屏岭公路从殿后挨过,可谓是门前溪水奔波,殿后车来人往。清道光年间供请了魏虞二仙,道光十五年(1835年)由陆玉仙主持重修,此后俗称仙堂。清光绪8年,这里又立起学堂,并请陈振雯先生执教。于是又有三教寺之称。民国期间被毁坏,并长期荒废。直到1987年后又由俗家弟子韦忠敢主持重修扩建。
外观看来,它的门面在殿后,殿后两大牌坊。左为屏邑当今名人、出任过大使的韦东先生提的“龙泉寺”,右为《香港商报》主任陆修勤先生题的“居士林”,两牌坊齐大齐高。山门外相对古朴,两棵几百年的杉柏也齐高齐大植立门前。这一前一后,会带给人们许多的遐想。古今龙泉寺,或今古龙泉寺,一切的一切都写在其中。
龙泉寺占地面积1284平方米。虽不是很大,但不仅容下各方佛,还容下各道神仙。小小殿宇,分为三个部分。进山门便得一方天井,正中有一口水井,两边是厢房,供过客留宿。
第二部分是仙堂,供的各道神仙。是在清光绪年间,从洞宫胜景九孔灵岩请来的的魏伯阳、虞会企真仙和大家奉崇的五谷仙及他们手下兵将十余尊。
由仙堂到佛殿中两边分别是:功德天、辩才天、大梵天王、帝释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等二十四诸天。
第三部分是佛殿,弥佛端坐于前,而后便是千手观音,第二层则是三世佛。两边还有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前还有两尊木雕,左韦驮、右关公。而这里的弥勒佛,与诸寺不同,他不大肚便便。也没有开口便笑,而冠袍齐整。后听这里的居士介绍,才知净土宗供佛的特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