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照寺

时间:2023-08-12

圆照寺-简介

圆照寺
圆照寺

  圆照寺位于显通寺钟楼对面,古称普宁寺。明永乐年间建,明清屡修,明永乐初年,印度高僧室利沙来到中国宣扬佛法,为了纪念他,明宣宗下旨在五台山修建了这座寺庙。现今占地面积一万二千六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八十余间。寺后院内有一座白色的塔,高五丈,四角各设小塔,造型奇特,这就是印度高僧室利沙的舍利塔。

  寺院坐落的地势稍高,所以显得开朗。站在山门前的平台上,俯视显通寺、杨林街,平望大白塔,使人心胸舒畅。 此寺的山门特别。一般寺庙的山门是“三门”,而这里的山门是“五门”,称为“五前门”,是五台山寺庙中独一无二的山门。

  火山门,第一座大殿是天王殿,第二座大殿是大雄宝殿,为此寺的正殿。殿外左角,嵌有文殊菩萨化成贫女赴斋的偈像石碑一通,碑中还刻有四句偈语,与塔院寺文殊发塔的传说内容一样。传说文殊菩萨在塔院寺“无遮大会斋”上化成贫女乞食,施发以后。即在圆照寺上空显示真容,故在此处立碑造像。

  正殿后,有白塔一座,高五丈,四角各设小塔,造型奇特。圆照寺的声誉大,就在这座塔上,它是中国和尼泊尔佛教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塔中藏有尼泊尔高增室利沙的舍利子。明永乐初年,尼泊尔高僧室利沙来中国宣扬佛法,深合帝心,封为国师,赐给金樱室利沙来到五台山,就在普宁寺坐静修行。

  明宣德元年,明宣宗朱瞻基又将室利沙请入北京,面授宣扬佛法事宜。传说,朱瞻基恳劝室利沙住在北京,室利沙执意要回返五台山,皇上没有许可,不料第二天一看,室利沙在夜间坐化了。宣宗深悔不该劝留,于是敕分舍利子,一在京西建塔,同时建寺,名曰真觉;一在五台山普宁寺建塔,并重修此寺,改名圆照寺,圆照寺原为青庙,后来改为黄庙。

圆照寺-景致

圆照寺
圆照寺

  大圆照寺是一座700年的古寺,坐落在佛教圣地五台山台怀镇,灵鹫中峰。圆照寺现为山西省省重点保护寺院,因坐落的地势稍高,所以显得格外开朗。此寺北仰菩萨顶、广宗寺,南瞰显通寺、塔院寺,东眺黛螺顶、善财洞,西望寿宁寺、三塔寺,居群宇之中心,傲天地崔嵬。

  平面布局南北长,东西窄,依山势而建,呈一枣核形,占地面积12600余平方米,共有各种建筑物八十多间。 该寺古称普宁寺,明永乐初年,印度高僧室利沙来华传教,应沼十大善殿讲经论法,深得永乐皇帝的欣赏,敕封其为“圆觉妙应辅国光范大善国师”,赐给金英旌幢,让其到五台山讲经、室利沙在五台山就住在显通寺。

  明宣德初,室利沙又被召人,奉旨讲法。佛事活动告一段落后,请旨归山,没有得到皇帝的准旨。谁料就在请旨未准的第二天,室利沙无疾而亡。佛教称为圆寂。宣德皇帝闻讯后,深感痛悼,降旨御祭火化,并将其舍利于一分为二,建塔珍藏。一塔在今北京,并建真觉寺;一塔在五台山,建寺曰圆照寺。至今室利沙的舍利塔仍保存完好,屹立寺内。四角各建小塔1座,形成五塔共峙的形态,造形奇特,蔚为壮观。

圆照寺-建筑

圆照寺
圆照寺

  圆照寺座北向南,东西窄而南北深,占地面积12600平方米,共有殿堂房廊屋舍数百多间,皆为明清建筑。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都纲殿。前坡下,有一个大影壁,一座牌楼旧基。山门前的平台上,有卧狮一对,立旗杆一对。

  寺庙前置石狮,用以驱邪,立旗杆属于一种装饰,并非真正挂旗。此寺的山门与众不同,一般寺庙的山门是“三门”,而这里的山门是“五门”,称为“五前门”,是五台山寺庙中独一无二的山门。门上悬金字匾,题着“大圆照寺”四个大字,为住持沙门清海立,王留鳌先生书。

  柱上挂木制对联,联曰:“圆满建成根本金刚道场在此寺,照澈圣教主持显密正法于今朝”。中门两旁,亦挂木制对联,联曰:“圆融无碍显现诸佛净土于此地;照破法空蕴藏妙德僧伦遍尘刹。”穿过山门,回头见柱上挂木制对联,联曰:“出则弘称六度化七趣同归正觉;入以德量三脱拟四圣共证泥浔。

  天王殿

  为三开间,面阔9.8米,深度13米,单檐歇山顶。前檐下挂有一块九龙绞边的御制牌匾,上书“震那金界”,蓝底金字,为乾隆皇帝所书。殿门两旁是木制对联,联曰:“四天王坐宝殿威镇四魔护圣教;十地圣遍尘刹调伏三有转法轮。”殿内正面置华丽的木佛龛,内供跏趺半坐,右手托一布袋,左手拿串念珠,袒腹大肚,笑口常开,双耳垂肩,下巴肥厚的弥勒佛。像高l米,泥塑。

  人们进了寺庙,一见此像,就有一种皆大欢喜的感觉。笑口弥勒佛背后,侍立着韦陀菩萨。他身穿甲胄,手持金刚杵,以杵拄地,体格魁伟,威武勇猛,面如童子,背对山门,面对大雄宝殿,维护佛法。天王殿两侧佛台上,塑着3.5米高的四大天王,神采飞扬,威武雄壮。

  天王殿左侧后边塑的是东方持国天王,据说他能护持国土。他的形象为头戴毗卢宝冠,身披甲胄,手持琵琶。前边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据说他能令人增长善根。他的形象是头戴毗卢宝冠,身穿甲胄,一手叉腰,一手提宝剑。天王殿右侧后边塑的是北方多闻天王,据说他经常守护佛法,维护如来道场,由此常得听闻如来说法,所以称之为多闻天王。

  他的形象是头戴毗卢宝冠,身穿甲胄,左手持桑前边塑的是西方广目天王,据说他能以清净天眼观察世界。他的形象是头戴毗卢宝冠,身穿甲胄,手中缠绕一龙。天王殿两旁,设有两座旁门,通往大雄宝殿院。左边门上书“吉祥门”,右边门上书,“般若门”。意思是人们进入此门,既能得到幸福,消除烦恼,又能增加智慧,破除世俗认识。

  大雄宝殿

  穿过吉祥门,便是大雄宝殿院。院内,数株苍松,几块古碑,挺拔高耸,凛凛有神,为寺院增添了几分庄严和肃穆。气势巍巍的大雄宝殿坐落在中间。该殿面阔5间,为25.5米,进深3间,18米,占地459平方米,座落在高l米的台基上。

  殴前有平旷的月台,长17.6米,宽9.5米,从月台至脊刹高约20米。殿为重檐歇山顶,无斗拱。屋脊兽走禽飞,翩然云游。据殊像寺碑文记载:该殿重建于弘治年间,其时因大圆照寺被火焚,本寺耆宿请铁林果禅师重建大佛阁五间。后因年久失修,梁柱倾斜,1984年省宗教局拔款,予以落架重修,修旧如旧,仍然不失原貌。

  文殊菩萨化成贫女赴斋的偈像石碑

  殿外前檐下左侧,嵌有一块石碑,上刻文殊菩萨化为贫妇,赴清凉斋会之像。现在这块石碑前盖了一个小庙,庙门口有一副对联,联曰:“为善行德,一视同仁达究竟;持斋赐诗,慈悯无二得圆成”。内装的石碑上,下面刻一贫妇,肩背一孩,手拖一童,身旁引着一犬,上面刻着“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是吾超三界,却被阿师嫌”四句偈语。

  这块石碑内容是根据文殊菩萨化为贫女乞饭的传说而刻的。佛教传说,古时侯,塔院寺还没修建起来,这一片地方,只有一座佛舍利塔,是大孚灵鹫寺的塔院。每当冰雪融化、春暖花开的时候,灵鹫寺要举办“无遮大斋”。斋期间,无论远(jìn)僧俗,不分男女贵贱,凡来求斋的,都有粥吃,不给优待,也不予歧视。

RECENT POSTS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德清招待胡顺庵的,是他平常所用的极为简单的饭菜。平时吃惯大鱼大肉的兵备大人的肠胃,此时以燕麦、野茶来调和一下,倒也是可以一去油腥。所以,胡兵备觉得十分新鲜、清爽。胡顺庵...
2025-01-19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冒雪向雁门关而去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东林寺文宣部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四重料拣利愚黠,万善作警察。普期超拔,往生极乐刹。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赴市心乐颜不变,蒙...
2025-01-19
阿弥陀佛之化身 莲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人不能没有朋友,与朋友交往要带一点侠义之气。虽然不一定要做到为朋友两勒插刀、毁家输难,至少能偶而吃一点亏,让朋友多得一些利益,或是多担当一些责任,都不要太介意。如果对朋友...
2025-01-19
一日禅:交友应带侠气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德清上少室山、拜初祖、历游洛阳、伏牛山,最后至五台居留、开悟的日子里,他并不知道少年时代的好朋友雪浪,正在到处追随他的足迹。因为德清在五台山清苦的生活和雪浪沿途的艰辛...
2025-01-18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聚与散都有缘分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舍卫国,佛法的光辉普照大地,佛陀在此驻锡,引领众生走向解脱之路。彼时,尊者舍利弗秉持着慈悲济世的宏愿,昼夜不停地以天眼洞察世间,寻觅那些与佛法有缘、应当被度...
2025-01-18
狗身五百世,一朝遇佛缘:均提沙弥的前世今生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德清天天读经,时时与自己所悟境界相对照,时间长了,连做梦也在参佛道。德清所梦到的文殊菩萨在金刚窟大般若寺中,倚卧状上,妙峰法师在左首待候,德清即上前参拜,并...
2025-01-17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一天夜里,梦到了文殊菩萨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安心入梦乡,如舟泊静港,悠然自得;快乐品佳肴,似蜂采甜香,满心欢畅;欢喜展笑颜,犹花绽春日,明媚生光;健康行世事,若树沐朝阳,茁壮成长。此四者,乃人生之瑰宝,熠熠生辉,照亮前行之路。...
2025-01-16
你知道人生四宝吗?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为何会陷入焦虑的漩涡?皆因那心中所求与手头所拥,宛如天平两端,难以平衡。才华似流星划过夜空,璀璨却短暂,难以承载那浩瀚如海的野心;存款犹如沙滩上的城堡,面对风险之潮,轻易便被...
2025-01-16
一日禅:对治焦虑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观人易如反掌,尤其是那些瑕疵与不足,在旁观的视角下似乎昭然若揭。然而,反观自我,却仿佛雾里看花,难上加难。我们所见的他人,不过是心灵镜像中的投射,是主观认知的剪影。 将过多的...
2025-01-16
人一定要看清自己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西元一五七四年,德清二十九岁,他先上燕京西面的香山游。在这里经过汪伯玉、汪仲淹兄弟的介绍,他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像王凤州、王麟州兄弟以及南海欧桢伯等许多名士。大家对这个年...
2025-01-16
「故事」高僧憨山大师:“傲气”的小僧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