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华严寺
华严寺,也称华藏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创建于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 缘于唐代高丽僧人释元表在此讲颂《华严经》。宋代,朝廷先后敕赐“华严禅寺”与“雍熙禅寺”之名;明代也敕赐过“华藏禅寺”与“万寿禅寺”之名。华严寺屡经兴废沧桑,历代诸高僧为古刹的重光鞠躬尽瘁。据寺志记载多达二三十人,如唐代的元表、本净,宋代的元白、了悟、辩隆,元代的平楚、澄鉴,明代的无碍、大迁、天恩、樵云,清代的远门、亘信、无得等。现寺之东边尚存一塔碑,文曰“明敕中兴赐紫大迁国师塔”。大迁法师,讳圆慧,俗姓杨,燕都(今北京)人,为明左护卫杨邦卿之子,19岁出家,万历元年因明皇太后梦礼天冠菩萨而召其入山中重兴支提,历时9年,后圆寂,众人建塔纪念。支提寺山门为明代所建,“天下第一山”之额系明永乐帝敕赐,而今殿前的“华藏寺”之匾额,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题。在大雄宝殿中供奉的佛像颇具特色,当中是释迦牟尼佛,丈六金身,结跏趺坐,形成庄严之像;右边为手持青莲、乘坐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像;左边为手提如意宝、乘着青狮的文殊菩萨像。殿的正中供奉着毗卢遮那佛像。这尊佛像为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宫廷以铜渗金铸造的珍品,重约千斤,为双层空心圆体。该佛像端坐在莲花座上,头戴金冠,手成毗卢印,面容祥和,熠熠生辉。
寺内现存明代铁铸天冠菩萨像(俗称千圣天冠菩萨),系明永乐年间为明成祖的仁孝皇太后所赐,原总数1000尊,现尚存947尊。 每尊重20公斤,高33厘米左右。其形或合掌,或结跏趺坐,或结三昧印,呈听、说法相,表情各异,形态生动逼真,个个栩栩如生,为寺内珍贵之文物。
寺中至今还完好保存着明版佛教经书《永乐北藏》,共678 函,6780册,为明神宗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所颁赐,堪称镇山之宝。这部佛教经典现为国内稀本。同时,该寺还收藏明万历年间御赐京缎的金绣五爪盘龙紫衣一袭。原配的金钩玉环遗失已久。而紫衣幸存至今,其工艺精湛细腻,令人叹为观止。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华严寺成为闽东革命根据地。1934年9月,叶飞同志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支提寺宣告成立,开始了艰难的革命历程。支提山说法台下的天峰亭是当时工农红军的后方医院,辟支崖畔的袈裟岩是红军18勇士的殉难处。 1984年7月1日, 宁德地委在华藏寺树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成立纪念碑》以纪念之。
今日的闽东千年古刹支提华藏寺,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明媚阳光中。僧众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宗教信仰政策,发扬佛教“农禅并重,修持精进”的优良传统,并全面维修了寺院。寺内的山门、大雄宝殿、伽蓝殿、祖师殿、藏经楼都修葺一新,并且还新建念佛堂、放生池等,使这座深山古刹“云开震旦诸山秀,日照琳宫万瓦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