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宗寺
莲宗寺-简介
莲宗寺
莲宗寺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始建于1936年。是1949年後天津仅存的一座尼僧寺院,是新中国成立时津城唯一的尼众十方丛林。虽仅占地一亩一分,但创建者际然法师在开山时所发的愿言“来僧不赶,去僧不留,自己不亲度徒众”的愿言,使此寺十方丛林的清严道风名闻遐迩。此道风被际然尼师的接班人圣慧法师继承至今,并将作为莲宗寺的传院家风而保留。
莲宗寺-现状
今天的莲宗寺,与创建之时的简陋已完全不同。东西两壁塑有十六罗汉玻璃浮雕,栩栩如生。殿后边有五开间的两层楼,上层为念佛堂兼藏经阁。寺院中央有尊“万年宝鼎”,点缀院中,为这小巧的寺院增色不少。东跨院北边有际然法师纪念堂,而法师的舍利供奉在堂内的舍利塔中。坐北向南的大雄宝殿,宏伟壮观。殿外抱柱有楹联曰:“九品莲台狮吼象鸣登法座,三尊金像龙吟虎啸出天台”,点出此地既是莲宗,又接天台法脉的特色。大殿内主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两侧则设龛供奉观音、地藏菩萨。这五尊佛菩萨像皆为明代造像,铜质包金,弥足珍贵,是抗战胜利前夕日本准备运走的中国国宝。这些塑像最终留存中国,今日得以为中国信众观瞻,可谓是历尽劫难了。
莲宗寺-文化价值
莲宗寺,香火不断。信众很多,都来纪念观音菩萨成道的日子。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保安大街的莲宗寺,是解放时津城唯一的、具有苏州园林风格的尼众十方丛林,它与河北区的大悲禅院南北相望,都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中央那尊“万年宝鼎”,是国内罕见的;“大雄宝殿”的匾额,为北洋军政大员江朝宗1942年书写的;大殿外抱柱是金箔铺底、黑漆描字,楹联曰:“九品莲台狮吼象鸣登法座,三尊金像龙吟虎啸出天台。”乃津门大书法家龚望隶书,风格迥异;大雄宝殿中供奉的释伽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以及两侧设龛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皆为明朝时期铜质包金,是日本投降前准备运走的国宝;楼上念佛堂里珍藏着弥足珍贵的百本日本《大正藏》一部,这些都是莲宗寺的骄傲。每当人们看到这座飘溢着古香魅力的庙宇时,无不想到创始人——际然大师那高尚的灵魂。际然大师是满族正白旗人,原籍在沈阳金家哈拉。祖先是皇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九子,被封为肇王,封地河北省大城。在清朝皇门中,始终是明争暗斗,诸王竟立朋党,彼此视若仇敌。也不知道是哪代先人冒犯了朝廷,因而被削爵夺地,贬为庶民,并永世不许在朝中为官。早在际然大师曾祖父时,家境就已经败落。
莲宗寺-建筑
莲宗寺
特色
始建于民国时期的莲宗寺,是解放时津城唯一的、具有苏州园林风格的尼众十方丛林,与河北区的大悲禅院南北相望。莲宗寺的创建者际然法师是满族正白旗人,1935年际然法师披剃于北京拈花寺的量源大和尚,次年回到天津开始募化静资买地备料。1938年际然法师在昌文和道光两位比丘尼法师的帮助下,首建大殿,后又修山门和东西两厢及后楼念佛堂。全部工程由际然法师亲自设计、购料及监工,历时十三年才陆续完工。以莲宗寺是净土宗念佛法门之意,又取之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故称莲宗寺。
莲宗寺现有占地面积1166.1平方米,(jìn)年来寺内建筑因年久失修危房较多,又空间布局不合理,已不能满足香火日盛的正常宗教生活需要。僧房不备,难以留单接众;经楼不备,则法宝难存。因此,本寺从建筑风貌、空间布局、景观构成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大修,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本寺将在2008年启动。
整合大修工程的设计由天津大学建筑规划研究院承担,总建筑面积4300多平方米,地下半层,主要布置际然法师纪念堂、集福堂、功德堂、居士斋堂及部分生活用房。地上主体大殿二层,局部三层。北面由一层玉佛殿、藏经阁、二层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组成。南面由一层山门天王殿、二层念佛堂组成。东西厢房的一层至三层分别由客堂、会客室、法物流通处、佛事接待处、僧人居住的生活区、僧人斋堂等组成。
整体建筑全部采用框架结构。外立面形式为传统中式仿古建筑,外部墙体采用灰砖为主基调,运用屋顶的高低错落、体量尺寸的均衡及传统建筑符号的点缀,合理组织周围建筑,形成主题突出、进退有序、虚实交换、前后呼应、和谐统一的空间环境。总造价为1500万元。
特征
大修工程得到了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诚盼广大信众、十方大善知识,鼎立护持,同抒乐善好施之情,共发喜舍之心,同修布施度,集万众之净资,成千秋之善业,广种福田,萌及子孙。使莲宗寺成为一个弘法利生、祥和社会的宝刹,为普度众生,净化心灵的人间净土。
坐北向南的大雄宝殿,宏伟壮观。“大雄宝殿”匾额为北洋军政大员江朝宗1942年书写。殿外抱柱有楹联曰:“九品莲台狮吼象鸣登法座,三尊金像龙吟虎啸出天台”,乃津门名书家龚望隶书。抱柱是金箔扑底、黑漆描字,风格迥异。大殿内主供三尊佛像,中为释迦牟尼佛,东、西为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两侧设龛供奉观音,地藏菩萨。五尊佛菩萨像皆为明朝铜质包金,弥足珍贵。东西两壁塑有十六罗汉行乐作法玻璃浮雕,栩栩如生。殿後边有五开间的小二层楼,上层为念佛堂兼藏经阁,堂前对联曰:“一念真纯灵山地,六时讽诵大罗天”。堂内供奉阿弥陀佛,并珍藏百本《大正藏》一部。楼下斋堂楹联言简意赅:“三餐常念农夫苦,一饭难忘佛祖恩”。寺院中央有尊国内罕见的“万年宝鼎”,点缀院中,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