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屏真觉寺
真觉寺位于石屏县城西南15千米秀山东坡上。据史志记载:“秀山寺始建于唐,原名真觉寺”。中殿南壁前面立有《重建秀山真觉寺中阁两廊功德碑记》,建筑群落分为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即大雄宝殿)、左右配殿、厢房等,为典型的四合院落。全寺占地1826平方米,古建筑面积1327平方米。
大雄宝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通面阔12.6米,进深8.6米,高9米,殿前檐正中悬“大雄宝殿”横匾,为清康熙时石屏举人涂??所书。寺中泥塑佛像甚多,大多出自清末民初建水泥塑艺人涂天成之手,惟三教殿佛道儒3尊塑像为清雍正时期的作品。
石屏真觉寺-建筑
秀山脚下有一水塘,塘边建有“憩亭”,亭柱一副板联写到:“此处何妨小坐,大观还在后头。”道出了秀山寺的神秘。亭边有一石碑,刻“秀山”二字,为石屏名书家涂应恒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题。沿上山盘石小路而上,可谓曲径通幽,经古柏林,上青石台阶就到山门。山门上“秀山”二字飘逸潇洒,秀字象一个秀丽妩媚的姑娘在舞蹈,山字俨然就是一座挺拔俊俏的山峰。从古至今,凡是见过秀山二字的人,都对其书法艺术之高超赞不绝口。进山门,迎面就塑有弥勒佛像,所题对联非常有意思,上联是:“忠于国家,爱于人民,这等志士见神不拜又何妨;谋人财物,淫人妻女,那些恶徒纵来烧香也无益。”在大佛面前,是忠是奸、是正是邪,自有结果,劝导世人要有忠爱之心,不行奸恶之事。
弥勒佛的背后,有一位威武的韦驮塑像,造型非常精细,是一位绝世美男,在滇南各地寺庙中堪称第一。韦驮和哼、哈二将以及四大天王是寺庙里的护法神将,神态严肃、威风凛凛。
从左侧门进去是十王殿,右侧门进去是子孙殿,一边是探求生命归宿之地,一边是寻求生命延续妙斋。宇宙万物,生生不息,让人们想通一个道理,就是快乐人生。
中殿的这个院子里有桂花、香柏、白梅、罗汉杉等六百余年的古树。
中殿门头上挂“三满多”横匾一块,是云南唯一的清末经济特元袁嘉谷先生所书。
进中殿的院子,左右皆有耳房,过去是方丈、僧人的住所。中殿东西两面墙壁上,有得道高僧梦佛和尚书写的“龙、虎”两个大字,字体雄浑有力。“风、云”二字由清代石屏籍名士朱光所书,功力就略显不足。东边板壁上面有梦佛和尚书写的“康熙皇帝游江南金山寺题诗”一首。清代二次翰林张汉撰题的一副板对“几两屐入数重山闻僧讲道,尺五天开方丈地待我吟诗”。悬挂于正中梁柱,记载了得道高僧住持秀山寺的盛况。右边耳房檐柱挂一板联:“西南诸峰此独秀,东北一览小众山。”为临安府人王垂书先生游寺后所题写,是对秀山美景的留恋。左边耳房旁题有:“四川总督部堂蒋劝民惜钱歌”一首,把钱的好处和坏处说得头头是道,寓意颇深,大家可以仔细研究一番。
正面是大雄宝殿,气宇不凡,雄伟壮观。“大雄宝殿”四个大字雄健大气,为清代云南大书家涂卓所书。大殿外梁柱挂有嘉谷题写的板联一副:“游世界三千,只爱此空山风月,古寺烟霞,听澈梵钟声声入耳;览营盘十二,问谁将绿雨桑麻,黄云稼穑,写来诗卷字字关心”,深情赞美了秀山寺及宝秀十二营的亮丽景色。
从大殿东西耳可直通中殿楼,中殿楼上供奉有“佛、道、儒”创始者神像。三教合一供奉,实属少见。
秀山寺千百年来几经兴衰,至今仍香火旺盛,游人众多,并且有很深文化内涵,被誉为滇南佛教圣地。
从大殿西边通道出去,可以看到掩映于绿树丛中,伟挺耸拔、宏阔壮丽的“凌云阁”。1923年由石屏人陈钧鹤亭倡建,次年完工。阁内有陈鹤亭瓷像一个。
凌云阁为三重檐多角形两楼一底阁楼建筑,飞檐凌空,气势壮观。题有“白云深处”、“气象万千”、“凌云阁”等匾额和多副对联,有云南名家赵蕃和陈荣昌等人的手迹。阁下有莲池倒影,池前有竹林千竿,周围有古木荫蔽。登楼可览九冲十二营盘,烟村绿野,山色湖光尽收眼底。可听风铃叮当,蝉鸣鸟啼,令人心旷神怡
石屏真觉寺-景点
真觉寺明朝末年更名为秀山寺,其建筑群落古相,环境清幽,是不可多得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游览胜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滇南云贵高原,境内有石灰岩山地、高原、谷地、坝区、丘陵等地貌形态,海拔落差大,地形极为复杂,区内降水丰沛,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气候湿润,多季风,主要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由于北回归线横穿州内,所以,州内气温、湿度自北向南,均随纬度递减而升高,表现为湿热的特点。红河州的雨季多集中在5-10月, 11月下旬至次年的1、2月为霜期。因此,出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应避开雨热同期的夏秋,以光照温和,雨量较少的3-4月、9-11月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