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将衣钵传给慧能,“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慧能本是广州一位卢姓人家的孩子。当他听到弘忍大师在湖北黄梅弘法时,就投到弘忍门下,一番应对,深得弘忍的赞许。
为了进一步磨炼他,弘忍让他去碓房舂米。慧能依言在碓房劳作,由于身子轻,就在腰间系了块石头踏碓。
过了若干日子,弘忍知道自己选择继承者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便召集门下七百名弟子,严肃地说道:“正法难传,不要只是把我的话作为你们修行的准则,你们应按照个人的体验作一首偈子,谁的偈子与正法相契合,我就将衣钵传付给谁。”
弘忍的大弟子神秀知识广博,通晓佛教内外的学问,为其他弟子所推崇。众弟子议论道:“五祖求偈传法,非神秀师兄莫属,我们都可以免作了。”
神秀听此赞誉,暗自高兴,仔细琢磨,作了首偈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作成之后,便书写在墙壁上,众人一见,纷纷叫好。
弘忍听到众人围观叫好之声,读了之后,知道是神秀所作,赞叹地对众门人说:“你们按照此偈所说的去修行,必能有所成就。”然后叫众弟子念诵此偈。
这天晚上,神秀来到弘忍的房里,弘忍说:“你的这首偈子写得不错,但还不够透彻,下去再作一首吧。”神秀听了,精神紧张,怎么也作不出来了。
神秀的这首偈子,把坚持不间断修行的原因,以及结果充分表现了出来,体现了北宗禅法渐修的特色。由于弘忍见偈后未加印可,神秀遂未能得到弘忍的衣钵。
当众人喧传神秀偈子的时候,慧能正在碓房舂米。他听到外面有议论声,就问是怎么回事?有人告诉他:
“弘忍大师准备传付衣钵,让弟子们各作一偈以表达对禅的体验,谁的体验最深,就将正法传给谁。神秀上座作了一偈,弘忍大师对此偈很赞赏,大家现在都在传诵,看来衣钵肯定是要传给他了。”接着把神秀的偈子朗诵了一遍。
慧能沉默了一会儿,说:“神秀上座的这首偈子写得不错,可惜还没有能够见性。”
那僧听了,不相信地摇了摇头,说:“你一个舂米汉能知道些 什么!”
这天晚上,慧能也作了一首偈子,请一位居士写在神秀偈的 后面: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二天,众人发现神秀上座的偈旁又多了一偈,诵读之余,纷纷赞不绝口。
弘忍闻讯赶来,看了之后,却说:“这是谁写的?”然后,脱下草鞋将偈语擦去,背着手走回方丈室中去了。
慧能这首偈子说,既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它们都是空的,什么东西都没有,又哪来的尘埃?既无尘埃,又怎用得着拂拭?
这首偈与神秀的那首针锋相对,比神秀的偈子更能体现禅的精神。它直指人心,认为人的本心便是一切,它是天生清净的,谈不上有什么尘埃,只要见到了这个本心,便能顿悟成佛。时时勤拂拭的功夫,如同画蛇添足,纯属多余。
这天夜里,慧能忽然接到师父的密令,赶到方丈室去见他。
来到方丈室,弘忍用袈裟遮住窗口的灯光,免得外边的人看到。他先是为慧能讲授了《金刚经》的精华,然后对他说:
“诸佛出世是为了使众生开悟成佛这件大事,因此往往随机缘的大小、根性的深浅而加以引导,也就是说有十地修习、三乘解脱、顿悟成佛等佛法要旨,这些都是佛教修行的途径。”
“我佛以心传心,心心相印,将大法传付给迦叶,再经迦叶辗转传授,遂有四天二十八祖。第二十八祖达摩大师来到中国,将正法传给慧可大师,然后代代相传到我。今天我将佛钵和袈裟再传给你,你要好好地珍惜爱护,切记不可断绝法统。
“你现在听我说一偈:’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
慧能跪拜在地,恭敬地接受了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