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最后一世:烦恼是因为遗漏?

时间:2023-08-25

佛陀最后一世:烦恼是因为遗漏?

乔答摩悉达多舍弃王子的权势和享受,自剃须发出家修行成佛,号释迦牟尼之后,基本上都和大多数当时出家的修行人一样,到处行走,随缘讲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一固定的居所和经堂。

但是,来追随他学习的弟子越来越多,整天那么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地四处游荡乞食,就显得不方便了。

恰好,有一个商人须达多(又名给孤独),非常仰慕佛的证悟和操守,当他亲眼看到这么一大群修行人的现况之后,就发愿要给佛以及这些弟子们一个相对固定的住所,以便让大众更好地听佛讲法。

须达多经过四处的打探和勘查,终于发现波斯匿王所在的室罗筏城(又名舍卫城),有一处非常好的园林,就打算购买。

可是谁知道,这个园林是波斯匿王王子祗陀的,这个王子要求须达多用黄金铺地,用这么多的黄金作为购买园林的价格,王子以为在这样的看似非常苛刻的条件下,是不会有人出手购买的。

佛陀最后一世:烦恼是因为遗漏?

可是这个须达多可是铁了心了,他还真的拉来了许多的黄金来铺地,这下子让王子也非常惊讶和好奇。

当王子了解到,原来须达多花这么大的代价购买这个园林,并不是自己享乐使用,而是打算供养给释迦牟尼佛,以便佛和弟子们能够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讲经和修行的地方,一下子震惊了。

他当下决定,连同园中的花草树木作为自己的供养,一起配合须达多对佛进行供养,并且还重修了园林的围墙和大门,须达多则在园林中修建了精舍。

从此之后,佛陀和随行弟子们就常常以这个祗桓精舍(又名祗树给孤独园、祗园)为基地,进行着弘法利生的事业。

日常伴随佛陀左右的,有一千二百五十五大比丘,这里面包括佛最初成佛后所度的桥陈如等五人、接着度化的三迦叶兄弟连同徒众一千人、接着度化的舍利弗、目犍连连同徒众各一百人。

这些人出家苦修外道,一直都没有什么成果,但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给他们一讲法,他们当下就证得了阿罗汉果位。

为了报答佛度化的恩德,他们就一直跟随在佛的身边,协助佛进行度化众生的工作。所以大家可以经常在经典中见到,“千二百五十人俱”这样的说法。他们这些人,都是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大成就者,都已经属于没有世间诸漏之人。

佛陀最后一世:烦恼是因为遗漏?

所谓的无漏,也就是没有烦恼的意思。

为什么把烦恼称作是漏呢?因为我们所有的烦恼,全部来源于眼耳鼻舌身意,我们时时刻刻都被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根门所影响,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都因为这些根门而关注在外面。

被色声香味触法所左右,让我们欢喜,令我们忧愁,这些都是烦恼,可是我们却从来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就好像我们身心全部都是精华,只是在我们并不知道的情况下,随时随地从这些根门漏洞不停地漏失一样。

因此,要想没有烦恼,要想彻底拥有自家的精华珍宝,不要有丝毫的漏失,就首先必须明白这些根门漏洞,要回光返照内在的身心真谛。但是这绝对不是要大家放弃所欲的见闻觉知,变得和土木顽石一般。

好笑的是,有些人不知道为什么,把无漏,说成是不漏失精液,说男精和女精,是人体最重要的精华,如果漏精了,就是漏失了精华。因此就整天进行各种身体、气脉、性功能的锻炼。

更为好笑的是,这样的说法,还真有一大群人跟随。

如果说无漏就真的是不漏失丝毫的精液,那是不是把每一个人都结扎了,大家就都可以轻松成就阿罗汉果了?!真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太危险了!

佛陀最后一世:烦恼是因为遗漏?

RECENT POSTS

为什么不能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

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罪过之极。光若作一方主人,当必到处声明此事之过。俾有信心者,唯得其益,不受其损也。 譬如子孙,以祖父之名,书之于布,以作拜祖父时垫地之用,及坐地时,恐污衣服,用...
2025-05-20
为什么不能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

关于诵经的注意事项,学会了再读功德无量!

读经,是忏悔业障的方法之一,能够消除罪业、增长福德,让我们的身心越来越清净,然后开智慧。 读经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读经典的动机。 我们学习佛法,是要把自己当患者想,佛...
2025-05-20
关于诵经的注意事项,学会了再读功德无量!

告诉你,拜佛误区有哪些!

一、凡事靠自己,万事不求人 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别人。任何事情,不靠自己去做,就没有做成的可能。 生活只能由自己掌控和承担,即便是佛,也无法代替世人去任何事。 佛可能会...
2025-05-20
告诉你,拜佛误区有哪些!

人这一生,总有人渡你

人生在世,没有无缘无故的遇见,每一个出现在你生中的人,都是有原因的。 人这一生,总有人渡你! 有人渡你,给你的是温暖和力量;有人渡你,给你的是鞭挞和坚强。甭管别人怎么对你,全都是在...
2025-05-20
人这一生,总有人渡你

念佛之人的“三不可”, 你知道几条?

凡修持经文,持念咒语,虔诚礼拜,真诚忏悔,以及伸出援手救灾,慷慨解囊济贫,此等诸般慈善功德,均应心怀向往,期求往生西方净土。 万不可贪图来世的人间福报,一旦心生此念,便与往生西方的...
2025-05-20

佛家智慧:鬼魂敬畏的3种人,你有这种特质吗?

自古以来,关于鬼魂与人之间的故事不绝于耳。在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中,《地藏菩萨本愿经》《盂兰盆经》等经文都曾提及人与鬼神的微妙关系。佛家常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人鬼虽处...
2025-05-18
佛家智慧:鬼魂敬畏的3种人,你有这种特质吗?

亲人托梦的6种含义,你了解多少?

人世间,生死别离是最难以承受之痛。当至亲的人离开人世,留下的不仅是无尽的思念,有时还有梦中相见的奇特体验。古往今来,亲人托梦一直是一个神秘而令人好奇的现象。佛经中记载,佛...
2025-05-18
亲人托梦的6种含义,你了解多少?

遭逢背叛,她向佛祖哭诉:如何走出阴霾?佛祖赐予她力量

人生在世,谁能不经历背叛与伤痛?古老经典《法句经》有言:"众生皆苦,唯有觉者能超脱。"当我们遭遇背叛,心灵受创,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往往让人难以自拔。 在佛陀住世时期,曾有一位女...
2025-05-18
遭逢背叛,她向佛祖哭诉:如何走出阴霾?佛祖赐予她力量

修行人结缘要三思!不当之举易损功德,5 个忠告发人深省

结缘,在佛门中是一个极为深刻的因缘法则。《法华经》云:"一切法从因缘生,一切法从因缘灭。"看似简单的结缘之举,实则暗藏无量因果。修行人在日常与人结缘时,若不懂得其中奥妙,看似...
2025-05-18
修行人结缘要三思!不当之举易损功德,5 个忠告发人深省

别再傻傻打坐了!慧能大师亲授:一个故事,让你直指开悟核心!

提到禅宗,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打坐。寺院里僧人盘腿静坐,面壁冥想的画面,成了世人眼中修行的标准模式。 《坛经》中记载,六祖慧能大师曾言:"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这...
2025-05-18
别再傻傻打坐了!慧能大师亲授:一个故事,让你直指开悟核心!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