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最后一世:僧众的六大首座
佛陀的诸弟子,那些大比丘,作为大阿罗汉,已经没有了烦恼,但是他们并不是自了汉,并不是自己成就就算完了,而是要帮助佛进行救度更多众生的事业。
如此广大的发心,已经属于真正的佛子,真正的大菩萨的心境了。
而且他们还通过严格守持佛所教授的戒律,通过行、住、坐、卧等各方面的行为,来展现佛所教导的修行的真谛,成为当时各种不同的出家团体中最为庄严的一群,最有行为举止威仪的一群。
他们都能够严格按照佛所嘱托的教授,精进修行,引领他人,自利利他。
在这些大比丘阿罗汉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能够统领大众的,就是舍利弗、目犍连、拘晞罗、富楼那、须菩提、优波尼沙陀这几个。
舍利弗,又称舍利子,其母亲因为眼睛黑白分明、转动灵活、犹如秋鹭之眼而被称为“舍利”,舍利子,则是因母而得名。
舍利子甚至还在母胎之中的时候,就已经能通过母亲之口,展现出不可思议的辩才。
在舍利子还没有皈依佛门之前,一直在修行外道,后来他的外道师傅死去之后,他就带领着很多的徒众,苦苦修行,但是始终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
后来在见到佛弟子马胜比丘充满威仪安详地样子,就上前询问马胜比丘跟谁学法?都学些什么法?马胜比丘就给舍利子讲了非常著名的因缘偈:“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做如是说”,令舍利子非常信服。
因此,他就率领徒众皈依了释迦牟尼佛,见佛之后,一听佛讲法,立刻就证果了。
舍利子是释迦牟尼佛出家弟子中智慧第一之人,我们大家所非常熟悉的《心经》中,就有以舍利子为对机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等究竟的佛理阐述。
目犍连,又称大目犍连,目连,大采菽氏,上古有仙人采豆而食,后来母犍连母亲家族就以此为姓,而目犍连也是从母得名。
目犍连和舍利子一样,都是一直修行外道法门的,但是一直感觉心中无法安乐,他曾经和舍利子有一个约定:双方不论谁,只要发现有好的导师,一定要通知对方。
当舍利子告诉目犍连,自己已经皈依释迦牟尼佛之后,目犍连也率领自己的徒众一起皈依了释迦牟尼佛。并且后来成为了释迦牟尼佛出家弟子中,神通第一之人。
目犍连能够遍游十方世界,但是他却救不了堕入地狱的母亲,后来在释迦牟尼佛的指点之下,才利益了母亲。因此才有了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俗称鬼节)的佛教节日,也有了《目连救母》的戏曲曲目。
拘晞罗,是舍利子的舅舅,平时和姐姐,也就是舍利子的母亲辩论的时候,从来没有失利过。
可是在姐姐怀孕之后,却从来没有辩论赢过,拘晞罗就认为这是姐姐胎中的孩子,经过大人之口表现出的辩才智慧,在母胎里就已经这样了,出生后还了得!就决定南下南天竺进修外道的十八种经论。
别人嘲笑说: “很多人无数生都不能学完那些经论,你怎么能在一生的时间里学完呢?”
拘晞罗就苦下决心,不眠不休,精进求学,就连修剪指甲的时间都挤不出来,最后爪甲极长,被人们称作长爪梵志。
终于学成归来之后,却发现外甥舍利子皈依了释迦牟尼佛,就很不服气地找佛辩论,可是当佛令他立出一个辩题的时候,三下两下就把他辩得哑口无言,因此他也就皈依佛了。后来拘晞罗也成为释迦牟尼佛出家弟子中辩才第一之人。
富楼那,是从父而得名,意思是满,父亲在向天神祈祷求子的时候,正值江水满溢,而且母亲也是梦到装满了各种珍宝的宝器后怀得孕,因此仍旧以满为名。
富楼那是释迦牟尼佛出家弟子中说法第一之人。
须菩提,又名空生、善现,传说在他出生的时候,全家所有的器皿全部都空空如也,过了几天,又都满满当当。
请占卜者观察后,占卜者说,这是非常吉祥的事情,家中所有器皿皆空而生,表示此子未来空成就,应当起名叫做空生。须菩提,是释迦牟尼佛出家弟子中解空第一之人。也是《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了义空的对机者。
优波尼沙陀,是近少、微细的意思,是观察思维尘性直至最极微细层次,从而真正明了“色性就是空,空色本无二”的道理而悟道的,从而被佛印证后赐的这个名字。
除了这些大比丘,作为出家僧众的首座之外,当然还有三迦叶等大弟子,但是因为篇幅缘故,只说这几个上首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