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最后一世:文殊是弟子中的上首者,有什么含义?

时间:2023-08-27

佛陀最后一世:文殊是弟子中的上首者,有什么含义?

佛陀和诸弟子,平常都在其他地方乞食、经行、修行,只是到了佛所制的结夏安居的时候,才聚集到一起。

一来,是因为夏天三月之内,虫蚁最为活跃,如果继续经行乞食的话,会增加杀生害命的机会,结夏安居不出门,则能大大减少对虫蚁的伤害。

二来,在一段时间内大家聚集在一起,还可以通过相互探讨佛理,而对各自的思悟进行检验和锤炼,相互督促和进步。

三来,可以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不符合正法的行为举止和内在思想进行检讨,从而加强修行的正确性,维护僧团的整体形象。

大家都因为到了结夏安居的时间,而聚集到祗园,都希望能够在这段时间里,经过佛的讲法和大众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在修学上更进一步。都希望能够解决心中的疑惑,并且听到佛所讲授的更加深奥的密意。

如大众所愿,在这个结夏安居的过程中,释迦牟尼佛在大众中,开讲了非常清净玄奥的正法,每个人都解决了自己心中的疑惑,结夏安居的大众都非常欢喜赞叹。

佛陀最后一世:文殊是弟子中的上首者,有什么含义?

佛的法音,和雅悦耳,犹如迦陵伽鸟的仙音,遍布十方。

迦陵伽鸟,是雪山的一种仙鸟,还在卵中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发出鸣叫的声音,等到破壳而出之后,叫声更加悠扬悦耳,比天人美妙的声音更加每秒,其他鸟的声音就更加难以相提并论了。

佛的法音,也是出类拔萃,无人能及,因此用此仙鸟的鸣叫之声来形容。

文殊,又称为曼殊室利,是妙吉祥的意思,表示遍证一切佛的功德,并且法音柔和悦耳之义。代表智慧,和代表行理的普贤菩萨为佛的菩萨弟子中最为上首者。

甚至佛还说:文殊乃诸佛之母,诸佛之师。

就连释迦牟尼佛自己以前也是文殊的弟子,现在文殊示现为释迦牟尼的弟子,而帮助佛教化众生。

文殊菩萨的道场,就在山西的五台山,据说有缘者现在去往五台山朝拜的话,还可以见到文殊菩萨呢!不过也许是个老头,也许是个孩童,也许是证得虹身的贝玛拉米扎,菩萨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时,又有几个人能够认识的呢?!

佛陀最后一世:文殊是弟子中的上首者,有什么含义?

文殊菩萨是一切佛的随学弟子中的上首,真正的含义其实也就是说,学佛的人,应当具有智慧,智慧能够出生一切佛的功德,智慧能够破除一切魔障,智慧才是学佛者所应追求的终极目标。

如果没有了真正的智慧,就算能够足蹈虚空、口出莲花、入火不焚、入水不溺,也都是邪门歪道,都不是正理。

但是现在有很多人,学佛的目的都是追求奇异,如果有特殊感应,特殊体会,就非常开心;反而平平淡淡的日子,却没有一个佛学的人愿意过了,甚至有意识地不过日子了,还美名其曰发出离心。真是诚可怜者!

有些人因为没有智慧,学佛越学越苦恼,越学越迷糊。烧香应当烧几根,看香烟的形状来判断最近的福祸吉凶,磕头的姿势应当怎么,买了笼养的鸟儿放到山林中,等等。

天天把佛字挂在嘴上,整天要做这个佛事那个佛事,闹得周围所有的人都感觉这个人越来越神经兮兮,怎么看都已经不正常了。

佛陀最后一世:文殊是弟子中的上首者,有什么含义?

RECENT POSTS

为什么不能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

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罪过之极。光若作一方主人,当必到处声明此事之过。俾有信心者,唯得其益,不受其损也。 譬如子孙,以祖父之名,书之于布,以作拜祖父时垫地之用,及坐地时,恐污衣服,用...
2025-05-20
为什么不能以菩萨名号作拜垫用?

关于诵经的注意事项,学会了再读功德无量!

读经,是忏悔业障的方法之一,能够消除罪业、增长福德,让我们的身心越来越清净,然后开智慧。 读经之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读经典的动机。 我们学习佛法,是要把自己当患者想,佛...
2025-05-20
关于诵经的注意事项,学会了再读功德无量!

告诉你,拜佛误区有哪些!

一、凡事靠自己,万事不求人 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别人。任何事情,不靠自己去做,就没有做成的可能。 生活只能由自己掌控和承担,即便是佛,也无法代替世人去任何事。 佛可能会...
2025-05-20
告诉你,拜佛误区有哪些!

人这一生,总有人渡你

人生在世,没有无缘无故的遇见,每一个出现在你生中的人,都是有原因的。 人这一生,总有人渡你! 有人渡你,给你的是温暖和力量;有人渡你,给你的是鞭挞和坚强。甭管别人怎么对你,全都是在...
2025-05-20
人这一生,总有人渡你

念佛之人的“三不可”, 你知道几条?

凡修持经文,持念咒语,虔诚礼拜,真诚忏悔,以及伸出援手救灾,慷慨解囊济贫,此等诸般慈善功德,均应心怀向往,期求往生西方净土。 万不可贪图来世的人间福报,一旦心生此念,便与往生西方的...
2025-05-20

佛家智慧:鬼魂敬畏的3种人,你有这种特质吗?

自古以来,关于鬼魂与人之间的故事不绝于耳。在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中,《地藏菩萨本愿经》《盂兰盆经》等经文都曾提及人与鬼神的微妙关系。佛家常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人鬼虽处...
2025-05-18
佛家智慧:鬼魂敬畏的3种人,你有这种特质吗?

亲人托梦的6种含义,你了解多少?

人世间,生死别离是最难以承受之痛。当至亲的人离开人世,留下的不仅是无尽的思念,有时还有梦中相见的奇特体验。古往今来,亲人托梦一直是一个神秘而令人好奇的现象。佛经中记载,佛...
2025-05-18
亲人托梦的6种含义,你了解多少?

遭逢背叛,她向佛祖哭诉:如何走出阴霾?佛祖赐予她力量

人生在世,谁能不经历背叛与伤痛?古老经典《法句经》有言:"众生皆苦,唯有觉者能超脱。"当我们遭遇背叛,心灵受创,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往往让人难以自拔。 在佛陀住世时期,曾有一位女...
2025-05-18
遭逢背叛,她向佛祖哭诉:如何走出阴霾?佛祖赐予她力量

修行人结缘要三思!不当之举易损功德,5 个忠告发人深省

结缘,在佛门中是一个极为深刻的因缘法则。《法华经》云:"一切法从因缘生,一切法从因缘灭。"看似简单的结缘之举,实则暗藏无量因果。修行人在日常与人结缘时,若不懂得其中奥妙,看似...
2025-05-18
修行人结缘要三思!不当之举易损功德,5 个忠告发人深省

别再傻傻打坐了!慧能大师亲授:一个故事,让你直指开悟核心!

提到禅宗,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打坐。寺院里僧人盘腿静坐,面壁冥想的画面,成了世人眼中修行的标准模式。 《坛经》中记载,六祖慧能大师曾言:"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这...
2025-05-18
别再傻傻打坐了!慧能大师亲授:一个故事,让你直指开悟核心!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