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楞严经:阿难终于想起来了一个场景
阿难经过佛的又一次否定之后,终于想起来了一个场景。
他说:“没错没错!我想起来了!当初我曾经听佛对大目犍连、须菩提、富楼那和舍利弗等四大弟子讲法,讲的就是这个明明了了善于分别的心性,既不在内,也不在外,更不在中间,不存在于任何一个地方。”
如此听来,阿难好像真的明白了,可是他紧接着后面一句话,又露出了马脚。
阿难接着对佛说:“因为佛说不在内为中间,根本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存在,因此我就想啊:这个毫不沾染一切事物的毫无执着者,就是我的心。”
佛对阿难说:“阿难,你刚才说能够明明了了分别的心,并不存在于任何一个地方,因此你说不执着于一切事物,就是你的心,那我来问你,我们所处的这个世间,包括虚空在内,所有一切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还有那些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应该就是一切了吧?”
“那么,你说的不执着于一切的心,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呢?”
“如果不存在,那就和常人所说的乌龟身上的毛,兔子头上的犄角一样,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那还怎么说是不执着的心呢?”
“如果说有一个不执着的心存在的话,那就是真实存在一个不执着的事物了,这个事物如果没有具体的形象,那就和没有一样了;如果它有一个具体形象,那又何谈不执着呢?因此阿难,你所说的不执着于一切,就是所谓的心,更加不正确。”
这时,作为佛的堂弟,差点儿犯了戒,以为自己会被开大会批评的阿难,七处征心,已经黔驴技穷了,不管是自己思维,还是引用佛语,所说出来的答案,全部被佛否定掉。心中惶惶然,不知道该怎么办。
阿难从众人中站了起来,袒露着右边肩膀,用右膝跪在地上,双手合掌于胸前。所有的这些动作,都是印度当时传统上的最高礼节,同时袒露右边肩膀还有肩负佛的事业重担的意思在里面。
阿难恭恭敬敬地对佛说:“佛啊,我是你最小的兄弟,虽然当初在佛的慈悲关爱下,出家成了修行的沙门,只是一直以为自己和佛的关系比任何人都亲近,就产生了骄慢心,以及会有佛来照看着我的侥幸心理。”
“所以一直以来,都是过分地注重了广博的听闻,但是却没有能够用自己所听闻道的法理,就连大梵天的幻术咒语都能够把握控制。被围困在摩登伽女的家中,差一点就违反了戒律,全凭佛派文殊菩萨把我救了回来。”
“所有这一切,全部都是因为我不明白真正的道理所造成的。我现在郑重地请求佛,大慈大悲,把真正的奢摩他法门传授给我吧!”
所谓的奢摩他,就是止、不动、寂静的意思。
《涅盘经》中说:“奢摩他,名为能灭,能灭一切烦恼结故;又名能调,能调诸根恶不善法故。又曰寂静,能令三业成寂静故。又曰远离,能令众生离五欲故。又曰能清,能清贪欲嗔恚愚痴三浊法故。以是义故,故名定相。”
所以,阿难此时恳请佛传授的,其实就是能够熄灭一切烦恼,能够真正成佛的法门。
阿难这个时候,应当算是很真诚地希望能够用佛将要开始的正法,真正地去进行实践。这本来是很好的愿心,值得赞叹和随喜。
阿难在对佛表达完自己的请求后,五体投地,恭敬礼拜。然后退回自己的座位,和所有在场的众人一起,准备聆听佛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