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法显的故事:火葬一直持续到日落时分
(接上文)
法显看到国王把花洒在棺柩上,礼拜一番,退在一旁。
四个僧人抬起植柩,走上台阶,将棺柩安放在蒙著白布的薪台中间,然后又有僧人走上台阶,将酥油灌入植柩,灌遍垫座薪台。
白眉高僧手举火种,走向薪台。只听得梵乐齐奏,诵经声响,火种被抛上了薪台,顷刻之间,大火冲天。
四周的僧人各怀敬心,脱下上衣,遥掷火中。另有僧人将伞盖、素绘、羽仪等用具全部抛入火中,以助焚烧。
火葬一直持续到日落时分。法显见白眉高僧带领僧众回寺,自知求经律无望,便也加快脚步,赶回城北无畏山寺院。
度日如白驹过隙,转眼岁末已过。师子国四季如春,无法让人产生天寒将尽新春即到之感。
这一天,法显再赴南寺,他想去问一问寺里的高僧,有无经律可求,如果寺中没有经律,法显就打算寻找商船离开师子国了。
法显来到南寺,请知客僧通报住持,说有汉地僧人求见。未曾料到,知客僧进去了不多久,就回了出来,说住持今早刚出门,去了天竺,何时能归,并不知晓。
知客僧见法显面露失望之色,便说道:“汉地法师,住持不在,首座却在,若有要事,也可以与首座商量。”
首座列四大班首的首位,住持不在寺时,重大的事情都要向首座禀报,首座有权处理各种事务。
法显一听知客僧如此说,便向知客僧施礼道:“须讲再次通禀,说有汉地游僧法显拜见首座。”
不久,知客僧出来对法显说:“法显法师,首座在后殿等候。”说完,便在前面引路,把法显带到后殿。
法显见到首座,便合掌施礼道:“东土汉地僧人法显拜见首座。”
首座是一个年逾六十的高僧,见法显礼数周全,忙不迭地回礼道:“法显法师,不必客气。不知法师从东土汉地来南寺有何事相求?住持出门去了,有事也可以和我说。”
法显就把自己和几个同学走沙漠,过葱岭,翻雪山,涉江河的事大概地告诉了首座。
首座听了法显的经历,心中很钦佩法显,但法显向他提出求经律的要求,首座却一时难以应承。他以实话告诉法显,南寺中有梵文经律多部,只是这些经律,是前几代的住持去天竺诸国抄来的,住持十分宝爱,绝不肯轻易给人的。所以,法显的要求首座无法答应。
法显出了寺门,心中感到万分遗憾,但也真是无奈,住持出门去了,不知何时能返回。
法显又想到,既然南寺有经律,就是再在师子国住上几年也不后悔。住持不回国,法显就不返乡!
法显想到这里,决心已定,就感到舒畅不少。他抬起头来,注意到门外有一棵大树,长得茂盛,荫蔽寺门。法显正要细看这棵万年树时,忽然发现,这是一棵贝多树。
树高二十丈,朝东南方向倾斜,有一根三四人合抱的树干支撑着倾斜的贝多树。奇怪的是,贝多树的根穿过撑柱,直接入地生根。
树根旁有人燃香礼拜,法显走近一看,是一个老妇人。
法显道:“女施主,为什么在这里燃香礼拜?”
老妇人道:“你这位外方僧人,可知道菩提树?就是佛得道的那个地方,有这样的树。师子国曾有一个国王,他派人去那个地方取来了种子,一种便活,活了便长。它有灵性,它佑护佛,也会佑护我的。”
这一棵贝多树,比佛得道处的那一棵高大得多,感觉上也苍老的多,但它却是儿子辈。
法显想到了在王舍旧城、灵鹫山和菩提场的那几天,想到了求诃和求恕,最后想到了道整,他留在了巴连弗邑,不知近况可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南寺住持却没有回来。转眼已近三月中,无畏山寺院已忙着打扫佛堂,准备迎接佛齿的到来。
因罗告诉法显,他已替法显安排了一项要务,就是让法显随北寺僧众去城里迎接护送佛齿。法显自然是十分乐意的。
三月十五,法显随僧众来到城中佛齿精舍,取出佛齿,置于车中,车在前行,僧众跟随在后,边走边念诵佛经。
队伍的领头是一头大象,象背上骑着一人,穿着国王的衣服,但他不是国王,只是一个能歌善言之人。他骑着象,击着鼓,唱着歌。
路两旁挤满了僧俗四众,人们呼喊着,抛洒着鲜花。虔诚的信徒们跟在诵经的僧人身后,向北寺拥去。
鼓声一停,骑象人改唱为说,他大声呼道:
“菩萨苦行,不惜身命。抛妻弃子,四方求道。挑眼与人,割肉喂鸽,截头善施,不吝髓脑,种种苦行,为众生故。成佛在世,四十五年,说法教化,普济苍生。不安者安,未度者度,众生缘尽,乃入涅槃。涅槃以来,千四百年,世间眼灭,众生长悲。此后百日,佛齿当出。道俗殖福,共至无畏。”
骑象人说完,路人喧哗声又起。
佛齿进了无畏山寺院,寺院僧众已夹道排列,迎接佛齿。佛齿被送入无畏佛堂,佛堂里早已燃灯烧香,鲜花在案。
寺中高僧及护送僧人先入佛堂,向佛齿礼拜三番。
法显身在其中,随众参拜,总算了却一桩心愿。这心愿是,求佛陀祐护,法显早日东渡大海,携经归国。法显相信,这次礼拜后,会有应验。
法显在师子国一住就是两年,而南寺住持有没有返寺尚无消息。法显想,再走一遭,若求不到经律,那就是缘分不够,就该寻船东去了。
法显三赴城南摩诃毘诃罗寺院。
进了寺门,法显见僧众稀少,便问知客僧:“寺中发生了什么事?僧众去了那里?”
知客僧道:“都在后殿听诵经,日前来了一位天竺僧人,善诵诸经。”
法显来到后殿,果然见有一高僧坐在高台上诵经,于是法显也坐下听诵经。
天竺僧人语调舒缓起伏,极为动听。法显进来时,他正讲到那件神奇的佛钵。
“佛鉢本来在毘舍离国,现在在弗楼沙国犍陀罗城。此后五百年,当至西月氏国;再过七百年,当至于阗国;再过八百年,当至龟兹国;再过一千年,当至汉地;再过一千二百年,当至师子国,再过一千五百年,当回归天竺;到了中天竺,当上三十三天。”
“弥勒菩萨见而叹道:’释迦牟尼佛钵回来了。’然后与诸天神花香供养七日。七日毕,送佛钵至赡部洲,海龙王持去龙宫。到弥勒将得道时,佛钵又分而为四,还归毘那吒迦山上。弥勒成道后,四天王还当用此佛钵奉呈弥勒佛,但佛钵已归山,佛法渐灭。”
“佛法灭后,人寿渐短,直至只有五岁可活。到那时,大米酥油不复存在,人民极恶,手持刀仗,共相残杀。有福者逃避深山,恶人相杀尽绝。有福者出山,互相议道:’过去人寿极长,但作恶多端,尽行不义,使我们寿命缩短到只能活五年。现在,我们要共行诸善事,发慈悲心,修仁行义。’”
“有福者说了便做,于是人寿渐长,直到达八万岁。弥勒佛出世,初转法轮,先度释迦牟尼佛众,次度供养三宝者,三度与佛有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