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法显的故事:一位年迈的高僧,向身边的小和们讲述他的故事

时间:2024-03-06

高僧法显的故事:一位年迈的高僧,向身边的小和们讲述他的故事

(接上文)

日起月落,光阴迅速,法显入海已有一个多月了。

这一天生夜,天上看不见一颗星星,四周漆黑得伸手难见五指,海面上似乎十分平静,但人人都感到平静的海面下似乎有什么东西在不安地躁动著。从船主到商客,没有一个人不感到惊恐。

船帆早已降下,水手们在甲板上拉好了可以攀援的绳索,虽然已是深更牛夜,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安然睡下。

果然,风暴挟带著倾盆大雨,骤然地扑响大海深处这一艘孤独的航船。原来十分平静的大海,这时也突然地掀起了几十尺的巨浪,狂风把浪尖抱起,然后重重地砸响甲板,把甲板上可以移动的任何东西,统统捲入大海。

船上两百人已经面对著死神的威胁,他们遇到的是热带风暴,也叫做飓风。

法显坐在船舱里,双手把藏经律的藤箱紧紧抱在怀里,他向佛陀祈求,向观世音菩萨祈求,他祈求风暴赶快平息,他祈求船不要撞上礁石,他祈求天色马上放亮。

一船祈祷声、咒丽声、呻吟声、叹息声。

高僧法显的故事:一位年迈的高僧,向身边的小和们讲述他的故事

天终于亮了,风浪也小得多了,但天空上乌云如万马奔腾似地朝北涌去,天色阴沉得吓人。

众船客来到甲板上,有的向远方遥望,有的跪在地板上,拜了天又拜海。

有一个婆罗门商人,用手指著与法显一起上船的天竺僧人,大声说道:“就是因为载了这个比丘,害得我们遭此不幸,受此大苦。前面如果遇有小岛,我们就把他赶下船去,不可为他一人,使我们大家沉入海底!”

众婆罗门纷纷嚷道:“赶他下船!把他丢进海里去!”

法显转眼看那僧人,只见他早已吓得面如土色,两腿打抖。

法显走上前去,用身体护著天竺僧人,厉声说道:“他是比丘,我也是比丘,如果你们要赶他下船,那也应该把我也一块儿赶下船。如果不这样,你们就杀了我!你们胆敢抛他下海,到了汉地,我就到国王那里去控告你们,控告你们残害佛门弟子!”

“我可以告诉你们,汉地国王是崇信佛法、敬奉比丘的!你们谁敢乱动?”

法显一番义正辞严的喝斥,吓得婆罗门商人退缩回去。天竺僧人感激地拉著法显的手,法显感觉到他在颤抖。

风暴停息了。

高僧法显的故事:一位年迈的高僧,向身边的小和们讲述他的故事

连日阴云,不见日月,舵师错了航向,七十多天未见海岸。

这时,粮食和淡水即将告罄,船上人心惶惶,有人想要抢夺粮食和饮水。船主一见大势不好,便按人分水,每人二升,粮食每人三斤,乱势才慢慢平息下去。

船主见航向有误,不免也惶惶不安,他对船上众人说:“按平常航线,五十日可到广州,现在已过七十日,还不知何处是岸。如果我们继续前行,可能会越走越远。我想现在的航向虽有偏差,但不致于已经掉过船头,广州方向在西,我们把船头左转行驶,估计会到广州。我现在言之在先,任何人不得改变船前进的方向。”

船主说完后,船就改变了方向,朝左转航。

又过了十二天,人们已水尽粮绝,坐以待毙。这时,忽听舵师喊道:“前方有岸!前方有岸!”

饥饿疲乏的船客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向前方遥望。

前方有岸,海岸线很长很长,船上的人欢呼雀跃起来,全然忘了饥饿疲乏。

众人上了岸,看不到一个行人或农夫,只见庄稼地里长著玉蜀黍,青青翠翠的。案船客人疑惑,不知到了什么地方。

只有法显清楚,他们已踏上了汉地,因为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法显感到熟悉,如同见了旧友一般。

船主问法显道:“法师,这里是汉地不?”

法显道:“是汉地,只是不知在广州南,还是在广州北。”

船主道:“附近不见一人,怎么办?”

法显提议道:“这里有一条河,我们把大船后的小船拖来,然后入河去前面找人问问,或许能遇到人。”

高僧法显的故事:一位年迈的高僧,向身边的小和们讲述他的故事

船主让人摇来小船,几个船客主动跳入船中,去前面找人。

半天时间后,他们带回两个猎人。法显用汉语问道:“这里是何国何地?”

猎人怯生生地答道:“青州长广郡牢山南岸,统属晋家。”

法显让船主拿出银子给猎人,让猎人去报告长广郡的太守。

太守姓李名嶷,敬信佛法,听说有高僧携经律从海上归国,便立即派出官员随猎人到海边去迎接法显。

这一年是东晋义熙八年,公元四一二年。

众人和船主启航南下,去了扬州,法显则被接到长广郡治,随后又被青州刺史刘道怜邀往彭城。

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法显在彭城住了一冬一夏,他本想返归长安,但是他又担心藤箱中的经律在路上毁于意外,当时朝北难走,向南易行,法显便南下东晋都城建康。

建康即今江苏南京。

高僧法显的故事:一位年迈的高僧,向身边的小和们讲述他的故事

再说当时江南有一位高僧,法号慧远,他一生提倡译经,结交了不少译经高僧。

建康道场寺有一个外国禅师,叫佛驮跋陀罗,人称觉贤大师,他译笔非常好,是慧远大师的朋友。

慧远得知法显南下建康,便从庐山赶赴建康,亲迎法显入道场寺,促成法显与觉贤合作译经。

数年之后,他们译出了《大般泥洹经》、《摩诃僧祇律》、《綖经》、《杂阿毘曼心论》和《方等般泥洹经》,未能译出的经律有近百万言。

一天傍晚,夕阳反照道场寺,在一片暖色调的余晖中,有一位年迈的高僧,坐在石上,向围在他身边的小和们讲述他的故事:

“……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所以要乘危履险,不惜此身,是因为老僧志有所存,情有所钟啊。”

他就是法显大师。

完结。

高僧法显的故事:一位年迈的高僧,向身边的小和们讲述他的故事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