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法显的故事:一位年迈的高僧,向身边的小和们讲述他的故事
(接上文)
日起月落,光阴迅速,法显入海已有一个多月了。
这一天生夜,天上看不见一颗星星,四周漆黑得伸手难见五指,海面上似乎十分平静,但人人都感到平静的海面下似乎有什么东西在不安地躁动著。从船主到商客,没有一个人不感到惊恐。
船帆早已降下,水手们在甲板上拉好了可以攀援的绳索,虽然已是深更牛夜,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安然睡下。
果然,风暴挟带著倾盆大雨,骤然地扑响大海深处这一艘孤独的航船。原来十分平静的大海,这时也突然地掀起了几十尺的巨浪,狂风把浪尖抱起,然后重重地砸响甲板,把甲板上可以移动的任何东西,统统捲入大海。
船上两百人已经面对著死神的威胁,他们遇到的是热带风暴,也叫做飓风。
法显坐在船舱里,双手把藏经律的藤箱紧紧抱在怀里,他向佛陀祈求,向观世音菩萨祈求,他祈求风暴赶快平息,他祈求船不要撞上礁石,他祈求天色马上放亮。
一船祈祷声、咒丽声、呻吟声、叹息声。
天终于亮了,风浪也小得多了,但天空上乌云如万马奔腾似地朝北涌去,天色阴沉得吓人。
众船客来到甲板上,有的向远方遥望,有的跪在地板上,拜了天又拜海。
有一个婆罗门商人,用手指著与法显一起上船的天竺僧人,大声说道:“就是因为载了这个比丘,害得我们遭此不幸,受此大苦。前面如果遇有小岛,我们就把他赶下船去,不可为他一人,使我们大家沉入海底!”
众婆罗门纷纷嚷道:“赶他下船!把他丢进海里去!”
法显转眼看那僧人,只见他早已吓得面如土色,两腿打抖。
法显走上前去,用身体护著天竺僧人,厉声说道:“他是比丘,我也是比丘,如果你们要赶他下船,那也应该把我也一块儿赶下船。如果不这样,你们就杀了我!你们胆敢抛他下海,到了汉地,我就到国王那里去控告你们,控告你们残害佛门弟子!”
“我可以告诉你们,汉地国王是崇信佛法、敬奉比丘的!你们谁敢乱动?”
法显一番义正辞严的喝斥,吓得婆罗门商人退缩回去。天竺僧人感激地拉著法显的手,法显感觉到他在颤抖。
风暴停息了。
连日阴云,不见日月,舵师错了航向,七十多天未见海岸。
这时,粮食和淡水即将告罄,船上人心惶惶,有人想要抢夺粮食和饮水。船主一见大势不好,便按人分水,每人二升,粮食每人三斤,乱势才慢慢平息下去。
船主见航向有误,不免也惶惶不安,他对船上众人说:“按平常航线,五十日可到广州,现在已过七十日,还不知何处是岸。如果我们继续前行,可能会越走越远。我想现在的航向虽有偏差,但不致于已经掉过船头,广州方向在西,我们把船头左转行驶,估计会到广州。我现在言之在先,任何人不得改变船前进的方向。”
船主说完后,船就改变了方向,朝左转航。
又过了十二天,人们已水尽粮绝,坐以待毙。这时,忽听舵师喊道:“前方有岸!前方有岸!”
饥饿疲乏的船客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向前方遥望。
前方有岸,海岸线很长很长,船上的人欢呼雀跃起来,全然忘了饥饿疲乏。
众人上了岸,看不到一个行人或农夫,只见庄稼地里长著玉蜀黍,青青翠翠的。案船客人疑惑,不知到了什么地方。
只有法显清楚,他们已踏上了汉地,因为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法显感到熟悉,如同见了旧友一般。
船主问法显道:“法师,这里是汉地不?”
法显道:“是汉地,只是不知在广州南,还是在广州北。”
船主道:“附近不见一人,怎么办?”
法显提议道:“这里有一条河,我们把大船后的小船拖来,然后入河去前面找人问问,或许能遇到人。”
船主让人摇来小船,几个船客主动跳入船中,去前面找人。
半天时间后,他们带回两个猎人。法显用汉语问道:“这里是何国何地?”
猎人怯生生地答道:“青州长广郡牢山南岸,统属晋家。”
法显让船主拿出银子给猎人,让猎人去报告长广郡的太守。
太守姓李名嶷,敬信佛法,听说有高僧携经律从海上归国,便立即派出官员随猎人到海边去迎接法显。
这一年是东晋义熙八年,公元四一二年。
众人和船主启航南下,去了扬州,法显则被接到长广郡治,随后又被青州刺史刘道怜邀往彭城。
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法显在彭城住了一冬一夏,他本想返归长安,但是他又担心藤箱中的经律在路上毁于意外,当时朝北难走,向南易行,法显便南下东晋都城建康。
建康即今江苏南京。
再说当时江南有一位高僧,法号慧远,他一生提倡译经,结交了不少译经高僧。
建康道场寺有一个外国禅师,叫佛驮跋陀罗,人称觉贤大师,他译笔非常好,是慧远大师的朋友。
慧远得知法显南下建康,便从庐山赶赴建康,亲迎法显入道场寺,促成法显与觉贤合作译经。
数年之后,他们译出了《大般泥洹经》、《摩诃僧祇律》、《綖经》、《杂阿毘曼心论》和《方等般泥洹经》,未能译出的经律有近百万言。
一天傍晚,夕阳反照道场寺,在一片暖色调的余晖中,有一位年迈的高僧,坐在石上,向围在他身边的小和们讲述他的故事:
“……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所以要乘危履险,不惜此身,是因为老僧志有所存,情有所钟啊。”
他就是法显大师。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