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法显的故事:“寺里日前有一个罗汉圆寂了”
(接上文)
原来,在玉佛前的供桌上,赫然有一柄团扇,白网的,只有汉地才有的东西,如今确确实实地摆在法显的眼前。
在陌生的国度里,这柄白扇让法显感到熟悉、亲切,然而熟悉却让人思旧,亲切却让人鼻子发酸。
正当法显在悲伤之时,旁边有一老僧早已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慢慢地走上前来,将法显拉起来,然后走到边上坐下,说:“那白扇是昨天送来供养的。”
法显情绪渐渐稳定,说:“没什么,人老了,睹物思旧啊。昨天送扇子来的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是个商人,天竺来的。”
原来这柄白扇是展转来到此地的。
老人对老人还是很有话可说的,见法显默然不语,便自我介绍道:“老僧法号因罗,法腊六十有余,本地人氏。”
法显也介绍道:“客僧法显,法腊也六十有余,东方汉地人氏。为求戒律,远行天竺,离乡已十一年了。”
因罗道:“我寺戒律经本倒是没有,有的却是无价摩尼珠。若要求戒律,城南摩诃毘诃罗寺院或许有之。”
法显指着玉像掌中的珠子问道:“就是这颗宝珠吧?”
“不,这只是其中一颗。我寺有两事名闻国内,其一是珠宝胜过王宫,其二是供养佛齿须到无畏佛堂。”因罗说道。
法显惊道:“珠宝胜过王宫,那还了得!”
因罗笑道:“是啊,这些珠宝曾经招来祸患。有一次国王入寺库游观,见珠宝琳琅满目,王宫库藏不能比,于是就生了贪欲之念,想派人来夺取。过了三天,国王忽然有所悟,便来拜访寺僧,讲明了自己的邪念,然后向玉佛稽首悔罪。”
“此事之后,国王下令,寺里要立出规矩,第一,今后国王不许入库游观;第二,即使僧人,也得满四十法腊才能入库。法显法师远道而来,不知想不想去看看库里的珠宝?”
法显施礼谢道:“珠宝不看也没什么关系,不过我倒是想瞻仰朝拜佛齿,不知方便不方便?”
因罗道:“方便倒是方便,只是时间未到,无从瞻仰。城内有佛齿精舍,到每年三月十五,佛齿被请来无畏山寺,过了夏坐,即刻请回城内精舍。法显法师若能等到那时,自然可以供养朝拜的了。”
法显道:“因罗法师,我会等到那一天的。”
法显说完,便与因罗道别。因罗送到殿外,法显又转过身来问道:“因罗法师,寺外大塔缘何没有名称?”
因罗顺着法显的手势,看着那座四十丈的高塔,说:“说它无名,它倒有很多名称;说亡有名,它倒没有一个很确切很固定的名称。”
“佛来师子国时,为度化恶龙,做出神变。他一脚踏在此处,另一脚踏在苏摩那俱多峰上,两足相距一百里,所以,此塔叫神足塔。苏摩那俱多峰是师子国最高处,峰顶有佛足迹,长七尺余,峰顶也造了一塔,所以两塔又合称双足塔。”
“又有人说,此塔为师子国古代的一位国王所造,那国王叫杜多伽摩尼,所以这座大塔又叫杜多伽摩尼塔。到底应该叫什么,我也搞不清楚。幸好国内懂此两塔,再无第三塔,另一塔又在高山之巅,少有人去,人们单说塔,就是指这座塔。”
因罗讲得有条有理,法显内心感激,再次向因罗施礼,然后进城去了。
法显从因罗口中得知,摩诃毘诃罗寺院以富藏经律而名闻师子国,于是赶着前往摩诃毘、诃罗寺院。
师子国最著名的两座寺院,就是无畏山寺院和摩诃毘诃罗寺院。无畏山寺院在王城之北,摩诃毘诃罗寺院在王城之南,一北一南,遥遥相对,所以,当地人都以“北寺”、“南寺”相称。
法显穿城而过,走了七里路,来到南寺门外。
未到寺院,法显已听得梵钟阵阵作响,便觉得其中有异。撞钟不逢时,必有大变故。果然,当法显进入寺门后,只见寺里十分寂静,僧众稀少,有几个小沙弥在洒扫庭院。
法显迎着一个走近的小沙弥问道:“请问宝刹因何击钟?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小沙弥见法显是一个边地高僧,便恭敬有加地答道:“寺里日前有一个罗汉圆寂了。”
“罗汉?”法显心想不好,如果这个罗汉是摩诃毘诃罗寺院的住持的话,那么,现在来求经律就十分不妥当了。法显继续问道:“是寺里的那一位管事?”
“原先倒也不是在我们寺里的,几年前,他从天竺渡海来此。他戒行清净,寺里僧众都猜测他是罗汉,但他自己从来没有自夸过。圆寂之前,国王听说了,来看望他,问他有没有得道,他这才说已证得罗汉果。既然是罗汉,就要按罗汉法来葬他。”小沙弥把他所知道的都告诉了法显。
法显又问:“寺里的僧众现在是不是都去了葬地?“
“是啊。”
“葬地在什么地方?”
“出了寺门朝东面走,约四到五里路。长老如果要去,不怕找不到,人很多的,光我们南寺,就去了有三千来人。”小沙弥答道。
法显谢过小沙弥,出了寺门,向东而去。
路上,法显心想,今天来得既巧又不巧。
巧的是葬罗汉的场面自己从未见过,今天赶上了,可以长长见识;不巧的是今天这经律是肯定求不到了,也许连借的机会都不会有。
当法显赶到现场时,发现这里已经挤满了人。法显在人群的背后,既看不到里面的情景,也无法挤进去。
正当他左右徘徊寻路无门之时,从旁边走过来一个僧人,他问法显:“法师是来送罗汉的?”
“是……不是……”法显一下子讲不清楚,但他想,既然是来长长见识,当然也可以送人一程嘛,于是他说道:“是的。”
那僧人将法显带到另一边,让法显通过一个临时做的木门,然后法显就进到人群中间的地方了。
法显在一个空位站定后,举目四望,只见这里中间是一块平地,三面环着山坡,山坡下是一排一排的僧众,他们双手合掌,低首垂目,口诵梵经;山坡上有许多居士和附近的村民。
法显的位置是在僧众的前排,再前面是一排身披红色袈裟的高僧,中间一位白眉长者主持著葬礼,法显猜想他就是南寺的住持。
中间的空地上有十来个僧人在忙碌着,他们用粗长的柴薪搭起一个方台,约三丈见方,薪基顶上铺下了檀香木,台的四边有阶梯可上,又用洁白的细棉布将薪台遮蒙起来,另有僧人从旁边接出一张棺柩,罗汉侧卧其中。
法显想到这里,决心已定,就感到舒畅不少。
他抬起头来,注意到门外有一棵大树,这时,只听得人声喧哗,国王进场了。
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