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法显的故事:“寺里日前有一个罗汉圆寂了”

时间:2024-03-06

高僧法显的故事:“寺里日前有一个罗汉圆寂了”

(接上文)

原来,在玉佛前的供桌上,赫然有一柄团扇,白网的,只有汉地才有的东西,如今确确实实地摆在法显的眼前。

在陌生的国度里,这柄白扇让法显感到熟悉、亲切,然而熟悉却让人思旧,亲切却让人鼻子发酸。

正当法显在悲伤之时,旁边有一老僧早已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慢慢地走上前来,将法显拉起来,然后走到边上坐下,说:“那白扇是昨天送来供养的。”

法显情绪渐渐稳定,说:“没什么,人老了,睹物思旧啊。昨天送扇子来的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是个商人,天竺来的。”

原来这柄白扇是展转来到此地的。

老人对老人还是很有话可说的,见法显默然不语,便自我介绍道:“老僧法号因罗,法腊六十有余,本地人氏。”

法显也介绍道:“客僧法显,法腊也六十有余,东方汉地人氏。为求戒律,远行天竺,离乡已十一年了。”

因罗道:“我寺戒律经本倒是没有,有的却是无价摩尼珠。若要求戒律,城南摩诃毘诃罗寺院或许有之。”

法显指着玉像掌中的珠子问道:“就是这颗宝珠吧?”

“不,这只是其中一颗。我寺有两事名闻国内,其一是珠宝胜过王宫,其二是供养佛齿须到无畏佛堂。”因罗说道。

高僧法显的故事:“寺里日前有一个罗汉圆寂了”

法显惊道:“珠宝胜过王宫,那还了得!”

因罗笑道:“是啊,这些珠宝曾经招来祸患。有一次国王入寺库游观,见珠宝琳琅满目,王宫库藏不能比,于是就生了贪欲之念,想派人来夺取。过了三天,国王忽然有所悟,便来拜访寺僧,讲明了自己的邪念,然后向玉佛稽首悔罪。”

“此事之后,国王下令,寺里要立出规矩,第一,今后国王不许入库游观;第二,即使僧人,也得满四十法腊才能入库。法显法师远道而来,不知想不想去看看库里的珠宝?”

法显施礼谢道:“珠宝不看也没什么关系,不过我倒是想瞻仰朝拜佛齿,不知方便不方便?”

因罗道:“方便倒是方便,只是时间未到,无从瞻仰。城内有佛齿精舍,到每年三月十五,佛齿被请来无畏山寺,过了夏坐,即刻请回城内精舍。法显法师若能等到那时,自然可以供养朝拜的了。”

法显道:“因罗法师,我会等到那一天的。”

法显说完,便与因罗道别。因罗送到殿外,法显又转过身来问道:“因罗法师,寺外大塔缘何没有名称?”

因罗顺着法显的手势,看着那座四十丈的高塔,说:“说它无名,它倒有很多名称;说亡有名,它倒没有一个很确切很固定的名称。”

“佛来师子国时,为度化恶龙,做出神变。他一脚踏在此处,另一脚踏在苏摩那俱多峰上,两足相距一百里,所以,此塔叫神足塔。苏摩那俱多峰是师子国最高处,峰顶有佛足迹,长七尺余,峰顶也造了一塔,所以两塔又合称双足塔。”

“又有人说,此塔为师子国古代的一位国王所造,那国王叫杜多伽摩尼,所以这座大塔又叫杜多伽摩尼塔。到底应该叫什么,我也搞不清楚。幸好国内懂此两塔,再无第三塔,另一塔又在高山之巅,少有人去,人们单说塔,就是指这座塔。”

高僧法显的故事:“寺里日前有一个罗汉圆寂了”

因罗讲得有条有理,法显内心感激,再次向因罗施礼,然后进城去了。

法显从因罗口中得知,摩诃毘诃罗寺院以富藏经律而名闻师子国,于是赶着前往摩诃毘、诃罗寺院。

师子国最著名的两座寺院,就是无畏山寺院和摩诃毘诃罗寺院。无畏山寺院在王城之北,摩诃毘诃罗寺院在王城之南,一北一南,遥遥相对,所以,当地人都以“北寺”、“南寺”相称。

法显穿城而过,走了七里路,来到南寺门外。

未到寺院,法显已听得梵钟阵阵作响,便觉得其中有异。撞钟不逢时,必有大变故。果然,当法显进入寺门后,只见寺里十分寂静,僧众稀少,有几个小沙弥在洒扫庭院。

法显迎着一个走近的小沙弥问道:“请问宝刹因何击钟?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小沙弥见法显是一个边地高僧,便恭敬有加地答道:“寺里日前有一个罗汉圆寂了。”

“罗汉?”法显心想不好,如果这个罗汉是摩诃毘诃罗寺院的住持的话,那么,现在来求经律就十分不妥当了。法显继续问道:“是寺里的那一位管事?”

“原先倒也不是在我们寺里的,几年前,他从天竺渡海来此。他戒行清净,寺里僧众都猜测他是罗汉,但他自己从来没有自夸过。圆寂之前,国王听说了,来看望他,问他有没有得道,他这才说已证得罗汉果。既然是罗汉,就要按罗汉法来葬他。”小沙弥把他所知道的都告诉了法显。

法显又问:“寺里的僧众现在是不是都去了葬地?“

“是啊。”

“葬地在什么地方?”

“出了寺门朝东面走,约四到五里路。长老如果要去,不怕找不到,人很多的,光我们南寺,就去了有三千来人。”小沙弥答道。

法显谢过小沙弥,出了寺门,向东而去。

高僧法显的故事:“寺里日前有一个罗汉圆寂了”

路上,法显心想,今天来得既巧又不巧。

巧的是葬罗汉的场面自己从未见过,今天赶上了,可以长长见识;不巧的是今天这经律是肯定求不到了,也许连借的机会都不会有。

当法显赶到现场时,发现这里已经挤满了人。法显在人群的背后,既看不到里面的情景,也无法挤进去。

正当他左右徘徊寻路无门之时,从旁边走过来一个僧人,他问法显:“法师是来送罗汉的?”

“是……不是……”法显一下子讲不清楚,但他想,既然是来长长见识,当然也可以送人一程嘛,于是他说道:“是的。”

那僧人将法显带到另一边,让法显通过一个临时做的木门,然后法显就进到人群中间的地方了。

法显在一个空位站定后,举目四望,只见这里中间是一块平地,三面环着山坡,山坡下是一排一排的僧众,他们双手合掌,低首垂目,口诵梵经;山坡上有许多居士和附近的村民。

法显的位置是在僧众的前排,再前面是一排身披红色袈裟的高僧,中间一位白眉长者主持著葬礼,法显猜想他就是南寺的住持。

中间的空地上有十来个僧人在忙碌着,他们用粗长的柴薪搭起一个方台,约三丈见方,薪基顶上铺下了檀香木,台的四边有阶梯可上,又用洁白的细棉布将薪台遮蒙起来,另有僧人从旁边接出一张棺柩,罗汉侧卧其中。

法显想到这里,决心已定,就感到舒畅不少。

他抬起头来,注意到门外有一棵大树,这时,只听得人声喧哗,国王进场了。

明日更新。

高僧法显的故事:“寺里日前有一个罗汉圆寂了”

RECENT POSTS

佛家智慧:鬼魂敬畏的3种人,你有这种特质吗?

自古以来,关于鬼魂与人之间的故事不绝于耳。在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中,《地藏菩萨本愿经》《盂兰盆经》等经文都曾提及人与鬼神的微妙关系。佛家常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人鬼虽处...
2025-05-18
佛家智慧:鬼魂敬畏的3种人,你有这种特质吗?

亲人托梦的6种含义,你了解多少?

人世间,生死别离是最难以承受之痛。当至亲的人离开人世,留下的不仅是无尽的思念,有时还有梦中相见的奇特体验。古往今来,亲人托梦一直是一个神秘而令人好奇的现象。佛经中记载,佛...
2025-05-18
亲人托梦的6种含义,你了解多少?

遭逢背叛,她向佛祖哭诉:如何走出阴霾?佛祖赐予她力量

人生在世,谁能不经历背叛与伤痛?古老经典《法句经》有言:"众生皆苦,唯有觉者能超脱。"当我们遭遇背叛,心灵受创,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往往让人难以自拔。 在佛陀住世时期,曾有一位女...
2025-05-18
遭逢背叛,她向佛祖哭诉:如何走出阴霾?佛祖赐予她力量

修行人结缘要三思!不当之举易损功德,5 个忠告发人深省

结缘,在佛门中是一个极为深刻的因缘法则。《法华经》云:"一切法从因缘生,一切法从因缘灭。"看似简单的结缘之举,实则暗藏无量因果。修行人在日常与人结缘时,若不懂得其中奥妙,看似...
2025-05-18
修行人结缘要三思!不当之举易损功德,5 个忠告发人深省

别再傻傻打坐了!慧能大师亲授:一个故事,让你直指开悟核心!

提到禅宗,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打坐。寺院里僧人盘腿静坐,面壁冥想的画面,成了世人眼中修行的标准模式。 《坛经》中记载,六祖慧能大师曾言:"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这...
2025-05-18
别再傻傻打坐了!慧能大师亲授:一个故事,让你直指开悟核心!

富豪求长寿,活佛只送他四个字!这四字秘诀,比万贯家财还珍贵!

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彼时江南有一位富商,姓顾名阜,世代经商,家财万贯。他四十岁便已是一方富豪,府邸豪华,佣人如云,生意遍布大江南北。顾阜虽然财富无数,但他却始终有一个...
2025-05-18
富豪求长寿,活佛只送他四个字!这四字秘诀,比万贯家财还珍贵!

人这一生,最怕遇到这五件事

人生在世,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正如《杂阿含经》所言:“世间有五事,人所不能避。何等为五?老、病、死、破坏、灾害。”对于当代人而言,最令我们畏惧的事情亦是这五件事...
2025-05-18
人这一生,最怕遇到这五件事

不孕多年,梦中出现送子观音,寓意何为?

送子观音,是民间信仰中深受尊崇的神圣菩萨形象。她手持净瓶与杨柳枝,怀抱婴儿,代表着慈悲与生育之德。在古老的典籍《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记载,若有人想要孩子,只要礼拜供养观世...
2025-05-18
不孕多年,梦中出现送子观音,寓意何为?

佛陀为何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故事让你明白心的真正力量

在《法句经》中,佛陀曾言:“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一切唯心造,无法而不造。”这句话揭示了佛法中的一个核心观念——心的无限可能性和创造力。心就像一位精...
2025-05-18
佛陀为何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故事让你明白心的真正力量

张三丰受飘落叶启发,练剑中顿悟人生

武当山的秘境里,隐居着一代宗师张三丰,他在日复一日的岁月里默默苦修剑法,承受着无人能知的寂寞与挑战。无数个日日夜夜,他都沉醉于探寻武学极致境界的追寻之中。 张三丰的修炼...
2025-05-18
张三丰受飘落叶启发,练剑中顿悟人生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