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法显的故事:“石柱上的文字记载了一件事”
(接上文)
过了荒凉寂寞的蓝莫国,法显和道整来到了佛的涅槃处拘尸那揭罗城。
城中多塔,有几座寺院,但民户绝少。
释迦牟尼佛的最后一个弟子,名叫须跋,他在佛涅槃之前赶到佛的面前,听佛为他说法,并在释迦牟尼佛之前而先入涅槃。城中有须跋塔,是后人为须跋起造的。
惩恶护法的金刚力士赶来此地,见释迦牟尼佛已入涅槃,便放下手中的金刚杵,嚎啕大哭,悲痛欲绝。后人于是又在金刚力士放下金刚杵的地方造起了一座塔,塔名就叫金刚力士放金刚杵塔。
佛涅槃后,舍利由八个国王分而取之,所以,分舍利的地方也有一座大塔,叫八国王分舍利塔。城北有一条河,叫希连河,河边有一片树林,这种树叫娑罗双树,当地人都称这片树林乌双树林。树林中有四棵树特别高,据说这四棵树是被用来吊绳状的。
释迦牟尼佛当时在希连河边洗了澡,然后头向北,枕着右手,侧身卧在绳状上,就以这样的姿势进入涅槃。后世所有的卧佛像,都保持了这种姿势。
佛涅槃处有砖砌的精舍,精舍内有一尊卧佛像。残缺的精舍和周围的残垣断壁,给人一种萧索荒凉的悲哀感。
过了拘尸那揭罗城,法显和道整转向东南,逆溯着佛涅槃前的足迹,去佛生前住过的最后一个地方,这就是毘舍离城。
途中,法显和道整见到一根粗大的石柱,石柱上有梵文的铭文。
石柱的前方是一条极深的沟壑,沟壑的两端以悬桥相连。悬桥晃晃悠悠的,让人心寒,但对法显和道整来说,经历过陀历国新头河上的“绳桥”后,别的桥都没什么可害怕的。
道整看到柱上有铭文,赶忙招呼法显:“法显师兄,石柱这一面有文字,你来看看,上面说的是什么?”
法显看了一会儿,对道整说:“石柱上的文字记载了一件事……”法显用手指着柱子前方的深沟,“与前面的沟壑有关的一件事。”
“师兄,快讲呀,到底是什么事?”
“文字的大意是讲释迦牟尼佛离开毘舍离城,去拘尸那揭罗城入涅槃。毘舍离有一个部族叫梨车,梨车人跟在佛的身后,就是不肯离开佛。释迦牟尼佛劝了许多次,都没有用,于是佛用手指在地上一划,地面开裂,爱成一条极深的沟壑。”
“梨车人过不来,有的人很悲痛,有的人号啕大哭起来。佛见了这样的情景,就把自己身边的鉢留给梨车人,作个纪念。”法显停了一停,又说:“这石柱是梨车人立的,文字也是梨车人写的。”
道整说道:“在天竺,尤其是佛的故乡,一沟一壑也关佛。师兄,这有一点儿像汉地的孔子,无论走到那里,都能见到孔庙。”
法显道:“汉地的孔庙不及天竺的佛寺多,孔子的遗迹也不及佛的遗迹多。孔子的思想未能西传至天竺,而佛法却早已东传至汉地了。我想,佛和孔子多少还有一点差别吧。”
道整不再有话,两人互相搀扶,小心翼翼地走过悬桥,然后朝南走去。
不过一天时间,两人来到毘舍离国的毘舍离城。
法显向路人打听到,城北的大林重阁精舍就是佛经住过一段时间的地方。精舍旁有一座石塔,很高,是佛十大弟子之一阿难的半身舍利塔。
法显和道整望着舍利塔走去,果然很方便地找到了大林重阁精舍,两人就落脚在大林重阁精舍。
在大林重阁精舍向东面瞭望,能见到远处有一座白塔,回首西望,与白搭距离差不多的地方则有一座黑塔。
法显觉得奇怪,便找到寺里佳持,向他打听。住持是一个面慈心善的老人,见法显是一个远游客僧,便热心为法显解说。
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一百年,毘舍离城有一些僧人远离佛法,谬行戒律,他们在接受布施时收受金银宝物,他们做了违反寺院戒律的十种事,还说是遵循了佛曾说过的“十事证言”。
当时有七百罗汉和僧人云集毘舍离城,他们讨论数日,最后削除谬法,宣明圣教,依照戒律,断定那些僧人所做的十种事是不合佛法的,这就是着名的“七百结集”。
白塔就是为此事而立的。
至于西面的那座黑塔,叫放弓仗塔。
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