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法显的故事:文殊师利对汉地的一切产生了兴趣
(接上文)
待法显和道整刚走进房内,只见文珠师利起身迎了过来,口中说道:“两位法师就是从汉地来的?”
“是的,我叫法显,他叫道整。”法显一边向文殊师利致礼,一边介绍道。
“汉地距此有多远?两位法师用了多少时间来到这里?”
“很难说得清我们走了多少路程,但我们路上走了有六年时间。”法显道。
“六年?真了不起!那是很远很远的地方了。你们汉地已有佛教?”
“汉地早有佛教,是从这里传过去的,我们两人都是在汉地饭依佛门的。”法显答。
“汉地有大乘?”
“有啊,有大乘,也有小乘。汉地地方广大,北方盛行大乘,南方多小乘。”法显答。
“真是难以想象,如此遥远的边地也早已有了大乘,莫不是有菩萨去边地传教!”文殊师利万分感叹。
“我们那里,将这里称作边地,而汉地人自称中国,与这里自称是一样的。”
“噢,有这样的巧事?”文殊师利对汉地的一切产生了兴趣。
文殊师利沉吟了片刻,说道:“这是可能的,居住在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仰观天地之大,四望无边无际,都会认为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天地的中心,尤其是有王者之心的人,都会把自己的国家看成是中国。”
“天竺诸国在历史上极其强大,如阿育王即其一例。如此想来,你们汉地不仅地方广大,而且很强大,或者历史上曾经很强大。我这样说,不知对不对?”
“对,阿育王时,汉地那里是周秦之际,秦朝很强大,所以汉地以前也叫秦地。秦以后的汉朝更强大,所以又改称汉地。此后战乱频发,国势衰微,经历许多朝代,换了不少皇帝,相当于这里的国王,直到现在,称之为晋,国力还是比不上汉时。所以,晋地人对外还是习惯自称是汉地、汉人。”
法显说完,估计文殊师利不明白代,便又补充了几句:“汉地是一姓当权,就换了一个朝;一姓可以延续几代或几十代,仍为一朝。历史便由朝和代组合而成,合而言之,就是朝代。”
文殊师利不仅对他从未听说过的汉地感兴趣,而且对这两个汉僧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他又问道:“两位法师何以不辞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到我们这里来?”
于是,法显就一五一十地将汉地寺院缺少戒律,和缺少研究佛法的情况告诉了文殊师利,说明自己就是为取经求法而来天竺,路途漫长而又艰难,两位同道死于途中,另外几位同道半路折回。
路途中也拜访过不少有道高僧,去过不少寺院,有的没有律经,有的就是有律经也是口耳相授,并不相赠。所以,进入天竺直至现在,一部经律也未能求到。
文珠师利听完法显的叙述,微微一笑,说道:“两位汉地法师,肯不肯上我那里去坐坐?”
法显和道整一听,感到很惶恐,法显说:“不敢,不敢,我们一来不懂天竺的礼法,二来袈裟也很脏了,怕弄脏了大德的住处。”
文殊师利道:“说自己无礼法就是有礼法,你们袈裟既脏又破,全在我眼里,不在你们身上。再说,我那地方,就是摩诃衍寺院,可能一辈子还进不去一回呢。”
法显道:“我们去,我们去,请大德前面走。”
法显和道整让在两旁,文殊师利向前走去,法显、道整跟随而去。
进了文殊师利独居的院落,只见地上无有纤尘,墙上洁白一片,屋里屋外,毫无悦目的任何装饰。
文殊师利让法显和道整坐下后,进了里屋,过了一会儿,只见文殊师利捧着一大叠书从里屋出来,走到法显跟前,说:“这些都是给你的。”
法显一惊,然后大喜,站起身来,接过书一看,是六卷的《大般泥洹经》和四十卷的《摩诃僧祇律》。
法显抬起头来,望着文殊师利,两眼充满了泪水。
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