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法显的故事:“见过四大名塔,就不必再见天下之塔”
(接上文)
女施主放下手上的东西,与法显讲起脇比丘的故事。
脇比丘年垂八十才出家做和,城中少年便讥笑他说,你这个糟老头子,怎么会这样愚蠢,出家的人要修二业,一是习定,二是诵经,像你这样衰耄不堪的人,怎么还能习定诵经呢?你出家无非是想混迹清流,骗几顿白食罢了。
脇比丘听了少年识讽的话后,就向天发誓,说:“我如果不能通晓三藏的道理,不能割断三界的尘欲,不能得六神通,不能具八解脱,我睡觉就脇不触席。”
过了三年,脇比丘学通了三藏的道理,割断了三界的欲念,得到了三明的智慧,被时人敬仰,后来大家就叫他“脇比丘”,也叫“脇尊者”。
“真不简单!”法显听了妇人讲完了脇比丘的事,不由地赞叹道。
妇人道:“大师看来岁数也不小,能跋山涉水,远走异乡,也很不简单呢!”
法显有点忧伤地说道:“贫僧那里能和脇比丘相比。脇比丘发誓了便做到了,贫僧发誓了却远远做不到的。”
妇人似乎非常了解法显的心情,说道:“法师放宽心,法师定会心想事成的。”
法显想到妇人已陪他讲了不少话了,但塔与迦腻色迦的故事还未涉及,于是立刻把话题转回到塔上,问道:“这座大塔旁边为什么还要造一座三尺来高的小塔?”
妇人笑道:“刚才想说,不知怎么话题就扯远了。”
于是,妇人讲起迦腻色迦的故事。
迦腻色迦成为国王后,有一天,他和随从出了城门,去郊外游观。当时帝释天想要实现佛的预言,就变成一个放牛的小孩,在大路的中间用土垒塔。
这时,迦腻色迦国王正好走到这里,见一个小孩在搬土造什么东西,觉得好奇,就问放牛小孩,说:“你在这儿干什么?”
小孩回答说:“造佛塔。”
迦腻色迦国王听了后,感到很惊异,这么一个小孩都知道要造佛塔,这岂不是人心向善的最佳表现,于是说:“你做的是一件大好事,要不要我帮你忙?”
放牛小孩很高兴,说:“好的。”
于是迦腻色迦国王派人在放牛小孩造的塔上再造一塔,高四十多丈,用七宝装饰,极其壮丽威严。
据走过天下的人说,北天竺有四大名塔,见过四大名塔,就不必再见天下之塔,而见过弗楼沙国的迦腻色迦塔,就不必再见北天竺四大名塔。
听人说,这座塔的样子也和四大名塔不一样。
法显突然悟道,这座塔非比寻常,关键就在于它的建筑式样完全不同于四大名塔。
法显向妇人解释道:“的确如此,四大名塔贫僧都曾去朝拜过,虽然四大名塔和此塔都是用七宝装饰,十分辉煌,大多数人只注意塔身上的金银珍宝,但实际上塔身的样子是很不相同的。四大名塔的塔身好像是用一支支的钵积垒而成的,迦腻色迦塔却像楼阁。”
法显抬头看了看塔身,又补充了一句:“还是五层楼阁哩!”
妇人道:“法师见多识广。”
法显笑道:“见是见得多了,但识却不广。譬如说,昨天贫僧已见到这大小两塔,却不识其中含意……”
妇人打断法显的话语,道:“现在不是已经识得其中含意了嘛。”
法显道:“是,是,还得多谢女施主。不过这小塔不在塔里,却在塔外,贫僧还是不识。”
因为刚才妇人讲过,迦赋色迦国王派人在放牛小孩造的小塔之上再造一搭,应该只见大塔,不见小塔,这小塔当是后人据此故事附会出来的。
“迎腻色迦国王造完塔后,有一天,人们听到一声巨响,发现放牛小孩的小塔从大塔旁的地下钻了出来,就是现在这个模样。”妇人补充解释道。
法显走到小塔跟前,用手摸摸塔身,是石作的,而妇人刚说的是小孩搬土垒塔,这小石塔是后人所作,当无疑问。
但法显心中明白,这妇人喜欢这两座塔,也喜欢她记在心里的故事,过多的质疑会打破她美好的感觉,于是法显一边用手抚摸着小塔,一边说道:“它真像放牛小孩。”
“不,是帝释天!”妇人的神情极其认真。
当法显谢别了妇人,回到落脚的小寺院时,宝云一个人等在那里,不见了慧应和僧景。
明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