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法显的故事:僧众又陷绝境,佛再次伸出援助之手

时间:2024-03-06

高僧法显的故事:僧众又陷绝境,佛再次伸出援助之手

(接上文)

新头河弯弯曲曲地流淌着,顺着山岭,由东北向西南。

一条倚崖傍水的羊肠小道上上下下地延伸着,也顺着山岭,由东北向西南。

这条通道叫陀历道,以惊险难行而着名。

其实,法显自从过了葱岭就已进入了陀历道。陀历道的前一段由于山势不险,河水不大,还不算很难走。陀历国正好在陀历道的中间,过了陀历国,这路就越走越窄,越走越险,最后几乎就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起初,路的一边是临之目眩的深沟,沟底是千折百回的急湍,一块块大大小小的圆石,参差错落地布满河道。另一边是陡峭的悬崖,垂直而上有千仞之高。

一尺余宽的石路简直就是从垂崖上开凿出来的,稍不当心,裸露的手臂,或者肩膀,或者小腿,就会在崖石上刮出血来;若脚步不稳,或者天湿路滑,那就会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了。

法显等人终于走到了路的尽头。

高僧法显的故事:僧众又陷绝境,佛再次伸出援助之手

前面完全是绝壁。

石壁上凿有石洞,石洞分上下两排,上面一排石洞能伸手进去,当作把手;下面一排石洞能伸进前半足,当作石阶。

行脚僧们像壁虎一般,全身紧紧地贴在石壁之上,慢慢地向前移动,举手投足之间,充满着十二万分的危险。

爬过石壁,只有不大的一块平地可供歇脚。过了歇脚处,前面又是石壁!

幸好,这一块石壁上有古老的栈道,不过,这栈道是最简陋的,也是最危险的。

石壁上凿有方洞,方洞上挥着方石柱,三分之一在洞里,三分之二露在外面。说它简陋,是因为从石壁里横出的石柱上,没有铺上一块石板或木板;说它危险,是因为栈道的年代很久远,那些石柱有的已经分化断裂。

众僧手拉手,从一根石柱上跨到另一根石柱上。

宝云在前面开路,每向前跨一步,都要用脚重重地踩一下,试探一下;而跟在后面的人每走一步,都是轻轻地落脚,生怕自己踩断石柱。

高僧法显的故事:僧众又陷绝境,佛再次伸出援助之手

这一段悬空石梯整整有七百级。

众僧小心翼翼地走完了石梯路,紧张得冒出一身冷汗,大家正想喘一口气,只听得一人叫道:“你们看!”

众僧抬起头来,不由地全部发出惊异的叫声来,“啊—”

众僧看到的是,前面还是垂直不可攀越的石壁!

这次石壁上完全没有路。一根晃晃悠悠的绳索从此岸横到对岸,对岸也是一片壁。

两岸的绳索处只能容一人站立。

两岸相去约八十步。

绳索飞越新头河,绳索下是奔腾呼啸的河水,流水冲击着河里的巨石,激起白色的水花。众僧全都感到心寒了。大家心里非常清楚,这是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即使退回去也找不到别的岔路。

法显望着悬在空中的索,心里想着:“论年岁,人中数我最大,如果我没有信心爬过去,必然对大家的心理都有影响;如果我能过去,那么他们也都能过去。但是,光靠手脚的力量我是绝对到不了对岸的,怎么办?”

法显心里这样问自己,同时,也用一双询问的眼睛扫着众人。

高僧法显的故事:僧众又陷绝境,佛再次伸出援助之手

僧景、慧应沉默不语。

慧达道:“若能将腰吊在索上,然后靠两只手攀过去,也许会轻松一些,也安全一些。攀不动时,可挂在绳索上休息片刻。”

法显赞许道:“这个办法甚好!”

慧景问道:“我们用什么来捆住腰?我们没带绳来。”

慧应分明在埋怨弥勒寺的住持,“为何当初在弥勒寺时,他不告诉一声,好让我们有一个准备?”

宝云嘻笑着提议:“此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除了我们这一群和尚,更无人迹。我们为赶路之计,不若脱尽了衣服,用衣服结成绳,或许可行。”

道整比别人想得更细密,“光着身子过河倒也无妨,只是过了河去,绳又可变成衣服,但这些行李怎么办?以后的吃用怎么办?若把行李也绑在身上,还需多少绳子呢?”

法显的头脑渐渐地清晰起来。

他又想到了敦煌千佛洞的佛像,想到了在大漠流沙的绝境中,佛给了他智慧,这智慧是在一刹那间实现的。

如今,法显和僧众又陷绝境,法显预感到佛又要伸出援助之手,又要给法显以智慧的佛光。

高僧法显的故事:僧众又陷绝境,佛再次伸出援助之手

法显看到了枝枝蔓蔓挂在岩石上的藤条,心中一亮,喊道:“有办法了!”

慧景、道整问道:“有什么办法?”

慧应和僧景也站起身来,用询问的眼光看着法显。说实在的,他们也不想走危险艰难的回头路,更不想一辈子就留在这条河边。

“诸位法师,那岩石上的藤条极多,我们去探了来,然后在绳索上编成一个套在绳中的环,要结实。再用藤条结成一长绳,绑在环上,一头留在此岸,一头由第一个渡河的人带到彼岸。余下的东西和人,都可以由此牵拉过河,每过一人,此岸便可将空环拉回来。”

法显说完,已看见僧景和慧应的脸上没了愁容,有了笑意。

宝云又是嘻嘻一笑,道:“不必赤身裸体丢人现眼了。”

宝云、慧达等人去岩石上採藤条了。不一会儿,众僧结的结,编的编,完成了准备工作。

宝云还多编了两个藤圈。人钻进藤圈,一个在背部,一个在臀部,一个在腿下,极为安全,也较舒服。

慧景只用一个藤圈,钻了进去,试试结不结实,然后就用双手一前一后地攀着绳索,向对岸慢慢地移了过去。

终于成功了。

慧景在对岸摆着手,众僧兴奋极了,感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愉快过。

过了河,翻过一座不高的山岗,眼前出现一片农家的乐园。

明日更新。

高僧法显的故事:僧众又陷绝境,佛再次伸出援助之手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