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法显的故事:苦于盘缠不够,“缺两、三人之需”

时间:2024-03-06

高僧法显的故事:苦于盘缠不够,“缺两、三人之需”

(接上文)

苻公孙付了账,将法显等人带去一个地方。

法显一看墙上挂着的匾额,不由得纳闷起来。匾额上写着:“苻氏行堂”。

“行堂”就是行路人住的客栈。

“原来苻公孙是开住店的。”法显等人很快地想到这一点上来。一般来说,“公孙”是对贵族官僚子弟的尊称,刚才店小二一声恭敬的“公孙”,让法显等人误以为苻猛是个富宦子弟。

苻公孙把法显等人让进店来,说道:“这里便是鄙人开的住店,法师们要用什么,要吃什么,可以向下人要。总之,一切悉听尊便。”

“另外,诸位法师的吃用皆不必自己破费,所需一切费用都由鄙人承担,请法师权且看作是自己化缘所得。”

法显道:“多谢苻施生。”

高僧法显的故事:苦于盘缠不够,“缺两、三人之需”

慧景接口道:“苻施主既为汉地人氏,为何要在十余年前到焉夷来?又为何不归故士?”

符公孙脸上似有一点笑意,但是带着苦味。

他答道:“法师们可知符坚其人?”

法显道:“大燊天王府坚?莫非符施主与他有亲?”

苻公孙道:“正是,鄙人正是秦王苻坚的族亲。”

慧嵬道:“如此说来,存施主是当年随苻坚部将吕光进伐西域而到焉夷的了。”

苻公孙道:“正是。”

原来东晋太元七年九月,骁骑将军吕光奉苻坚之命,率兵十万,铁骑五千,攻伐西域诸国。苻坚知吕光时有异心,但吕光善战,又不可不用,便派了一些苻姓族亲随军西进,以便监视吕光的举动。

苻猛当时就是这样随军来到焉夷国的。

高僧法显的故事:苦于盘缠不够,“缺两、三人之需”

后秦生内乱,苻坚被缢杀。苻坚死后,吕光便返汉地,占据凉州,自立为王。

这时已是太元十一年的冬季,苻坚一死,吕光意在称王,故吕光回师汉地时,苻氏宗亲就很难随军回归了。

接着苻公孙又问道:“诸位法师刚从汉地来,不知凉州一带地方是何人主事?”

法显道:“战事频繁,王公替废,而生灵遭涂炭之灾。我等来时,段公业已于张掖即凉王位,敦煌太守李公暑也有自立凉王之意。二公为人素雅诚恳,而为王位之归属则二公之间难免有隙,战事似难以避免。”

“苻施主若现在要归去,路上担惊受怕之事必不会少。贫僧以为苻施主在此经营’行堂’,生活安居乐业,不回去也罢。”

苻公孙叹口气,说道:“法师所言也有道理,人生失意无南北,若鄙人返归汉地,说不定也要遭涂炭之灾。只是久居域外,难免有排遣不尽的思乡之愁。”

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法显诸僧听了之后,都默然无言。

高僧法显的故事:苦于盘缠不够,“缺两、三人之需”

法显等人在焉夷国一住几近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法显的内心十分焦急不安。

荷公孙为人豪爽,五个人在他的行堂里吃佳全是免费,苻公孙从未流露一丝不快之色,但法显等人心里还是过意不去。

再者,法显的目的是西行,但日前手头紧张,爽中匮乏。而焉夷国人不修礼义,遇客甚薄,透过化缘也很难求到钱物。法显等人又听说前路的大沙漠更是难行,光路上所需时间就要一个多月,并且路上绝无人家,也无绿洲。

法显真是走也不行,留也不行,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之中。

一天,法显正与苻公孙讲论佛法,只听得慧景一路从外面喊了进来,“法显师兄,法显师兄……”

法显正待起身,让慧景不要过于高声,只见慧景已来到跟前说道:“宝云法师他们也来了。”

“在那里?”法显一听说,便急忙问道。

“慧应师兄和道整师兄正陪他们过来了。”慧景答道。

高僧法显的故事:苦于盘缠不够,“缺两、三人之需”

法显转身对苻公孙说道:“宝云法师等人也是从汉地来的僧人,贫侩与他们在张掖相识,命运相同,生死与共,后在敦煌分手,不料又在此地重逢。”

慧景又说道:“宝云法师他们还牵有几头骆驼,看样子他们有些钱物。”

苻公孙道:“既然来的是法显法师的同参,那就请他们也在这里住下吧。我们何不出去迎接?”

法显道:“苻施主说的是,只是这样又要给施主增加麻烦了。”

法显和苻公孙走到门口,宝云等人已来到门外。法显将宝云等人和苻公孙相互作了介绍,并将苻公孙邀众僧同住的话告诉了宝云等人。

宝云笑道:“谢苻施主美意,只是这行堂僧人住多了,不知者还以为这是一座寺呢。”众人大笑。

苻公孙道:“不如鄙人也削了髮,随诸法师云游去。”

法显道:“苻施主说笑话,苻施主随了贫僧去,那么苻施主家眷如何处置呢?以后再有中国会人来焉夷,去哪儿落脚呢?”

慧景道:“苻施主那儿也不去,善行善德比我等僧人要多得多。不如在此地做个在家居士,念佛修行,还可省去许多行路的辛苦和危险。”

高僧法显的故事:苦于盘缠不够,“缺两、三人之需”

宝云说道:“慧景师兄说得是。佛陀时,文殊师利菩萨和弥勒菩萨都是出家的和尚,维摩话也是大菩萨,可是他却是个在家学佛的居士。所以说无论出家在家,都可求得佛法、利益众生。”

苻公孙笑着行礼道:“多谢诸位法师指点,苻某就在家学佛吧。只是诸位法师能再多住些日子,苻某入佛门就有人指导,进展就可以更快捷一点。”

法显接住苻公孙的话头,说道:“我等在此处已住了近两个月,苦于盘缠不够,至今不能西行。今天在此与宝云、智严诸位法师相遇,正好可以商量此事,不知诸位有何高见?”

宝云道:“适才路上与慧应和道整师兄已经说过此事,只是我等在高昌筹集到的钱物远远不够我们十人的路途之需。”

这时,苻公孙起身道:“鄙人助银二十两,若还差得很远,鄙人就卖了这行堂,改做小生意,这银子就足够了。”

法显道:“我等在此一住就是两月,已过于牵累苻施主了,怎敢让苻施主变卖家产?此事绝对不可做,有悖于出家人化缘的理法,苻施主好意我等心领了。”

高僧法显的故事:苦于盘缠不够,“缺两、三人之需”

道整说道:“就我估算,所有钱物供十人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开销,尚有不足。”

法显道:“缺多少?”

道垫答:“约两三人之需。”

少言寡语的智严突然说道:“既然如此,我先返回高昌,再求行资。”

慧简随即应声:“我与智严法师同去,智严法师可有个伴,我二人的用度省却下来又可助诸位法师的不时之需。”

此时慧嵬轻声地说道:“高昌距此地不远,又是佛教盛行之地,不去的话很感遗憾。我不若亦随智严法师去高昌,求得行资,再赶来与诸位师兄相聚。”

法显转向慧嵬道:“这就多劳累你了,望去去就回,我在前站等你。”

法显与慧嵬自从山西出门,一路行来,从未分睡过。如今行资不足,自己师兄弟坐享其成,尽管宝云等人全无微词,从道理上说,总有些不妥当。

所以,慧嵬见智严和慧简再返高昌,就毅然决定与他们同去。但要与诸同门师兄弟分手,他不禁黯然神伤。

慧嵬的心思法显又何尝不知,但处于这种情况下,法显也无他计可想,只有说出“我在前站等你”的话来安慰鼓励慧嵬。

高僧法显的故事:苦于盘缠不够,“缺两、三人之需”

刚相聚又面临分别,所以,原本应该很热闹的这一夜,反而变得沉默。

第二天,众僧分头去采办路途所需之物。

第三天一早,大家来到城外,依依相别。

高昌在焉夷国的东北,而法显要去的前站在焉夷国的西南,两地正好相背。

七个僧人牵着略驼向西南缓缓而行,三个僧人步行向东北而去。

走了很远,法显回过头来,还望见有一个人站在城外的高坡上,在挥着手,是苻公孙。

高僧法显的故事:苦于盘缠不够,“缺两、三人之需”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