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法显的故事:那儿有一个东西,“像是一个人”

时间:2024-03-06

高僧法显的故事:那儿有一个东西,“像是一个人”

(接上文)

前站就是于阗国。

从焉夷国到于阗国全都是在大沙漠中,路途之长远远超过从敦煌到鄯善国。这一次准备的粮草和饮水十分充足,加上法显等人已有了沙行的经验,所以尽管沙路艰难漫长,众僧心中并无特别的惊恐和不安。

沙行寂寞。但沙行中也有让法显等人惊叹不已的自然景观,这就是雅丹地貌。

“雅丹”是维吾尔语,意思是“陡壁小丘”。当人们走进了雅丹地区,就像走进一座荒废了的小城,陡直的小丘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形状,有的像城墙,有的像古垒,有的像宝塔,有的像高楼。

有时大风卷着沙石在自然形成的街巷中穿行,人就无法站立,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做“风城”、“风堡”。

由于风在“城”中旋转,会发出如同狼哭鬼嚎,让人心惊肉跳,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做“魔鬼城”。

高僧法显的故事:那儿有一个东西,“像是一个人”

沙漠中的沙包上常能见到一丛丛的红柳,仅管在冬天的日子里,红柳没有了春夏时的绿意,但光裸的柳枝在风中轻轻地晃动,显然是在向这一批过路的行脚僧表示,它们是无生命的荒漠中唯一有生机的、有希望的生命。

法显从它们身上看到了希望,获取了动力。

大漠荒凉,路行单调。

越是荒凉,越是单调,就越能让人还想,让人回忆。

法显想起了教他们天竺语的小沙弥觉心,又从觉心的身世想到了自己的身世。

法显俗姓龚,家居山西平阳。在法显未出生之前,他有过三个兄长,不知什么原因,都未能养到八岁,便亡故了。待法显出世之后,父母担心前面三子的祸殃会落在法显身上,于是,在法显三岁时,便将他送到寺庙里当小沙弥。

法显幼小,母亲常接法显回家住上一段时间。

非常奇怪,法显一回家就生病,一送回寺里,也不过一晚两晚,病就好了。几次下来,法显便不肯回家,母亲想见上一面,都十分困难。

高僧法显的故事:那儿有一个东西,“像是一个人”

法显还记得寺内一老僧告诉的话,母亲为能见到出了家的小儿子,还在寺院大门外不远处盖了一个小房子,以便能透过大门,远远地望着洒水扫地或诵经拜佛的小儿子。

法显也还记得,自己在十岁上下时,父亲去世,母亲寡居,寂寞度日。有一天,叔叔来到寺里,逼着法显还俗。

法显说:‘我本来就不是因为父亲而出家的,我只是想远远避开红尘俗世,所以才剃髮为僧的。”

叔叔惊讶小小年纪的侄儿能说出这样一番言语,便不再逼迫法显还俗了。

不久母亲便亡故了,小法显在葬事完毕之后,别无眷恋,就早早地返回寺院。

法显就是为饭依佛门而来到人世的,这一点,他自己也毫不怀疑。

高僧法显的故事:那儿有一个东西,“像是一个人”

寺里的大和尚十分喜欢小法显,因为法显年纪虽小,但悟性过人。

记得有一天,法显和数十个同参在田里割稻,那时的寺院拥有自己的田地,僧人们要靠栽种来养活自己。忽然闯来几个饿极了的强盗,他们拿着刀枪棍棒,杀将过来。

小沙弥们四下逃散,但只有法显一个人站在原地不动。

等到强盗走近,法显面不改色地说:“你们要粮食吃,随意取去,只是诸位前世从不布施,所以今世饥贫,如果现在你们又要抢夺他人的东西,恐怕来世你们就更加饥贫了。我因为现在就想到你们的来世,并为你们来世的境况担忧,所以才告诉你们。”

法显说完,就不慌不忙地走回寺院。

奇怪的是,强盗听了法显的话,居然放下所抢的粮食,走了。

寺院上下数百僧,没有一个人不为法显的言行而感到惊讶。

高僧法显的故事:那儿有一个东西,“像是一个人”

但现在,这一切都好像很遥远,就像站在西域的大沙漠中回望故乡一样。

法显喜欢追求新的知识,喜欢追求新的感受,正因为如此,法显在耳顺之年还能果断放弃他已经取得的地位和享有的荣誉,他还能百死不悔地走进这片沙漠,走向死神。

法显等人在沙漠中前行,已有一个多月,身后是望不到边的黄色沙丘,眼前也是漫无边际的黄色沙海。

从路程时间推算,于阗国应该不远了。

这一天,行脚僧们上路后,就在盘算所剩的食物和饮水,估计着还需走上几天。

道整掐指算计了一会儿,说:“粮草简有结余,十天不成问题,只是饮水所余不多,约三至四天后就要断水,这还未把两天多未饮滴水的骆驼算进去。”

在沙漠中,如果没有水就不能存活。而在法显等人跋涉的沙海之中,根本没有泉水可寻觅,那怕是苦水、涩水。

他们非常节省地各喝了一小口水,然后又迈开大步向前走去。

高僧法显的故事:那儿有一个东西,“像是一个人”

慧景牵着骆驼,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忽然他望见远远的沙丘,从顶到底有一条明显的痕迹,像是一条路,他再定睛一看,才发现痕迹的下端有一个不动的黑点。

“那儿有一个东西!”慧景叫道,并用手指着远远的那条痕迹。

“什么东西?”

“是什么?”

众人疑惑地问道。法显说道:“像是一个人。”

宝云提议道:“我过去看一看,你们先在这里等我一会儿。如果我招手,你们就过来,否则就不必过来了。”

宝云说完,便向那个黑点奔了过去。

黄色之中,那个黑点十分显眼。不一会儿,只见宝云站在黑点旁向法显等人招手。

“我们赶快过去。”法显道。

高僧法显的故事:那儿有一个东西,“像是一个人”

众僧顺着宝云的足迹疾走,不久就看清了,那黑点是一个人,一个躺在地上的人。

宝云道:“与我们一样,也是一个出家人,倒在此。我摸了一下,还有一点气息。”

“佛陀慈悲!”众僧合掌道。

法显脆倒在地,从道整手上接过水囊,将出水口对着那人的嘴,灌了一口水。

只见那人的头动了一下,法显又灌下一口水,喉头又动了下。

不久,那人动了一下身体,慢慢地睁开眼睛。当他似乎看清了救他的人也是僧人时,他的眼睛露出一闪即逝的惊奇的眼神。

明日更新。

高僧法显的故事:那儿有一个东西,“像是一个人”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