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玄奘:家中第四子,破格录取才准许出家

时间:2024-03-06

高僧玄奘:家中第四子,破格录取才准许出家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神化了诸葛亮,圣化了关云长。

吴承恩的西游记,却使一代完人的唐玄奘,蒙受了不白之冤,将一位大智大勇、慈悲坚毅的高僧,化作了卑怯低能的懦夫。

唐僧取经的艰危故事,虽因西游记一书的流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唐僧,却不是玄奘大师的真面目,那只是小说家用幻想塑造的另一典型。

真正的三藏法师唐玄奘,不仅是佛教史上的圣僧,论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卓越贡献,已足可与至圣孔子前后辉映,在世界史上,尚难找到堪与比拟的人。

千多年后的现代,西方贤哲,崇拜玄奘大师的,大有人在。

而我国眞正认识大师的人,却极稀少,这不能不说是令人遗憾的现象。

高僧玄奘:家中第四子,破格录取才准许出家

玄奘大师俗姓陈,名袆,是汉太丘仲弓的后裔,出身书香门第,仕宦世家,玄奘是出家以后的德号。

隋朝仁寿二年(公元六○二),二月初五日辰时降生。

他的家乡,距离著名的少林寺不远,河南省,缑氏县(今偃师),仙游乡,控鹤里的凤凰谷,就是他的出生地。

大师的会祖父名钦,为北齐的征东将军,南阳郡开国公。

祖父名康,学问渊博,为北齐的国子博士,食邑周南,从此子孙皆以封地为籍。

父名惠,精通经史,节操高洁,仪表俊秀,喜作儒者装束,很受当时人的尊重;但天性恬淡,不慕荣利。

虽曾做过江陵的县令,然眼见当时朝政腐败,人民痛苦,炀帝又骄奢淫逸,暴虐无道,民情怨愤,天下荒乱;自揣既没有力量拨乱反正,兼善天下,只有决心辞归故里,闭门读书,作独善其身的打算。

地方官吏,累次荐举,希望他再入仕途,为隋朝效力,他都以体弱多病为由,婉言谢绝。

因此士林更敬仰他的高风亮节,将他比作当时的郭林宗。

他一共有四个儿子,玄奘大师是最小的一位。

高僧玄奘:家中第四子,破格录取才准许出家

大师自幼就和一般小孩不同,不但品貌不凡,聪明出众,喜独处,好冥思默想,不愿和同年龄的孩子嬉戏玩耍。

热闹的场合,他概不参加,甚至邻近歌舞喧嚣,他也视如不见,听如不闻,仍然无动于衷,足不出户。

大师在幼小的时候,已知孝顺父母,恭敬有德,最仰慕的是古圣先贤。所以不是正当的典籍不读,行为举止,都以圣贤风范为榜样。

隋大业五年(公元六○九),那时大师不过八岁,一天坐在父亲身旁,听父亲口授孝经,当敎到曾子避席一句的时候,忽然整衣而起,恭敬肃立。

父亲颇为讶异,慈爱地问:你为什么忽然站起来?

大师很恭谨地说:曾子听老师的训诫,尚且要站立,我现在听父亲的敎诲,岂有坐着的道理?

他父亲听了这小儿子的回答,自是非常欢喜,知道这个儿子,一定不寻常,日后必成大器。

高僧玄奘:家中第四子,破格录取才准许出家

当时凡认识大师的人,以及父执长辈,都认为是天生的神童,陈家累代的福泽。

大师的第二个哥哥名素,早在大业四年就出家了,也就是后来有名的长捷法师

这位哥哥也不是平凡之辈,他法相庄严,博通经敎,且擅长讲经说法,同辈中人,尊为魁首,当时正住在东都洛阳的净土寺。

大师十岁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又衰老多病,长捷法师为了照顾方便,乃带在身边,同住寺内。本来就聪颖异常的大师,朝夕受佛法的熏陶,加之长捷法师的循循诱导,日日和他讲说精微至理,自是进步很快。

十岁那年,他已能诵读维摩诘经及大部的妙法莲华经,那时已俨然怀有出尘的大志了。

我国的隋唐时代,佛法虽已很兴盛,但一个人要想出家做和尚,却不像现在这般容易。

因为那时的政府,对清净的僧宝,非常重视,对出家者的要求,也很严格,必须是资质优秀的人,才允他出家。不但学识品德要好,而且还须通经通论,对佛法已具 有相当基础。

为了维护僧团的良好素质,对出家的制度,执行得很严格,度僧的考试,都是由政府派大员主持,所以一般士子,也都以出家为荣。

一个人要想出家,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激烈的竞争,录取后才许剃度。有时比通过现在的大专联考还要难,因为预定录取的名额,甚至只有三几名,而应试的人数,却动辄成百上千,也算得是窄门。

高僧玄奘:家中第四子,破格录取才准许出家

大业八年(六一二),大师才十一岁,正值炀帝下诏,要在洛阳招考二十七人,剃度为僧。

当时参加考试的,却有好几百人,而且都是熟读了很多经论的优秀青年。大师虽也跟长捷法师读了一些经典,到底所习不多。况且年纪又太小,连报名的资格也没有取得。

这使他感到很失望,独自在试场门外流连,舍不得离开。

也许是因缘成熟了吧?恰巧被主持考试的大理卿郑善果看见了,这位主考官,素来就有知人之明,一见这位品格端庄,仪表脱俗的孩子,就感到特别的喜爱。

这位主考官忍不住把他叫到跟前,慈蔼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姓陈名褘!大师毫不羞怯地答。

是不是也想出家为僧?

是的!因为诵读的经典太少,且又年幼,未蒙允许参加考试。

小小年纪,为什么想出家呢?

我希望继承如来的志业,将遗敎发扬光大。

郑善果看这位幼年时代的大师,就有这样远大的志趣,崇高的抱负,非常赞许,又喜爱他的器宇不凡,谈吐明畅,于是决定破格录取,准他出家。

这特殊的机绿,实在使大师喜出望外,自是十分感激。

谁知这个世俗中的神童,由此一变而成了佛门中的龙象沙弥,终而成了佛教史上的圣僧,中国历史上的完人。

高僧玄奘:家中第四子,破格录取才准许出家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