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有关寺院人事制度的做法
上海龙华寺建于247年,北京红螺寺建于348年,见证着中华近两千年前历史的沧桑,沉默中蕴含着深厚的智慧。
而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企业组织日趋复杂的时代,人们对于纯粹的MBA课堂理论已经不再满足。反而更多的人开始从佛学中寻找管理的新思路,不少著作由此而生。
其中,慧曼法师的《佛门管理》一书,更是备受瞩目。他跋山涉水,饱读经书,深度比较了寺院与企业的微观管理,提出了许多新颖且实用的观点。
这本书由当代中国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我亦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特地分享一个有关寺院人事制度的实践方法,希望它能为你带来启示。
在古代丛林的组织架构中,有着被誉为"四十八单"的执事体系。
这个体系又分为序职和列职两种类型。序职,代表着道德、学问、阶位;而列职,代表着行政能力、职务。
这样,寺庙的运营便形成了一个以方丈为CEO、四大堂口为决策机构、八大执事为执行机构的管理系统,复杂而有序的人事制度主要涵盖了三个环节。
首先,关于退职。
每三年方丈任期满后,无论任期多少,都必须主动辞职,将职位交还给常住,这个过程被称为"退职"。在退职之际,丛林的"八大执事"会一同来到方丈室向方丈顶礼,表明本期任职已满,请求更换执事,特来退职。
其次,是请职。
对于已经退职的岗位,需要重新任命的过程叫"请职",一般每年进行两次。在请职之后,会进行公布。对于重新任命的执事,方丈往往会表示:"师父们历练老成,退职不过是常住遗规,请回寮依旧发心吧。"
最后,是圆职。
对于那些退职之后未被请职的人,寺院在律制中规定了"圆职"的环节。这个环节先由主管与退职人员进行一对一的解释和安抚,然后通过全寺僧人的"普茶"茶话会进行。在会上,采取"在职批评,退职表彰"的方式进行总结和评价。
根据书中的介绍,中国大企业中曾采用过这种方法的只有华为公司。
在1996年,华为集团市场部孙亚芳率领二十六个办事处主任,同时向公司递交了两份报告:辞职报告和述职报告。
当时,任正非宣称:“我只会在一份报告上签字。”最终,六名地方办事处主任被置换。然而,这种做法似乎并不适合华为公司,后来被“内部创业”所取代。
事实上,企业和寺院之间的区别在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而寺院追求的是修行和传法。
在利益面前,任何道理都是苍白无力的,人们更追求公平和效率原则;而作为修行团体,僧人们把服务他人作为消业的手段,真心感激那些给他提供帮助机会的人。
这种思想就是寺院文化的六和敬原则: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
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