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高僧慧可大师:“夫君,你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时间:2024-03-07

「故事」高僧慧可大师:“夫君,你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接上文:

姬寂三步并作两步,上前抱起襁褓中的儿子。儿子刚生下来,红红的脸蛋,透露出生命的活力。

小家伙生得端庄、清秀,粉红色的皮肤细嫩得似乎一触即破,真使他疼爱至极。那双眼眸,像是黑钻石般炯炯有神。

儿子!活泼泼的一个生命,是他生命的延续,也是姬家香火的延续。直到他仔仔细细地看遍了儿子的每一个部位,才憨憨地笑着将儿子送回到床头。

夫人倚靠在床,脸色惨白,仿佛全身的力气已经用尽。姬寂望着夫人,心中充满了感缴之情。

看着丈夫兴奋的样子,夫人声音微弱地说:“夫君,你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这个,我早就想好了。这孩子受孕之时,有红光满室的瑞兆,赵大夫把脉时,也说脉象祥瑞,将来肯定不凡,会出人头地的,就叫做’光’吧!”

“光,姬光,好名字。”卫氏眼中溢出了两滴滚烫的泪珠,滚落到儿子的小脸上。

「故事」高僧慧可大师:“夫君,你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这一刻,是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四八七年)春天里的一个挚明。

姬光出生后,姬寂把自己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夫妇俩把他视若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掌上怕捏了,真是舐犊情深,说不尽的怜爱。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姬光到了学习的年龄,父亲为他请来方圆数百里最有名的教书先生。那先生素来敬重姬寂的为人,加上姬光聪明伶俐,他也教得分外用心。

姬家书香传家,藏书丰富,加上小姬光又过目不忘,出口成诵,因此,进步神速。到了十几岁,姬光便已熟读儒、道典籍,长成一位儒雅清俊的少年了。

姬寂眼看着儿子博涉诗书,志气不群,心中甚是欣喜,一心想替儿子娶房出的媳妇。

东家托人相亲,西邻来问八字,姬寂高兴之余,挑来挑去,差一点挑花了眼,所以一时反而没能定下亲事。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且夕祸福。一场暴病竟夺去了姬寂的生命,卫氏年老体衰,伤心过度,一病不起,不到一个月,也随夫而逝。

姬光连遭两场巨变,心中悲痛万分,深感人生无常,从此绝口迎娶之事,也无心治理家业,备了一份厚礼,恭恭敬敬地送走了教书先生。

先生回去后,他一味地读书,与古圣先贤为伍,藉着与书中圣贤的对话,抚慰自己忧伤破碎的心灵。好在他所接触的古代圣贤的思想,都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因此,渐渐地,他为书中的哲理所陶醉,也为书中的圣贤境界所倾倒。

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全副身心投入其中。

「故事」高僧慧可大师:“夫君,你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这是一个神奇博大的境界,他的精神作了一次漫长而神圣的旅行。像一块海绵,他拚命汲取着其中的养分。直到有一天,他感到有点疲倦了,这才喘了一口气。

这天,姬光独坐书房,看着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眼光又落到《论语》、《孟子》、《周易》、《庄子》等书上。这些古代圣贤的着述,里面有着极为深刻的道理。

经过长时间的咀嚼后,姬光对其中绝大部分都能够理解,甚至还有独特的见解,但对其中部分仍不太能掌握,他隐隐约约感到里面可能隐藏着极为深奥的道理。

不知怎的,一种奇特的感觉告诉自己,他钻研这些书籍,只能到此为止了。

因为光阴似箭,生命是如此短暂,他要汲取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所以绝不能把精力都一直耗费在这上面。

这种离经叛道的感觉产生后,连他自己都觉得奇怪,惊讶自己怎么会突然产生如此想法。

他怔怔地看着这些著作,喃喃自语道:“孔子、老子,我不能登入你们的堂室,成为你们的弟子;《周易》、《庄子》的作者,我也不能陪侍在你们左右,真是太遗憾了!”

他将父亲的藏书全都翻了出来,不由得又大吃一惊,汉代、魏晋、南北朝……每朝都有杰出的大思想家,都有汲取不尽的精神粮食!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啊!

他一头栽入书中,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汉代、魏晋以及当代学者的著作,果然印证了他的感觉:“原来代代都有圣贤!”

「故事」高僧慧可大师:“夫君,你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待他广泛研读过这些圣贤的著作之后,不由得暗自笑起自己来:

“瞧我,脑子刚转了一个念头,现又钻进了死胡同。刚从孔孟老庄那里转开身,又陷入了汉魏晋学者的著作中。既然历代都有圣贤,那么当代也应当有圣贤。我与其徒劳无益地仰慕前代的圣贤,还不如去寻求当代的圣贤!这样可以亲聆他们的教导,陶洽自己的情操和品性……”

主意已定,姬光便收拾好行装,召来管家,吩咐了一番,便背起行囊,出外游学去了。

姬光性情旷达,一边游山玩水,神游八极,涵养性情;一边求师访友,滔浴辩对,论道谈玄。在这过程中,一件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

这次远游,使他有机会常和一些文人学士通宵聚会,大家不自觉地由玄入佛,把话题转到佛学上来。

姬光始则如堕五里雾中,继则如获至宝,喜不自胜。犹如从狭小的井底跳出来,终于看到了井外一片广袤的天地。佛陀的金相,越来越使他敬佩不已,天风海潮般的佛音,使他厌倦了瓦釜碎。

渐渐地,他对佛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蓦然回首,他才发现,孔子、孟子的学说着重于尘世功名,到头来功名富贵如一枕黄粱;而老子、庄子虽然潇洒出尘,但讲求自我苟全,偏向于消极遁世。只有佛学,飘飘然高居尘世之外,却又一腔热忱地关注着现实人生,慧眼若炬,要将芸芸众生从水深火热中度脱出来。

他不由得喟然长叹:

“孔子、孟子的学说,只不过是礼术仪制;老子、庄子的理论,也不能穷究人生宇宙的妙理。能够透彻人生宇宙三昧的,非佛学莫属啊!只有佛经,才能揭示人生真诺,蕴含着无穷的奥妙……”

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对佛学的兴趣便一发不可收拾。

听说离京城洛阳不远的龙门石窟佛教造像美不胜收,堪称佛教艺术宝库,他的内心非常向往,便打点行装,晓行夜宿,一鼓作气迳直来到这里。

龙门位于古老的伊河入口,西岸为龙门山,东岸为香山,两山夹峙,形如门阙,所以又叫伊阙。待他来到龙门时,不禁鼓掌称绝!

河水泛波绿,灵山披黛装,真是山清水秀,风光幽美。自太和十八年(公元四九四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便开始在山崖上雕凿佛像作为供养,算起来,已有十多年的开凿历史了。

姬光踽踽独行,一边观赏着山光水色,一边回味着学友们关于龙门的描述。

明日更新。

「故事」高僧慧可大师:“夫君,你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