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高僧慧可大师:“是否自己也与佛有缘呢?”

时间:2024-03-08

「故事」高僧慧可大师:“是否自己也与佛有缘呢?”

接上文:

沿着西面的龙门山自南向北,不一会儿,姬光便来到一处人工开凿的洞窟—古阳洞。

这是龙门最早开凿的石窟,是当年支持孝文帝迁都的一群王公贵族、高阶将领开龛盘像之集中地。放眼望去,洞内小龛琳琅满目。

中间是一佛两菩萨雕像,两壁有计划地刻出三列大型佛龛,龛内供奉的大多是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也有释迦和多宝如来的并坐像,还有三世佛、七世佛等佛像,一个个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佛龛和佛像精巧富丽,图案纹饰丰富多彩。特别是那些飞天的图案,衣袂飘然,姿态绝佳,动感轻盈。

姬光心中赞叹不已,信步走近一尊弥勒佛像旁的造像碑前,驻足细看,见上面清楚地记录了太和十八年北海王元详捐造这尊佛像,祈求母子平安的经过,字迹工整,刚劲有力。

再看看其他碑刻,也多是镌刻精品。

姬光恍如置身佛国。

游目四顾,释迦、多宝如来两龛尤为引人注目,其中刻满了美丽动人的佛教故事浮雕,激起了姬光浓厚的兴趣。

「故事」高僧慧可大师:“是否自己也与佛有缘呢?”

第一幅图案雕有一张床,上面躺着的是西方迦毘罗卫国净饭王的摩耶王后,一旁是娑罗树,空中一圆月形物中,有一天神骑象向状杨飞来。

根据佛经记载,摩耶王后做了一个梦,梦见她被四大天王连床抬到娑罗树下,一头白象以鼻子抚摸她的右肋,从而进入她的腹中,使她受孕怀胎。醒后,她被告知有位一统世界万物的圣君将要诞生。

这幅图案的内容,就是悉达多太子之母受孕的故事。

姬光看后,心中受到启发,似乎记起了母亲当年受孕时也有异光满室之事,不由得对这个故事倍感亲切,暗自惊歎:“是否自己也与佛有缘呢?”

这种心理促使他继续往下看。

第二幅是座花园。按照当时的风俗,摩耶夫人回娘家分娩,当她经过蓝毘尼花园时,到园中赏玩。

第三幅是关于太子降生的内容。摩耶夫人在无忧树下诞生太子,两位宫女服待她分娩。

第四幅是“生花”:太子刚生下来,就会走路,每走一步,脚下就现出一朵莲花。

第五幅是“灌顶”:太子立于台上,左右各有一菩萨,头顶有九龙泉为他灌顶。

第六幅是“报喜”:一人跪拜报喜,摩耶夫人在待从的簇拥下,怀抱太子归来。

第七幅是“占相”:婆罗门圣者阿私陀抱太子坐在树下占相。

第八幅是“立嗣”:净饭王席地跪坐,双手抱着悉达多,正式立其为太子。

第九幅是“苦思”:悉达多太子文武双全,他来到民间,看到农夫辛勤耕作,世界充满苦难,看到生老病死的种种苦相,回到宫中后,苦苦思索。画面上太子正坐在榻上,现出苦苦冥思的样子,他在思索如何解脱世人出离这深重的苦难。

第十幅是“别离”:为了寻求大道,解救世人脱离苦海,悉达多不辞而别,在林中舍弃饰物,剃去头髮,披上袈裟,遁入空门,开始了漫长的求道生涯。

第十一幅是“成道”:悉达多经过长期不懈的“苦行”,在他三十五岁时的一天,到尼连禅河洗去了六年来身上的积垢,走到附近的菩提树下,铺下草垫,东向跏跌而坐,并发下誓愿:“不成正觉,不起此座。”

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终于内心一片空净澄明,一切烦恼烟消云散,所有疑惑豁然贯通,他洞彻了宇宙、人生的真谛,成就了正觉。从此开始创立佛教,普度众生……

「故事」高僧慧可大师:“是否自己也与佛有缘呢?”

壁画上,悉达多太子在金刚座上双足交迭而坐,两菩萨待立左右,两侧各有一株圣洁的菩提树,这就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像。

姬光凭着自己的佛教知识,仔细地一幅幅看过,最后久久凝视着释迦牟尼佛成道像,静立末动,觉得胸中豁然开闭,心底升起一股祥和之气,彷佛佛就在眼前,就在心中。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他终于从悉达多太子的故事中回过神来。出了古阳洞,再往前走了一会儿,就听见前方傅来了“砰砰”的整石之声。

顺着声音,姬光来到了一处新的洞窟,看见一群工匠正在整石,洞里还有三三两两的游客。

一位四十多岁的壮汉,似乎是工匠的领头,正在指挥工匠从各个角度雕凿,约有二、三丈高的主像释迦牟尼佛的雕凿已近完工,旁有二弟子、二菩萨像;南北两壁的佛像、菩萨像正在雕凿中,窟顶莲花宝盖、供养天人等形相的雕凿才刚刚开始。

姬光趁着空档询问那位中年工匠:“这位师父,前壁准备雕刻什么图案呢?”

“噢,是维摩说法、佛本生和帝后礼佛图。”

“帝后礼佛图?”姬光有些疑惑,这个故事好像没听说过啊!

“这个洞窟叫宾阳洞,是当今皇上为他的父母开凿的。”

“啊!原来是为孝文帝和文昭太后开凿的,难怪这么庞大。”姬光明白了,帝后礼佛图其实就是皇上父母礼佛的场景。

他见中年人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想多了解一些,便又问:“师傅在这儿有多久了?”

“已经好几年了。”

「故事」高僧慧可大师:“是否自己也与佛有缘呢?”

姬光见中年人满面风霜,脚穿草鞋,两腿青筋暴露,双手布满皲裂,骨节突出,皮肤粗糙,身上满是石屑,顿生怜悯之心,忍不住问他是否觉得苦。

中年工匠瞟了他一眼,平静地说:“苦是苦啊!夏天汗不干,一身热疮,冬天汗衣在身上结成冰凌,一不小心连肌肤都刮破了。但是对于我们这些信佛的人来说,并不觉得苦。你看那些有钱人,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家里三妻四妾,吹弹歌舞,可是纵欲无度,往往疾病缠身,乐反倒变成苦了。”

“你再看那些高官显贵,前呼后拥,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可是见了主子奴颜屈卑,同僚之间钩心斗角,说不定哪一天身首分离,贵反倒变成了贱了!”

一席话,使姬光茅塞顿开,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

中年人又指着洞角的一位年老工匠说:“你看他,无量劫来,受的苦太多了,他在这儿辛苦十年了,眼睛也快瞎了,但是乐在其中,可是一点也不偷懒。佛说:一切皆由心生。今世之果,前世之因;今世造佛像,为现世及来世作福田啊!”

姬光见那位老年工匠正弯着背,艰难却又熟练地刻着佛像,面容宁静,至为虔诚。不由得转过头来,对中年工匠说:“师傅真不简单,懂得这么多道理!”

一句话说得中年工匠不好意思起来,摇了摇头,笑着说:“我哪里懂什么道理,对面香山寺寺主宝静禅师是位得道高僧,我们这些人空閒时便去听他讲经说法。我刚才说的这些话,都是从他那里吸收来的。”

姬光听了,心中暗喜。

自己立志访求当代圣贤,如今高桧近在咫尺,岂可错失良机!想到这里,姬光立即向中年工匠打听到香山寺的路径。

“你到河口坐渡船到对岸,顺着山路往上走,走到山腰就到了,晚上正好可在那里借宿。”看样子,他并不是第一次碰上这样的游客。

姬光谢过工匠,便往河口赶去。

明日更新。

「故事」高僧慧可大师:“是否自己也与佛有缘呢?”

RECENT POSTS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微笑,气质会越来越好 爱笑的人,无论是放声大笑,还是梨涡浅笑,都会让人感觉非常的甜美。 心情好,什么都好;心情不好,一切就都乱了。 爱笑的人,独有自己的一份气质,这份气质逾越年龄、...
2025-06-24
坚持这七件事,你会越来越好!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 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 心要长存“知足”,因为知足就是“无所求”,在修...
2025-06-24
为何念佛时,不要计算念了几遍?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人生在世,业力无处不在。嘴能造业,也能积福。 嘴上喊穷的人,会越来越穷,命运一定悲苦;嘴上有德的人,善缘会越广,人生自然越来越顺利。 千万不要因为说话,无意间漏掉了自己的福气。...
2025-06-24
这样的嘴是漏财嘴,很难发财!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何为上供 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 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萨圣诞,还是施主供斋,都要先供佛。 尤其...
2025-06-24
寺院中的“上供”,你知道多少?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 都会对师父们和居士们 穿着的服装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公众号后台也常常会收到 一些已经皈依三宝, 或是受了五戒菩萨戒的 居士们这样的问题: 师父们和居士们所...
2025-06-20
在家居士受三皈五戒后的“穿搭指南”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普佛 是一种祝愿、荐亡回向的佛门仪轨 以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供养三宝 而达到吉祥如意,超荐亡灵的目的 普佛分为两种:吉祥普佛和超荐普佛。 吉祥普佛是为生者祈求福德智慧、...
2025-06-20
寺院“普佛”有什么用处?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对于自然界中肉眼可见的现象,因果法则早已深入人心。 但在肉眼看不见的层面,人们对于因果是否存在则动摇起来。 有些人颇为聪明地...
2025-06-12
因果人人都说,却非人人懂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
2025-06-12
学佛之人,这些场所你千万要警惕!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为什么加班的总是我! 真就能吃苦的人特别能吃苦?” 周围空荡荡的工位让小红分外不快 “你看看隔壁小明!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懂事!” 看着儿子空白...
2025-06-11
与其抱怨诸事不顺,不如接纳因缘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佛珠”,即“念珠”,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 // 佛...
2025-06-11
108颗、54颗、18颗佛珠……带你“解锁”捻在手里的秘密!

网站栏目